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复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参参戚戚。昨暖还寒时候,最难休息。三杯两壶淡酒,怎敌他晚来风击?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菊花堆积,蕉萃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学习目标知识点:1、默写全词2、理解词的内容大意学习重点:掌握词所表达的情感:壮志难酬的苦闷、愤慨学习难点:掌握词所运用的手法:运用典故、对比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自主学习完成学案,找出疑难问题学案一1、朗读全词,找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并注音。2、结合课文注释,动笔翻译词的全词的大意,找出你不懂的词句。3、词的上阕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作者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何作用?找出运用典故的句子分析。合作学习2:质疑词句,理解词意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寻常巷陌英雄无觅解释下列词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寻常巷陌英雄无觅(英雄业绩)(精锐部队)(草率)(落得)(不堪,哪堪)解释下列词语(普通)(寻找)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孙权廉颇佛狸祠刘义隆刘裕词中用典孙权其人: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孙权其人: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孙权其人: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孙仲谋处”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榭歌台,风流”,是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刘裕其人: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刘裕其人:作者态度及目的: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刘裕其人:作者态度及目的: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想当年”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1165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指出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韩侂胄急于北伐,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歌台舞榭: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是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历史风云。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事消沉之意。这几句,突出萧索、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怨、舒缓,词人感慨眼前之景象,表达了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宋文帝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肯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作者用典用意“佛狸祠”景象: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佛狸祠”景象: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作者用事目的: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族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的统治着北方,那里的人们也安于现状;这样就突出地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深沉的悲哀、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廉颇作者用意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奸臣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探究“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江山”有何不同?背诵思维导图作业预习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合课文注释,动笔翻译词的全词的大意,找出你不懂的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技巧)虚实相生对比衬托三探究学习:理解手法白描:是中国画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作品的白描即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请在文中找出运用的白描的句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白描寥寥数语把情人间那种缠绵眷恋之情、无可奈何之意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了。虚实相生“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请在文中找出实写和虚写的内容。上片:长亭送别之情景是实写下片:想象别后之相思是虚写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说说情与景如何交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融情入景即景抒情“寒”点出节令(深秋),显出凄清,渲染气氛;“晚”点出时间,恰又唤起“美人迟暮”的感慨;“雨”点出天气,暗合下文的送别之“泪”。“长亭”是送别之地,从来就是“天下伤心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伤”有何关系?千里烟波——绵长沉沉暮霭——浓重楚地天空——无垠借景抒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杨柳: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温庭筠:绿杨陌上多别离。送别留赠的信物,自古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苏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温庭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韦庄:惆怅晓莺残月,相别。晓风残月:亲人分离的象征酒杨柳晓风残月情景交融总结本课学习效果检测1、默写1)念去去千里烟波,———————。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今宵酒醒何处?———————。2、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运用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青海长云暗雪山,。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青泥何盘盘,。,。连峰去天不盈尺,。,。(李白《蜀道难》)千呼万唤始出来,。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琵琶行》)
本文标题: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6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