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桥边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草案)
1桥边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1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桥边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江铝业落户桥边,我镇“工业大镇”的地位日益显现。今后五年是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将是我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镇抢抓机遇、由农业大镇向工业大镇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后五年我们要继续围绕“四镇”战略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全面实施富民强镇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小康生活;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工业强镇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把桥边镇建设成为文明乡镇。一、“十五”时期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宏观背景“十五”时期,全镇人民紧紧围绕发展主题,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克服资金短缺、非典、禽流感、旱洪灾害等重重困难,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成效显著,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一)“十五”时期的主要成就1、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2005年末,我镇工农业总产值将达到39600万元,2000年末27645万元;同比增长43.25%;工业总产值23000万元,2000年末12264万元,同比增长87.54%;农村经济总收入14500万元,2000年末12872万元,同比增长12.65%;2财政收入412万元,2000年末349万元,同比增长18.05%;农民人平纯收入3480元,2000年末2770元,同比增长25.63%。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效果明显。完成了柑桔品改布局详细文本,柑桔品改完成5000亩,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面积比重达到了3:42:43:12;建设好了两个基地,即以黄家棚、太平为中心的2000亩山下无公害设施菜基地和以新村、上峰尖村为主的1800亩山上淡季高档菜基地。发展以波尔山羊、江南黄羊为主的食用节粮型草食动物品种。创新发展林养鸡新模式。我镇现共有农业生产大户71户,其中养殖大户50户、种植大户21户,行业涉及到牲畜、家禽、山羊、蜜蜂、柑桔、花卉、蔬菜、药材等8个方面,成立点军区养鸡协会和牲猪生产协会。工业迈出了关键性步伐,在深化改革和调整中稳定增长,以“两改一转”为主体,对农贸公司进行清产核资,剥离债务100余万元,并盘活资产偿还贷款32万元。原江南机械厂、大理石厂改制、供销社改制工作顺利结束,既偿还了债务,妥善安置了职工,又盘活了闲置资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并初具规模,五年来新增2家。长江铝业于2005年7月18日正式投产运行,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发展领域不断拓宽,沿323省道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据不完全统计全镇从事三产的商家已达500余家。3、招商引资有所突破。招商引资过千万元的慧龙科技高岭土项目和600万元星光钢化项目落户慧龙科技工业小区,均实现当年洽3谈、当年投产的目标,年创利税超过30万元。年产量达13亿吨的长江铝业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于2005年7月18日正式投产运行,年创利税将超过1.5亿元。新发展砂石厂3家,年产砂石料40万吨。兴办采石厂4家,年产石料25万吨,另外还引进在建项目4个,即投资60万元的金盾采石厂项目、投资100万元的上峰尖平善坝水电站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35万元的六里河卫国打蜡厂项目、桥边镇集贸市场项目均在兴建或筹办中。4、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五”期间,我们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在交通方面,一是国家道路交通工程进展迅速。323省道桥边段改造全线竣工,宜万铁路修建工程进展顺利,黄家棚车站已动工兴建,2005年5月31日实现成功爆破,无安全事故发生,一期征地已基本结束。二是村级公路改造力度加大。编制了2003年——2010年农村路网建设规划,投资800余万元完成村级主干道路硬化42公里,维护公路130公里。在水利方面,投资150万元改造了集镇自来水厂,解决了集镇饮水问题;争取了桥边河流域治理项目,争取了人畜安全饮水项目,规划解决1343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50余万元解决了全镇10个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建成天河水窖350处,受益人口达2000余人;投资10余万元对四个病险水库进行了脱险整治;制定了安全渡汛线路图,确保安全渡汛。在集镇建设方面,政府办公大楼全面竣工,机关办公条件大为改善;积极协助上级完成桥边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并通过评审。在其他方面,积极争取联通公司投资7万元对集镇联通线路进行了改迁;争取移动公司投资120万元增建基站一个;中国电信投资230万元更换了4程控交换机;进一步消灭了移动电话接听死角,基本实现了无缝隙覆盖。35千伏龙桥线改造顺利完成,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二期整改任务。5、改革开放平稳推进。企业改制取得实质性突破。原农贸公司、江南机械厂、供销社、大理石厂等国有企业已成功改制,逐步建立起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四家集体企业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生产形势好转。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2005年上半年共开具农业税减免凭证16676份,减轻农民负担8.15万元;稳妥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截止今年6月底,全镇登记率达到100%,共登记签字农户7610户。2005年粮食直补登记面积17031亩,户数7412户。顺利完成了9607.3亩退耕还林任务,并通过了省、市、区各级验收。今年兑付退耕还林资金99万元,累计兑付资金283万元。6、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基础教育稳步发展,“两基”成果不断巩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以区为主、区乡共管”的九年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疾病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全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也逐步健全,残疾、五保等弱势群体得到普遍救助和关爱,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较好地发展势头,工作水平整体提高,计划生育奖扶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2004年全镇兑现奖扶对象88人,2005年新增10人,退出1人,目前奖扶对象达到97人。社会综合治理常抓不懈,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多次受到市、区表彰。武装、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国土、环保、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成绩。