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张公岛和炼丹炉在三门峡大坝下边,靠近右岸的人门河口处。相传古代有个姓张的艄公,目睹三门峡水道险恶,经常发生船翻人溺的惨祸,就在该岛上结庐为庵,为来往船只导航。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就将该岛起名张公岛。在张公岛上,有一个形状像香炉的岩石,岩石上还有一个凹下去的圆坑,像是盛放铁锅的灶口,人称“仙人炼丹炉”。黄河古栈道在三门峡大坝下北岸,紧靠黄河的陡壁悬崖上。共有两条。一条离河面较高,一条离河面较低,都是紧挨著石壁的冲击处开凿的。我国唐代以前多建都关中,为保证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及西北戌军的粮草供应,每年都要经黄河向关中运去大量的粮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河漕运。但作为黄河漕运必经之路的三门峡,水势险恶,来往船只,十之有八要被黄河吞没。从西汉开始,每年到枯水季节,都要征调大批人力物力对这一段黄河进行疏通,并修凿栈道。所谓栈道,就是在黄河两岸的峭壁悬崖上凿出一条狭窄的石路,或在断崖上凿出卯眼,塞上木桩搭成栈道。供船夫们在上面拉纤上溯。栈道在东汉时已开凿,至今在栈道上还留有东汉和平元年(150年)以及北魏、隋、唐、宋、明、清的石刻。现黄河古栈道保存完好。(二)虢国墓地在三门峡市北上村岭,北临黄河。1956-1957年为配合三门峡水库工程建设,共发掘出234座古墓、4座车马坑。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并确认是虢国墓地。1990年在原发掘墓地之北,又发现了许多墓葬,其中第2001号墓长5.3米、宽3.55米。葬具为单椁重棺,出土珍贵文物3200余件。许多青铜器铸有铭文,多系“虢季”所作,墓内随葬七鼎六簋,可知此墓主人当系虢国的一代国君。虢国太子墓及虢季墓发掘后均已回填,唯第1727号车马坑已修建保护房,建立博物馆供游人参观。车马坑为长方形,长15.1米,宽3.82米,深4.1米。坑内有车5辆、马10匹,纵列置于坑内。车子由车箱、车轮、车辕等组成,每辆车驾二马,头向北排列整齐。鸿庆寺石窟在义马市矿区石佛村。开凿于北魏时,唐代续凿。现存6窟,两窟已没于土中。第1窟平面近方形,内雕方形塔柱,柱上雕刻多已剥蚀。后壁浮雕降魔变图,十余魔鬼,手持利器、团扇,向佛进逼。东西两壁亦浮雕佛传故事。雕刻精致,堪称北魏佛教石雕艺术佳作。灵宝市亚武山(三)在灵宝市豫灵乡南25公里的小秦岭山脉之中,背靠秦岭,东据崤函,西临潼关,俯视黄河。主峰海拔2156.9米,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河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相传真武大帝在此出家,后转至湖北武当山得道,这里便称作亚武山。亚武山自然景观雄、险、奇、秀。自甘泉峪入山,犹如走进幽深的天然画廊,清泉潺潺,奇峰竞秀,巨石峥嵘。过倚天门,亚武山五峰矗入眼帘。东眺海天旭日;南望秦峰浪涌;西顾华山,遥遥相对;极目北方,黄河如带。古函谷关在灵宝市北坡头乡王垛村。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匣子)而得名。现存关城遗址,东城墙长1800米,西城墙长1300米,南城墙长180多米,为不规则长方形,平夯夯打而成。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战国秦,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楚、赵、魏、韩、燕联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败五国之师。秦王政六年(前241年),楚、赵、魏、韩、卫合纵攻秦,至此复败还。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西入咸阳,遣兵守此以拒诸侯军。汉置关都尉戍守。元鼎三年(前114年)徙关于新安县后,改置弘农县于此。现仅存关门。由古函谷关东门,横穿关城向西,由王垛村的果沟、黄河峪狼皮沟至古桑田(今稠桑)15公里,为一条(四)东西向通道,称函谷古道。谷深50-70米,谷底宽2-10米,谷岸坡度40至80度。谷底有蜿蜒崎岖的道路相通。人行其间,如入函中。古函谷关东门右侧,为一直径0.9米的竖井窖穴式兵器仓库,1986年7月发现,是战国时守关官兵储藏兵器的箭库。共状如一口旱井,内置箭簇。渑池县秦赵会盟台在渑池县城西约0.5公里处。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赵惠文王,提出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去的是蔺相如。秦王与赵王会饮时,令赵王鼓瑟。此时蔺相如也向秦王提出请秦王击鼓,以相娱乐。秦国大臣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针锋相对地提出:“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此次会盟,名为友好,实为秦国以势欺人。蔺相如智斗强秦,取得胜利。相传此台即为会盟遗迹。