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CMNET网络结构和路由策略
第1页CMNET网络结构和路由策略2012年6月第2页目录•骨干网络架构与路由策略•省内网络架构和路由策略•省网组织结构与路由交换方式•高价值业务的区分、标识原则及保障方法第3页骨干网络架构与路由策略1.网络概述2.网络现状3.路由组织策略4.网络演进骨干网络架构与路由策略第4页网络:中国移动的互联网网络发展情况04年链路:2.5G、155M为主节点:核心汇聚增设第二节点(一般骨干)其他节点:双节点、双设备、双上联节点:核心、汇聚——单节点、双设备一般骨干——单节点、单设备、双上联链路:少量2.5G、部分155M建设3大核心5大汇聚及一般骨干节点双节点改造及设备替换网内网间链路扩容全网优化涉及31个省份,设备替换、版卡扩容、网内、省网、出口链路扩容、全网优化链路:10G、2.5G为主,少量155M节点:核心、汇聚:单节点、双设备、建设第二节点其他节点:双节点、双设备、双上联技术及网络结构发展时间CMNET一期CMNET二期CMNET三期至四期二阶段CMNET5期全面建设移动骨干网10年00年07年奥运WLAN网间互联新奥VPN一期CMNET5期网络结构调整:1、北京、上海、广州分别设置2个节点,每节点1台集群路由器2、五大汇聚设置第二汇聚节点3、北京、西安、武汉、广州、上海设置独立的IPRR4、除8大核心汇聚节点外其他25个一般骨干节点设置双节点5、北京、上海、广州国内互联设置双节点6、北京、广州国际互联设置双节点、上海设置单节点奥运WLAN:涉及北京、上海、沈阳、青岛、天津、秦皇岛6个奥运城市,设置WLAN专用国内、国际出口,承载奥运WLAN业务新奥VPN一期:涉及13个省份31个地市,新增52台PE设备路由器,上联至CMNET骨干网设备CMNET网间互联:上海广州新增第二国内出口T1600广州新增第二国际出口CRS-1扩容国内、国际网间链路•全网大力建设IDC中心,主要包括7个一级IDC和5个二级IDC。网络雏形双节点改造引入10G链路建设VPN专用网引入集群,大力发展IDC第5页内容:中国移动的互联网内容发展情况07年音乐随身听全曲下载飞信音乐搜索短信转移/过滤/仓库基本语音,短信前传等补充业务以品牌为基础解决基本通信需求增值业务提升用户体验数据业务大爆炸手机动漫可视电话MMSP截至2009年9月共有合作SP7258家,其中全网SP共879家,开展合作业务8.3万个移动智能网业务种类时间基本业务:9种补充业务:7种话音增值业务:18余种数据增值业务:70余种条码识别条码凭证全业务运营公共安全绿色农业工业监控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电子广告远程医疗智能家居多媒体化、定制化11年02年基地业务,互联网业务互联网化第6页用户:中国移动的互联网用户发展情况WAPCSDGPRSWAPCSDGPRSWLAN专线CSDGPRSWLAN专线家庭宽带集团客户TDVIP客户200020122003WAP手机用户发展:手机用户数从不足2000万增长到4.5亿。宽带用户发展:宽带用户数从100万左右发展到目前的近1000万,网络承载的流量增加超过12倍。WLAN大发展:WLAN网络经历了巨大发展,AP数量20万到200万。Wlan用户从不足10万增长到3000万。用户种类第7页骨干网络架构与路由策略1.网络演进2.网络现状3.路由组织策略4.网络演进骨干网络架构与路由策略第8页CMNET网络概况骨干核心层(北京、上海、广州):负责中转省际流量、网间流量;骨干汇聚层(西安、成都、武汉、南京、沈阳5省):负责中转省际流量;骨干接入层(23个省):负责汇聚本省流量。省网核心层CMNET网总体分为两层结构,分为骨干网、省网。−骨干网按功能层次分为骨干核心层、骨干汇聚层、骨干接入层。−省网分为两种结构。其中29省采用一个自治域,分为省网核心、省网接入、城域网接入三层。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武汉南京沈阳西安骨干网省网省网城域网A结构(29省)B结构(广东、江西)AS9808同一AS不同AS全网组网原则:无论骨干和省网、城域网,一般接入节点至少连接两个上级节点(汇聚和核心)。城域网核心至少连接两个省网核心,省网核心至少连接两个以上骨干核心(或汇聚)。