(二)“十五”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5回顾“十五”的发展历程,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呈现良好局势,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结构不够优。我镇一、二、三产业结构近几年虽然得到有效调整,但仍不尽合理。二是财政困难,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我镇小型财源不旺,新生财源不多,导致税源短缺,财政增长困难。三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够广。农民来自农业收入增幅缓慢,来自非农业的劳务收入又很不稳定。四是农业投入偏低,农业基础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增效难度较大,没有建立起增收长效机制。五是村级债务沉重,部分村民的国家、集体观念不强,多年不履行纳税缴费义务,导致税费尾欠严重,镇村工作难以开展。(三)“十一五”面临的发展环境与机遇正确分析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现实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学确立我镇“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其战略举措的基本依据。1、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革命和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加快调整,国际金融市场和经济走势不确定因素增加。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将拓展我镇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空间,但同时随着市场的全面开放,使我镇许多缺乏成本优势的企业和产品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2、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经济发展已从供给导向和资源制约为主转向需求导向和市场制约为主,经济体制已从传6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要求我们认真研究需求总量与结构方面的变化,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扩大内需,开拓市场。3、桥边工业园区的确立,长江铝业正式投产,为我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进一步拓宽了我镇经济发展的空间。宜昌火车站南站建成后,我镇将成为川东鄂西举足轻重的物流、人流中转站,这会刺激我镇仓储物流业快速兴起,带动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四)“十一五”面临着的困难和挑战。——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产业化程度低;产业结构层次低,主要产业、主导产品优势不明显;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咨询业等发展迟缓;企业科技创新和开发能力不足。——市场体系建设进展缓慢,特别是技术、资金诸要素市场落后于经济发展要求。——社会事业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总体投入不足,社会事业设施落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适应。——社会稳定任务加重,人民群众对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的状况日益关注。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既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面临激烈的多元化竞争。必须树立忧患感、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做出正确战略选择,把握机遇,增创优势,加快发展。二、“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指导原则和战略重点(一)指导思想7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市第三次党代会及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四镇”战略为指导,立足区位优势,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夯实农业基础,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舞活工业龙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劳务经济。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一体化进程,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把桥边建设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科教发达、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社会进步的现代文明乡镇,到2020年基本达到小康。(二)奋斗目标工业总产值:2010年末达到40亿元;农业总产值:每年2%—3%递增,2010年末达到17067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每年5%递增,2010年末达到4160元;财政收入:每年10%—15%递增,2010年末达到1000万元。(三)基本原则围绕新时期发展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继续保持适当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整体素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交通运输体系、供水及污水处理、水利和抗灾防灾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格局,利用外资上新8水平;——实施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全镇工业企业增长上新档次;——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努力增加收入,优化美化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丰富城镇人民文化生活。(四)“十一五”时期桥边镇发展的战略重点1、工业强镇。今后相当时期内,工业化将是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和增长点,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物质基础,也是能否实现小康生活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继续培植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开发铝制品深加工,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创造条件发展高科技开发土特产农业、绿色农业产业;同时,推动“技术转化”、“技术推广”、实用技术“孵化”等。:252、外向带动。开放度越高,前进路子就越宽,就能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对外开放,推动新一轮创业。重点是进一步改善优化投资环境,增强环境的吸引力和环境的竞争力,创新招商方式,做好项目库和土地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建设桥边自己的网站,向外介绍镇情镇貌,发布招商引资信息,扩大引进外资的空间和档次。93、城镇化推动。争取将桥边镇纳入省建设规划,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城镇化推动的关键在于“化”:化农民为市民;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和企业化农场;化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的生活方式、农业的交换方式为城镇的生活方式、生
本文标题:桥边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草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6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