仰韶遗址*在渑池县城北8公里仰韶村南台地上。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定名为仰韶文化。遗址三面临水,北靠韶山,面积3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4米。1921年发现,1951年经考古发掘,获得丰富资料,确证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承袭关系,距今约有五六千年历史。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铲、石锄、纺轮、骨锥、骨针(五)及钵、盆、碗、罐等陶器,器表大部分施有彩绘图案。丈八佛寺沟石窟在渑池县坡头村西北。有唐雕石佛100多尊,是研究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珍品。卢氏县城隍庙在卢氏县城关镇。孔庙在卢氏县城关镇。虢台庙遗址在卢氏县城关镇。渑池仰韶大峡谷渑池仰韶大峡谷位于河南省小浪底库区南岸,地处渑池县北部的韶山余脉。大峡谷以奇美、秀美、壮美的风格,被誉为河南省“三点一线”精品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峡谷全长50余公里,南起渑池县段村乡南岭村核园,北出新安县峪里乡入小浪底水库,由仙峡、龙虎峡、神龟峡、金灯峡4部分组成,4段峡谷各有千秋,相得益彰。仙峡长(六)约4公里,南起核园,北至南岭村,峡内林木翠葳,苔藓满石,起伏跌宕,险峻无比;神龟峡长约8公里,南起南岭村,北至金灯河村,峡内潭泉相连,奇石满布,林密峰秀,秀美如画;金灯峡南起金灯河村,北从新安县峪里乡境内入黄河,峡内峰回路转,奇峰陡立,气势恢弘,壮美如歌;龙虎峡古木遍布,洞庵迭现,曲径通幽,宛如仙境。仰韶大峡谷因两岸高山阻隔,人迹罕至,是一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处女地,堪称桃园仙境,天然氧吧,潭瀑大观,奇石宝库。据初步调查,景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峡谷内有泉潭49个,奇石500余块,秀峰20余座,已发现有悬棺群的寨沟约8公里,待考察的还有卧羊峡、黑龙洞沟、天桥腰沟和白杨树等等。北京等地旅游专家和业内人士到峡谷实地考察后,给予了很高评价。与境内同类景观相比,仰韶大峡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一是特色鲜明。主要特色是雄壮、奇特、险峻。雄壮:谷体的狭窄、断壁的直立和高差使得峡谷显得异常雄壮,尤以神龟峡为最。奇特:峰上的巨石多为地质奇观,受水蚀和风蚀的影响,形状奇特,惟妙惟肖;河中奇石五彩斑斓,千石无同。在峡谷中行走,如同行走在文化长廊中。险峻:仙峡和神龟峡中的断潭以及龙虎峡断层叠出,险峻无比。龙虎峡寨沟的悬棺群神秘莫测,令人遐想。二是品位很高。仰韶大峡谷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峡谷内各类景观组合较好,奇峰、断壁、瀑布、奇石、泉潭、悬棺、奇水、异卉,各类自然景观一应俱全;峡谷内看点集中,步游景换,时迁景异。省市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称:仰韶大峡(七)谷不论是规模还是品位,在国内罕见,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三是前景广阔。黄帝铸鼎塬黄帝铸鼎塬位于灵宝市阳平镇,距三门峡市80公里。《史记·封禅书》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相传黄帝铸好鼎,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他走,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拖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龙皮、拔掉了龙须。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铸鼎之地,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黄帝陵高300米,长5000米。岭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米的土堆,传为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由于这里位于长安古道,函谷关和潼关两雄关之间,屡遭战火毁灭,但历代都曾进行过修复和重建。现已修复的主要遗迹有:献殿、始祖殿、长廊、墓冢、祀功柱、阙楼等,并铸造了象征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三尊大铜鼎。宝轮寺塔宝轮寺塔位于陕州风景区内,原为陕州城内宝轮寺的寺塔。始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寺已早毁,唯塔独存。