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矿产资源经济学MineralResourcesEconomics第二节矿产资源价值及其经济核算一.矿产资源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形成问题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由于非人类劳动产品,也不具有价值。如同瀑布和土地一样,和一切自然力一样没有价值,因为它本身中没有物化劳动,因而也没有价值。讨论问题二:矿床是埋藏在地下的,当我们对矿床未投入任何劳动,一无所知时,它是没有价值的,但当人们投入地质勘探劳动后,矿产资源就有了现实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问题三:在矿产资源形成中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当它还埋藏在地下尚未被人所知时,资源的存在未被证实或者人类还不知道怎样利用它时,也就没有使用价值,当然也就没有价值或价格可言。◇实践中用于赋存稳定,储量丰富的优质矿产资源花的找矿、勘探的劳动要少于获得相同数量的赋存不稳定的,地质条件复杂的资源所花的劳动,按凝结在矿产资源上的地质勘探劳动确定的资源价值,会得出优质资源的价值低于劣质资源的价值的结论。◇任何商品没有占有权的存在,就没有交换,更不可能有交换价值和价格。如有两条公路,其中一条为A到B地,一条为C到D地,都是50km长,造价也相同,其中一条路运输货流繁忙,另一条运量小得多,如果只以投入人类劳动计算,这两条公路的价值是相同的,而这两条公路的使用价值却差别很大。◇矿产资源潜在的社会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是资源本身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以及由此而决定的资源的所有权和垄断。当资源的所有权发生转让时,资源的“潜在的社会价值”就在交换中显示出了。◇①价格可以在商品价值量上与价格不一致。②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可以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式。③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里面的,如未开垦的土地、大然形成的瀑布、矿产资源没有价值,但具有虚幻的价格。◇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矿产资源,其认识、勘查、开发等各方面都包含了人类劳动。一方面,对矿产资源有用性的认识,是人类长期生产实践的结果;另一方面,地质工作者通过地质调查、预查着查、详查、勘探等劳动,为矿山企业开采矿产提供劳动对象。◇土地、瀑布和采矿资源的价格,不是由土地、瀑布和矿产资源的所有者决定的,而是由使用土地、瀑布和矿产资源的使用者获得的超额利润或效用的高低,以及它们资本化后的数额决定的。几点认识:◇矿产资源的价值是由“潜在社会价值”和“现实社会价值”这两部分构成的。◇矿产资源的“潜在社会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矿产资源客体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以及由这种稀缺性决定的资源所有权的垄断。◇当我们对矿产一无所知时,谁也无法利用,这是没有现实社会价值的天赐之物。然而,一旦投入了地质勘查劳动,提交了矿产资源报告,说明了矿产的具体空间位置、数量、质量和开发条件等,这时矿产资源就有了现实的社会价值。◇有人认为还应包括矿产资源耗竭中的“现实社会价值”,即矿业经营中对已耗竭的矿产资源所进行的价值补偿,以维持矿产资源的简单再生产。◇矿产资源价值量的构成,应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地租理论来确定。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在质上规定了矿产资源的价值;而“物化”在矿产资源中的劳动量(现实社会价值)、社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地租)(潜在社会价值)以及开采矿产资源对环境破坏的补偿价值这三方面从量上规定了矿产资源的价值。二.矿产资源的价值核算原理:通过单个矿床勘查劳动的实际消耗,与现有的同样多的社会矿产资源使用价值中已经形成的价值量(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作比较,如果比值小于1,说明有超额利润,这些矿床就可以为社会提供积累;如果比值大于1,则表明这些矿床不能获得平均利润,有的不能保本,甚至亏损。矿产资源价值核算的对象是比值小于1的这些矿床。(一)矿产资源价值核算体系的构成1.矿产资源占用量和消费量,是指矿山企业占用的和生产消费的矿产资源。2.矿产资源增加量,是指每年或一定时期内新探明的矿产资源量。3.矿产资源存量,是指既没有投入勘探,也没有投入开发建设的矿产储量。4.矿产资源价值增值,是指探明储量没有增加,但由于新增加劳动和物质投入,使矿产储量级别提高,以致新形成了价值,从而使原有价值增值。(二)矿产资源的核算程序界定矿产资源核算对象统计矿产资源实物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流程矿产资源估价矿产资源综合核算矿产资源分类核算纳入成本效益分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核算举例P38边际成本(marginalcost):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成本总额的变动数。如果增加产量的单位售价高于边际成本,则增产是合适的。三.矿产勘查的经济效益(一)矿产勘查成果的特点1.具有二重性,即既有物质产品性质,其成果是对矿床这一物质实体的认识;同时还具有知识产品性质,其成果是无形的,不直接表现为某种物质实体。2.具有不确定性。矿产勘查成果只是在一定的概率范围内才是准确的,这是由矿床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二)矿产勘查的经济核算矿产勘查经济效益=产品效用-地质勘查生产费用产品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需要的能力。效用价值理论认为,一切生产无非都是创造效用的过程,矿产勘查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矿产勘查成果对采、选、冶的效用满足程度。二.矿产资源的价值核算原理:通过单个矿床勘查劳动的实际消耗,与现有的同样多的社会矿产资源使用价值中已经形成的价值量(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作比较,如果比值小于1,说明有超额利润,这些矿床就可以为社会提供积累;如果比值大于1,则表明这些矿床不能获得平均利润,有的不能保本,甚至亏损。矿产资源价值核算的对象是比值小于1的这些矿床。(一)矿产资源价值核算体系的构成1.矿产资源占用量和消费量,是指矿山企业占用的和生产消费的矿产资源。2.矿产资源增加量,是指每年或一定时期内新探明的矿产资源量。3.矿产资源存量,是指既没有投入勘探,也没有投入开发建设的矿产储量。4.矿产资源价值增值,是指探明储量没有增加,但由于新增加劳动和物质投入,使矿产储量级别提高,以致新形成了价值,从而使原有价值增值。(二)矿产资源的核算程序界定矿产资源核算对象统计矿产资源实物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流程矿产资源估价矿产资源综合核算矿产资源分类核算纳入成本效益分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核算举例P38边际成本(marginalcost):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成本总额的变动数。如果增加产量的单位售价高于边际成本,则增产是合适的。三.矿产勘查的经济效益(一)矿产勘查成果的特点1.具有二重性,即既有物质产品性质,其成果是对矿床这一物质实体的认识;同时还具有知识产品性质,其成果是无形的,不直接表现为某种物质实体。2.具有不确定性。矿产勘查成果只是在一定的概率范围内才是准确的,这是由矿床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二)矿产勘查的经济核算矿产勘查经济效益=产品效用-地质勘查生产费用产品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需要的能力。效用价值理论认为,一切生产无非都是创造效用的过程,矿产勘查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矿产勘查成果对采、选、冶的效用满足程度。第三节区域矿产资源经济评价一.概述区域矿产资源经济评价,是把矿产资源体系中的区域矿产资源条件和区域经济条件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和对比,对矿产资源和已形成的社会生产力在地域上的分布和差异,进行系统的预测和评价。区域矿产资源经济评价,是地区矿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必须将矿业系统置于社会经济大系统中,从资源经济系统运行过程中来考察其本质规律,从而对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作出评价。区域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特点:矿产资源属于一种提取性资源,既可在原地利用,又可移至他地利用,这就使得资源勘查、开发和利用作用的范围增大,增加了资源经济评价的复杂性。资源经济系统结构图作业:书写论文。就本课程已学习到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文不少于3000字,10月20日之前完成。严格按照科技期刊上的论文格式书写。不得相互传抄,如有雷同,恕无成绩。
本文标题:矿产资源经济学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