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葛沽九桥十八庙的历史
葛沽九桥十八庙葛沽镇地处海河尾闾,早在宋朝端拱二年就得到开发,元朝开通海运后成为航海着陆点、小村镇码头。明朝初期这里漕船云集,是漕运线上的一个繁华地带,南粮北调,北盐南运,舟揖方便。因此,葛沽的民风、民俗带有明显的漕运文化色彩。九桥在葛沽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先有灶离庙,后有葛沽镇”,也就是说葛沽尚未形成村落,盐民已经开始垒灶熬盐了。为了运盐他们开掘了3条小河沟,当时称之“拨盐沟”。随着海水水位的变化,盐业逐渐萧条,人们垦荒种稻,引海河水浇田,这样3条拨盐沟成为3条小河,称之为东沟、中沟、西沟。这3条小河水流潺潺宛如3条玉带,被誉为水流三带。顺着河水南北流向形成3条街道,为交通之便,在3条小河上架设了9座东西走向的木石结构拱桥。站在桥上四顾了望,遍地河塘沟汊,满目垂柳拂地,有“柳影九桥”之雅号,被纳入葛沽八景。东沟上建有东大桥、下司衙门大桥。中沟上建有北大桥、塘子桥、佛爷桥、三板桥、二府衙门大桥、洛阳桥。西沟上建有西大桥。目前葛沽的九桥有八桥已夷为平地,只有洛阳桥尚保留至今,不过早已面貌全非,看不到昔日的风采了。十八庙研究村镇历史要注意庙。葛沽历史上曾有九桥十八庙之胜,有两座庙曾受清圣祖康熙皇帝御赐额联。这个长3里、宽2里的小镇,建有众多庵观寺庙。究其原因,与葛沽的历史、地理条件有关。葛沽先民出之灶户和船户,灶户垒灶熬盐,煮海为业,衣食都仰仗火,所以他们修建灶离庙。离,就是《易经》上说的火,灶离也就是灶火,以熬盐为生的灶户都祭把火神,葛沽最早的庙就是灶离庙,当地船户受灶户的影响,也供奉自己崇拜的偶像——护海娘娘,他们就修了娘娘庙。娘娘庙里有12尊娘娘,其中的天妃娘娘,与天津“天后宫”、江浙、福建沿海一带“妈祖庙”中供奉的娘娘都是那位广为人知的林默,船户、渔民敬奉她的目的是祈求在海上能得到护佑。随着漕运的兴盛,明朝时葛沽流动性的行旅商贾日益增多,各地的移民也蜂拥而至,到此落脚谋生。盐户、渔户、船户,种田、经商、求官过往定居者在此五方杂处。随着人口日多,商贸云集镇内,市肆纵横,街景殷繁,南来北往之人相安共居。外来的巨商富贾,及本镇的船户、渔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意愿,先后在3里长街上建起16座外观、布局、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庵、阁、宫,使这里佛教、道教、儒家,三教九流和睦为邻。据现存的“大清道光年间保甲图说”记载,十八庙分别是灶离庙、东白衣庵、玉皇庙、关帝庙、太虚宫、三官庙、长寿寺、文昌庙、地藏庵、西白衣庵、娘娘庙、海神庙、财神庙、马神庙、东土地庙、西土地庙、药王庙、慈云阁。众多寺庙庵阁开庙门的日子各有不同:灶离庙四月十六,东、西白衣庵、海神庙都是二月十九,王皇庙正月初九,长寿寺四月初八,文昌庙九月十八,地藏庵七月三十,财神庙九月十六,马神庙六月二十六,东、西土地庙二月二,娘娘庙正月十六。18座庙简直就是18个博物馆,泥塑、铜像、木雕、彩绘、壁画,以及供桌上的艺术品,悬垂布幔上的彩绣等等,无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我国的一些名山胜地的寺庙都是供奉仙佛,为神而建,葛沽的庙虽也有仙有佛,但也有为人而建,尊人为神建庙以祀。人们把渔家女儿林默奉为神明,不惜破费血汗钱,为她建庙,为她制造车辇,让她体面地巡视人间,庇护自己。葛沽的庙大多是一个院、一个殿,神像有独尊的,也有几尊并列的,或坐、或立,神态各异,完全是明代建筑风格。据重修天津府志载:葛沽的庙建于明朝,修于清朝。最大的庙为娘娘庙,占地6亩多,绿树红墙,殿阁巍巍。院内分前后殿,前殿烛影辉煌、香烟缭绕,后殿大门常年关闭,门前还有个大广场,广场上立着两很大红旗杆。明朝地方志称“国朝四庙为四鼎”,东鼎葛沽娘娘庙,西鼎天津天后宫,而四庙之中唯有葛沽娘娘庙是“全供刹”,别地只供一尊,而葛沽所供各尊齐全,有12尊娘娘之多。中间就坐的是窘霞元君的三个化身:碧宵、云宵、穹宵。左右陪坐的是眼光娘娘、子孙娘娘,东西两边还有7位站立的娘娘,东边靠近主座的是天明娘琅,依次是泰山娘娘、天妃娘娘、火灵娘娘;西边靠主座的是龟灵娘娘,依次是豆疹娘娘、送岁娘娘,正是先有了这个娘娘庙,也便产生了对娘娘的祀庆典——“跑辇”,至今每年春节期间,这里仍保留着“跑辇”的风俗。葛沽最高的庙要数慈云阁,建在海河边,大约有五层楼高,是人们重阳节登高的好去处。