城域网接入层省网接入层/城域网核心第9页CMNET骨干网的结构总体分层CMNET骨干网网络层次目前分为核心骨干层、汇接骨干层、一般骨干层三层结构。另外与核心层还连接有国际出入口层、互联互通层。一般接入层及以上即为省际骨干部分。(流量小情况下,分层汇聚能够节省端口。)骨干网按照地域分为3大片区,3大片区又细分为8个大区:北京片区:北京大区、沈阳大区、西安大区上海片区:上海大区、南京大区、武汉大区广州片区:广州大区、成都大区当前各片区向外发布路由优选情况如下(条数):电信互联,北京:上海:广州=300:287:359联通互联,北京:上海:广州=374:223:3939第10页CMNET骨干网国内拓扑结构核心层北京、上海、广州3个节点及其相连链路构成骨干核心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节点,核心层北上广提供大区内省份流量的交换,并负责全网与国际Internet、国内其他运营商的互联。CMNET六期之后,部分省增加了到核心的连接。比如,青岛上海;福州上海。汇聚层汇接层负责汇接各省到骨干网的连接。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沈阳节点为汇聚节点(相当于中国电信的普通核心),负责本大区内省份流量之间的交换原则上同省的两个接入节点同时连至三个核心节点中的一个、按区域连至五个汇聚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只有杭州连接至三个核心,并连接到南京。CMNET六期后将增加到核心以及汇聚的多个方向连接,比如济南武汉、厦门武汉等。接入层接入层按照一个省份两个骨干接入节点设置,只负责汇聚本省省际流量和出网流量。10第11页CMNET骨干网络节点-概述网络节点:2011年底后,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36节点城市–划分片区负责网间入流量调整:即按照片区广播网间路由,吸引入流量;–划分大区负责网内流量调整,中国移动大区内流量优先通过汇聚节点转发。11第12页CMNET骨干国际网络结构国际出口层北京、上海、广州的路由器组成,是国际网络的核心部分,面向国内连接骨干核心层,面向国外连接海外POP点,用来汇聚CMNET出入国内的国际流量,建立出国流量的缓冲区,设立这个层面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方便国际出口配套工程实施。目前北京出口配套工程原因暂停使用。国际接入层国际接入层主要是指海外POP,主要用来接入海外网络,及与其他海外ISP间的互联链路(包括部分PEER电路和购买的TRANSIT电路)。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PEER互联成本和购买Transit的成本。每个节点规划两台路由器。美国POP点:洛杉矶、旧金山的国际互联网接入。香港POP点:负责香港本地和部分东南亚、欧洲的互联网接入。伦敦POP点:英国伦敦,负责欧洲国际互联网接入。(目前1台,未启用)12第13页CMNET骨干网网络现状-网间互联节点设置国内互联节点:北京、上海、广州,均为双节点设置。国际互联路由器:北京、上海、广州,均为双节点设置,由于安全配套尚未到位,故北京国际出口、上海国际出口2、广州国际出口1暂未上线。NAP互联路由器:北京、上海、广州;均为单节点设置。海外POP点由中国移动国际公司运营的CMNET国际网(CMI)提供,拥有独立的自制系统,为CMNET提供国际互联业务。现有北美POP点(单局址双设备)、香港POP点(单局址双设备)及欧洲POP点(尚未承载业务)网间互联电信、联通等国内运营商北京1上海1广州1北京2北美香港Sprint、AT&T、DT等国际运营商核心节点CMI第14页CMNET六期工程建成后的结构骨干节点网络结构调整原核心骨干层和汇聚骨干层调整为骨干核心层,汇聚和疏通出网的业务量,实现跨省业务的有效疏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四川、西安、沈阳;除西安、沈阳外,骨干核心节点之间全网状互联。