(八)此塔塔门南面,平面作正方形,为13级迭涩密檐式砖塔,高26.5米,围21.6米,用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的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宝塔的塔铭,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抛物线型,用菱角牙子砖和迭涩砖层砌出塔檐,秀丽俊俏。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佛龛、窗洞,翼角下有风铎(铁铃),风吹铃动,叮当作响。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可以登临远眺,观赏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景。该塔外形作唐塔,内部结构承袭宋塔的建塔方法,融合了唐宋密檐式塔和楼阁式塔的艺术特点和结构方法,是比较特殊的塔形,宝轮寺塔风格典雅,结构坚实,虽然历经16次地震,其中4次破坏性地震,塔身仍基本完好。游人立于塔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的类似蛤蟆的叫声。叩石或击掌越响、越快,这种蛤蟆叫的声音也越逼真、越响亮,所以群众俗称蛤蟆塔。据民间传说,塔内原有一对金蛤蟆,所以声音洪亮。后来,喇嘛僧将雄金蛤蟆盗走,只剩下了一个雌蛤蟆,响声不如从前洪亮了。其实,蛙鸣之声出自回声原理。该塔同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同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但它比回音壁早353年,比莺莺塔早387年,比石琴早250年,是四大回音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九)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卢氏县狮子坪乡淇河林场,距卢氏县城90公里。玉皇山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为秦岭余脉主支伏牛山系。长岭根、大块地、扁担沟、骑马沟为其主要的四个景区。其山峰玉皇尖海拔2057.9米,比东岳泰山高出527.1米。登临绝顶.40余平方公里林海尽收眼底。环顾群峰,千山如海,既可享受一脚踏二县(卢氏渚南、丹凤)的乐趣,义可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曾有”登上玉皇尖,风光尽收揽,三山毋须走,五岳水再看“之说。山上林木葱郁,森林植被良好,其大块地挺拔的日本藩叶松是河南省唯一的高人型森林景观,身临其中可以领略茫茫林海的苍劲;原始华山松林更为中南地区所罕见。公园内维管束植物1800余种,木本植物400余种,药用植物1225种,各种动物400余种。其中保护植物有连香树、水曲柳,桦栎树等;有珍稀动物金钱豹、麝、青羊、草鹿、红腹锦鸡等,画眉、鹦鹉等鸟类也在树枝间来往穿梭,可谓野生动物乐嗣、鸟儿天堂、植物正同。由岩缝、洞穴汩汩涌出的淙淙细流汇成道道…泉从山涧蜿蜓而下,水质甘甜清澈,水声清脆蜿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游龟嬉戏其问,其鳞可见。由山泉汇成的黄龙潭白脏潭、乌龙潭、龙井等如山水画卷,新雨过后,彩虹飞卧,恰似人间仙境。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春天山花烂漫,姹紫嫣红.乌语花香,万木争荣;夏季山青水碧,林术葱郁,气候清爽;秋季满山霜叫,层林尽染、不是香山胜似香山.野果挂满枝头,使人馋涎欲滴;(十)冬季山舞银蛇,群峰披玉戴甲,一派北国风光。玉皇山曾为李自成调兵遣将、操练兵马之地。主要景点有:闯王点将台、石船、闯王试刀石、玉皇庙、黄龙潭、白龙潭、龙井等数十处。三门峡安国寺安国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距三门峡市约64公里。寺院殿堂彩釉筒瓦,俗称琉璃寺。安国寺始建于隋,历代均有修葺。主体建筑群坐北向南,以火墙为界分前后两处院落。前院包括山门和前、中、后三重佛殿,另有经房、禅房、钟楼、东西莲池和石碑经幢等。后院有佛殿一重,石碣两块。还有寺院附属建筑多所。前院山门为南面带有檐廊的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山门两侧各置一耳门。前殿为面阔三间的单檐式硬山结构,西侧有配殿三间,东侧有一座条石砌基、青砖筑起的正方形钟楼,楼顶四周有砖雕仿木斗拱。中殿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的单檐硬山式建筑物,四面带有回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龙凤大脊,正吻和脊兽大部尚存。中殿东侧用条石砌成的莲池尚未完整,西池已废。后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式结构,中殿和后殿两侧的经(禅)房也都是单檐硬山结构。前殿与山门之间有清顺治十四年和康熙
本文标题:三门峡市古代名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0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