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
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指导教师:吴建琼实习地点:贵州松河煤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工程系2010年月日目录前言………………………………第一章矿井开拓开采及技术条件第一节矿井概况第二节井田开拓第三节矿井开采方法第四节矿井供电与通讯第五节开采技术条件第二章矿井通风系统第一节矿井通风方法及其评价第二节矿井通风方式及其评价第三节矿井通风系统合理性分析第三章采区通风系统第一节采区通风系统形式及其评价第二节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及其评价第三节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第四章掘进通风第一节掘进通风方法第二节掘进通风方式第三节掘进巷道所需风量第四节掘进通风设备第五节掘进通风安全技术措施第五章矿井通风管理第一节矿井通风机构第二节矿井通风设施管理第六章矿井瓦斯、粉尘、火灾、水灾防治系统和应急救援体系第一节矿井瓦斯防治系统第二节矿井粉尘防治系统第三节矿井火灾防治系统第四节矿井水灾防治系统第五节应急救援体系第七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检测仪表和测定第一节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第二节矿井通风测定第三节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数据第四节矿井瓦斯测定第五节矿井自燃发火区记录及其自燃情况第八章矿井安全隐患第九章实习总结与心得附图1:煤层综合柱状图附图2:开拓开采平面图附图3:开拓开采剖面图附图4:通风系统平面图附图5:通风系统立体图附图6:通风系统网络图附图7:采区通风系统图附图8:采区通风网络图附图9: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图附图10: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图附图11:矿井风量调节前、后的通风系统图煤层与煤质特征表、矿井交通位置图以及主要通风机布置方式图附设在报告中前言本次实习是继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之后的第三次现场实习,是我们在学完《煤矿地质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井巷工程》、《矿井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矿山电工》等专业课后的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毕业之前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习,让我们进一步学习国家的各项煤矿方针政策,尤其是关于矿井通风与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学习和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煤炭工业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同时让我们了解煤矿生产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学习到了更多的现场生产及技术管理知识,扩展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四十八天的地面设施(包括锅炉房、绞车房、压风机房、地面变电所、机修车间、主要通风机房、瓦斯抽放站等)参观、理论课程学习、讲搜入井安全及井下劳动学习,对矿井通风系统、矿井粉尘防治系统、矿井火灾防治系统、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了解,学习现场的实际工艺技术,熟悉通风仪表的现场实际操作和通风与安全设备设施的现场施工与使用。在此期间,让我们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我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了解到了矿井通风技术及行政管理工作,初步培养技术及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我们走向工作岗位后处理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搜集到毕业设计所需的资料。第一章矿井开拓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松河矿井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北部的土城向斜北翼中段,分属松河乡、淤泥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5′38″~104°45′5″,北纬26°2′30″~25°57′45″。水柏铁路由北向南从井田西部穿过,并在矿井工业场地附近设有松河站,经盘西支线、威红支线连接贵阳、昆明、南宁、广州、防城等地,运输便捷。G320国道及两(河)水(城)公路(S217)分别从井田东部和西部通过。从矿井工业场地西经洒基镇铁厂丫口接两(河)水(城)公路(S217)至水城146.0km,至贵阳402.0km;经两(河)水(城)公路接G320国道至贵阳405.0km,至昆明384.0km,至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关78.0km。拟建的英(武)柏(果)二级公路由东向西从井田北部穿过,并从矿井工业场地穿过,矿井工业场地经英柏公路、英武、G320国道至贵阳376km,经柏果、两河、G320国道到昆明381km,该二级公路计划2007年开通,矿井交通运输较方便。附:松河井田交通位置见图二、井田地形地势(一)井田地貌及地形变化本区为构造剥蚀山地地貌。纵观井田,山岭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最高点位于井田中部海子坝大山,标高+2301.66m,海子坝大山至上德乌一线为分水岭,由分水岭向井田东西两端地势降低,最低点在淤泥河河床,标高+1629.23m。横观井田,北部峨嵋山玄武岩形成单面山构造缓坡,煤系地层剥蚀成为宽缓而不对称的槽谷。南部飞仙关组、永宁镇组第一段地层向北山峻坡陡,向南形成单面山剥蚀坡,其二者之间为宣威煤组地层剥蚀而成宽缓而不对称的单斜谷地。(二)地质构造1、区域构造盘县煤田大地构造位于滇黔桂台向斜黔西南台凹,煤田内构造大致有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北西向的褶皱有土城向斜、照子河向斜、白秧坪背斜和西龙背斜;北东向的褶皱有盘关向斜、水塘向斜、盘南背斜、旧普安向斜和大平地向斜,本井田位于土城向斜北翼中段。土城向斜:轴向从西向东由北西65°转为东西向,轴线向南突出成弧线形,长50km,宽2~3km。核部出露地层为中三叠统关岭组。向斜南西翼被一条走向断层切割,局部见含煤地层。南西翼地层倾角27~68°,北东翼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10~35°,西端及东南端断裂比较发育。