原一般骨干层调整为骨干接入层,用于汇接本省的出省的业务量,全网目前23个骨干接入节点,六期工程内容:新增1个天津私有云节点作为骨干接入节点;增加部分接入节点接入方向;苏州城域网流量直连骨干网南京、上海节点,进行扁平化试点疏通方式;国内出口节点结构调整方案目前全网流量过于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核心,故障时影响面大且难以疏通,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核心节点设备及机房的压力大。本次工程新增武汉、南京、成都3个节点作为国内互联节点,分散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核心节点的压力,降低故障时的影响面。六期原设计于2012年8月完工,满足网络需求到2012年底,扩容后总带宽为5.9T;14第15页101101808101122.51800.50500100015002000CMnet一期CMnet二期CMnet三期CMnet四期CMnet五期2011年底155M155M/2.5G2.5G2.5G/10G接口技术10GCMNET骨干业务量和端口技术发展情况业务量增长:2003年到11年,网络承载流量增长175倍,年均增长90.7%08年到11年:业务量增长8倍,年均增长100%,其中IDC流量贡献从5G发展到240G;用户数方面,宽带从100万户发展到1000万户;WLAN从不到20万发展到超过800万。建设容量:2003年到11年,网络建设容量增长约45倍,年均增长62.7%骨干网总链路带宽:移动1.8T,电信21T,联通16T(互联网发展报告数据)技术发展方面:从08年到11年,主流端口技术一直停留在10G/PortCMNET承载流量增长情况5.68.429.654.464.883.2218.4401.56840.40200400600800100003年04年05年06年07年08年09年10年11年G网络容量建设速度远低于业务量增长,且10G端口技术未升级,导致原有网络结构日趋不适应新的流量模型。CMNET网络量总容量建设情况G15第16页在业务高速增长情况下,CMNET工程期末拥塞状态--五期工程原计划于2011年11月份完工,推迟到今年9月份(预计),目前仍有270条骨干链路未到位(五期建设规划共911条)---六期原设计于2012年8月完工,目前未完成设备集采,预计工程将延后;---2012年3月全网省际链路共205条,均值流量超过40%且峰值流量超过80%的链路共有37条(占18%),峰值利用率达到100%的共31条链路(占15%)。0%10%20%30%40%50%60%70%80%90%10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骨干网网内带宽及利用率分析带宽峰值带宽利用率均值带宽利用率带宽:Gbps16第17页骨干承载总流量情况123.2119.969.651.449.744.537.735.529.224.524.324.121.318.817.817.615.715.414.912.29.58.47.86.16.15.34.23.52.11.91.60.0050.00100.00150.00骨干网承载总流量各省流量(Gbps)骨干网承载总流量之和为824Gbps。骨干网承载省际总流量为555Gbps,占全部流量的67%。骨干网承载网间总流量为269Gbps,占全部流量的33%。各省业务量发展不平衡。骨干网承载总流量=骨干网承载的省际流量+骨干网承载的网间流量17第18页骨干网承载的省际流量情况骨干网承载的省际流量之和为555Gbps。其中,排名前10省份的省际互访总流量之和为421Gbps,占出省际流量的76%。93.578.361.840.034.229.025.624.818.515.113.713.411.611.110.59.49.18.38.26.34.84.84.34.33.63.02.41.91.21.20.8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骨干网承载的省际流量省际流量(Gbps)Gbps18第19页骨干网承载的网间流量情况41.629.715.515.514.11
本文标题:CMNET网络结构和路由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4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