阁内上下分别有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像,接受善男信女的焚香膜拜。阁的门前的一对石狮蹲在台上,一只头朝左,一只头朝右,左为镇洪水泛滥,右为镇火灾肆虐,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起这两个石狮,葛沽镇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前不久人们从海河中打捞出一只石狮存放在文化馆中。明清两代,缭绕的香烟和阵阵钟馨声曾占领过葛沽镇的晨晨暮暮,每逢各庙开庙门的日子或庙会期间,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前来进香逛庙会。镇内的3条主要街道上,从早到晚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庙内香火鼎盛,商贾祈福求财,百姓禳病求嗣。庙外商店林立,旗幌招摇,道旁摊点鳞次栉比,可以称得上为葛沽的“清明上河图”。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变迁,现在绝大数的寺庙拆毁,有的改为学校、文化馆,有的成为浴池、副食店,有的荡然无存,也有的仅剩遗址了。目前只有一座砖墙斑驳破旧的文昌庙,在一棵古槐树下残存着,可惜的是它早已被葛沽第一小学当作仓库。现在来葛沽参观,虽然不能饱览昔日十八庙之盛容,但如有幸看到一年一度的辇会,也能想象得到当年漕运文化的繁荣。津南葛沽天后宫(2012-07-0607:23:27)转载▼标签:旅游分类:古迹寻踪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是历史上华北“八大古镇”之一,自明代就是天津地区著名的水旱码头及贸易货物集散地。由于漕运发达,葛沽镇居民多以船业为生。明永乐年间,当地富商与官府出面,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把海神娘娘(妈祖)塑像放入官轿,用人抬着沿街观灯,此举引得大批船民前来进香祷告,乞求海神娘娘保佑船民出行平安。据《大清道光年间保甲图说》记载,葛沽之地拥有十八个庙宇,其中娘娘庙、海神庙香火尤盛。庙内由天后化身而出的各位娘娘神态各异,各司其职。天后信仰随之衍生出丰富多彩的酬神社火活动,葛沽宝辇以其气势磅礴,辉煌壮观而久负盛名。据史料记载:葛沽的庙宇建于明朝,修缮于清朝。最大的庙为娘娘庙,占地6亩多,绿树红墙,殿阁巍巍。大殿烛影辉煌、香烟缭绕。明朝地方志称“国朝四庙为四鼎”,东鼎葛沽娘娘庙,西鼎天津天后宫,而四庙之中唯有葛沽娘娘庙是“全供刹”,别地只供一尊,而葛沽所供各尊齐全,有12尊娘娘之多。中间就坐的是碧霞元君的三个化身:碧霄、云霄、穹霄。左右陪坐的是眼光娘娘、子孙娘娘,东西两边还有7位站立的娘娘,东边靠近主座的是天明娘琅,依次是泰山娘娘、天妃娘娘、火灵娘娘;西边靠主座的是龟灵娘娘,依次是豆疹娘娘、送岁娘娘,正是先有了这个娘娘庙,也便产生了对娘娘的祭祀庆典——“跑辇”,至今每年春节期间,这里仍保留着“跑辇”的风俗。在此院内不仅有天后宫,还有药王庙。药王庙完全按照原貌重建。由于原庙中药王塑像已无从考究,故新塑中国历史上7位神医:炎帝神农氏、孙思邈、扁鹊、张仲景、邳桐、李时珍、华佗之塑像,以寄托后人对历史上医药、医疗事业有重大贡献的先驱们的祟敬、怀念之情。此外,院内还有玉皇庙,长寿庙和财神庙葛沽镇,在大清康雍乾时代名声显赫,这里不仅出了一门三翰林的周氏三兄弟,而且康熙,乾隆东巡南下,数次驾临葛沽,并建有行宫。葛沽地区向来经济富裕发达,文化繁荣先进。而且葛沽还是海防重镇,这里建有海防总所,当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便治所于葛沽。津东书院乃是天津城以外,建于1877年,最早的官立直属学堂。葛沽的天后宫在1877年被李鸿章创建的“津东书院”占据,后又作为他用,直到1995年,葛沽的百姓才又在原地恢复了“天后宫”,在此重新开始供奉天后。有趣的石狮传说院内630年的古槐天后宫外的茶棚附近民居天后宫西面的海河分享:5喜欢0赠金笔阅读(521)┊评论(15)┊收藏(0)┊转载(1)┊喜欢▼┊打印┊举报
本文标题:葛沽九桥十八庙的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7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