本区内断裂按方向可划分为北西、北东、东西、南北等四组,断裂组合成束展布,较大的有鸡场坪—鲁那断裂带、照子河断裂带、盘县断裂带,其中鸡场坪—鲁那断裂带位于土城向斜中部,略呈北东—北东东向展布,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30~80°,落差50~500m,由数条断层组成,以逆断层为主,对含煤地层破坏性大。2、井田构造本井田位于土城向斜北翼中段,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60°西,倾向南西。地层倾角:F34号断层以西(走向长约3.5km)及F33号断层以东(走向长约1.0km)为20~25°;F34~F33号断层之间(走向长约8.0km)为25~35°,其中B39~B45勘探线之间(走向长约3.0km)地层倾角大于30°。井田内共查出断层108条,查明产状的有50条,以高角度走向以北东—北东东向正断层为主,倾角一般45~80º。在查出的108条断层中落差大于30m断层23条,0.72条/km2;落差20~30m的12条,0.38条/km2;其余均小于20m,2.3条/km2。在B45线附近,以F19断层为主,西以F56、F162、F56、东以F100为界,由大小28条断层组成走向约800m的断层带,除F19外,其它断层均切割上、中煤组,其中,大于等于30m的断层有9条。井田内从西向东,F35、松河及铁路煤柱,F34、F9、F19断层带,F33、茨21、茨18,淤泥河煤柱,将煤系上中煤组划分为8个块段。这些断层中最小断距为30m(F9),其它均大于50m。块段走向长度分别为600m、700m、2350m、2600m、2200m、400m、950m、2150m。F35、松河及铁路煤柱、F34、F9、F33将煤系下煤组划分为5个块段。这些断层中最小断距为30m(F9),其它均大于50m。块段走向长度分别为450m、900m、5300m、2900m、3100m。在断距小于20m的断层中,对开采影响大的有F3(11采区)、F13(12采区)、F163(13采区)、茨18(14采区)、茨15(14采区),这些断层都斜切了煤系的上煤组。井田内虽有一些落差较大的断层,但从其分布情况来看,一般为采区或井田边界断层,采区内部断层少且小,而有的落差较大的断层只切割了上煤组或上煤组几层煤,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小。查出的断层中有44条隐伏断层,这些断层绝大多数只为单孔所见,说明本井田小断层比较发育,将对煤层回采产生不利的影响。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Ⅱ类中等构造类型。三、井田境界及范围松河勘查区范围:西起F35号断层与土城矿分界,东至淤泥河;北以峨嵋山玄武岩组第一段顶界露头线为界,南以1+3号煤层+1200m标高为界。根据国土资矿划字[2005]021号《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由18个拐点坐标控制,矿界拐点坐标如下:拐点XY拐点XYA2881274.035460541.0B2880710.035461560.0C2881742.035462200.0D2881958.035463816.0E2881480.035464423.0F2881322.035464510.0G28810160.035464141.0H2879317.035467510.0I2878686.035468797.0J2877944.035470443.0K2877027.035471689.0L2876862.035472463.0M2876138.035473569.0N2874847.035474912.0O2873742.035473853.0P2874092.035473118.0Q2874058.035472360.0R2881150.035459785.0开采深度:+1750m至+1200m(通过2006年9月贵州省煤炭管理局组织的会议调整后,浅部最高标高调整到+1710m)。按划定的井田范围计算,井田走向长14.5km,倾斜宽2.2km,面积为32.6km2,井田范围内有证矿井33个。四、含煤地层1、井田含煤地层情况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煤组和峨嵋山玄武岩组第二段。二叠系上统龙潭煤组:厚322~384m,平均341m,含煤47~66层,一般50层;含煤总厚37~47m,一般41m,含煤系数12%,含可采煤层18层,可采总厚23.51m,可采含煤系数7.1%,煤层倾角20~35°。可采煤层主要分布在含煤地层的上段和中段。煤组上段可采煤层为薄及中厚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厚度、间距多数比较稳定;中段可采煤层多数为中厚煤层,结构为较简单至复杂,煤层厚度和间距有一定变化;下段可采煤层为薄煤层,结构复杂,煤层间距比较稳定,而厚度变化比较大。主要可采煤层为5层(1+3、12、15、17、18),主要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0.26m,集中在中煤组,而51号煤层F9断层以东、271、291、293、32煤层通过26个钻孔样资料分析,硫分均大于3%,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设计将这几层煤作为暂不利用煤层。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第二段含煤地层:厚4.5—39.0m,平均16.6m,含煤总厚0~7.15m,平均2.44m。含煤系数14.7%;其中可采煤层1层,平均厚1.51m,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结构复杂。(1)可采煤层特征1)分岔合并现象普遍。除9、12、15号煤层全井田稳定外,其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岔合并现象,分岔合并变化地段大多位于38~B42线(11~12采区之间)及52~55线(14采区西部);2)煤层层数多,厚薄相间,以薄煤层为主;3)层间距近,上、中煤组和下煤组的煤层间距一般几米到十几米。由于51(F9断层以东部分)、271、291、293、32煤层原煤平均硫分均大于3%,属高硫分煤。因此,矿井初步设计将这几层煤作为暂不利用煤层,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1-2-3。2、煤质井田内煤的变质程度从上到下、从西到东逐渐增高。井田内共计焦煤、肥煤、瘦煤三种。获得的工业资源储量中,焦煤占87.5%;肥煤占3.3%;瘦煤占9.2%。主要可采煤层精煤为优质炼焦用煤,中煤可作为动力煤。可采煤质特征详见表1-2-2。第二节井田开拓一、开拓方式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和副斜井沿煤系穿层布置,井筒方位角均为337°,主斜井倾角16°,长1036m,井口标高为+1693.2m;副斜井倾角22°,长836m,井口标高为+1693.2m,副斜井在+1380m标高落平后布置井底水仓、泵房及中央变电所,沿+1390m标高布置轨道石门与+1390m轨道大巷贯通;一回风斜井倾角22°,长783m,井口标高为+1693.2m,三条井筒均在+1380m水平相互贯通,然后掘水平轨道大巷,形成斜井开拓系统。二、井筒形式、数目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t/a,为使井筒断面能满足运输、排水需要,设计共布置主斜井、副斜井及回风斜井三个井筒。主、副井筒穿过
本文标题: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