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中共沁水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沁水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沁水在新起点上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抢抓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动沁水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沁水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1.“十一五”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转三化三提高”的总体要求,大力弘扬“实干、争先、创新、和谐”的新时期沁水精神,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首次跻身中部百强。经济建设不断提速,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多项翻番,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煤层气工业发展迅速,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特色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强,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党的建设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过去的五年,是我们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争创发展新优势的五年,是全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十一五”时期的成就为“十二五”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历史性的关键五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国家战略调整给沁水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国家产业政策将向节能、新能源、新材料倾斜,我省又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将巩固和提升中部地区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鼓励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沁水开始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这对我县发挥比较优势,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新一轮的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正在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承接新型产业转移将有利于发挥沁水的资源优势和其他优势,把短板补长,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响应山西省提出的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目标,沁水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实现由煤炭大县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县的转型,实现由资源型县份向经济强县跨越。“十二五”巨大的投资拉动,基础设施的逐步提升,会带来强大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全面转型是沁水的必由之路,加快跨越是沁水的必然选择。沁水要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努力实现再造一个新沁水的宏伟目标。同时我们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渠道需进一步拓宽;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需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民生问题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显得重要,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完善等。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充分估计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立足实际,把握县情,努力在新一轮发展和竞争中,争先主动,实干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在区域竞争中争先崛起,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3.“十二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一城两区”开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突出抓好机制创新、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和新农村建设四大工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争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沁水。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是:全国煤炭煤层气经济大县、山西省特色农业经济强县、山西省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创建目标是:国家级生态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可概括为:“三县定位”、“五县目标”。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一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提档升级,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的驱动。大力弘扬沁水精神,不断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不断激发经济发展动力,在区域竞争中,争先实干、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三是高效发展、绿色发展。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树立生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低碳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把资源环境的压力变为转型发展的动力,在高效中注重保护,在保护中追求高效,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坚持以产业优化促进提质增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共享发展、和谐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5.“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一是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就业持续增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和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四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五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对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经过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坚实。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按照建设“山西省特色农业经济强县”的定位,重点做好四篇文章,即做好农业产业化文章,做好有机生态农业文章,做好农产品深加工文章,做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企业带农村、以旅游三产服务业带动农民致富的文章。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进畜牧、蔬菜、蚕桑、林果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和小杂粮、苹果、核桃等“六大基地”建设,推进特色农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突出抓好以养羊为重点的特色畜牧业和3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有机、观光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植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由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向省级特色农业经济强县的转变。7.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农村各种经济组织,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完善提升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实施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扶贫五大扶贫工程,加大对偏远山区和老区贫困村的扶持力度,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加快煤矿采煤区、沉陷区移民搬迁进度,出台对偏远山区、老区整村移民搬迁政策,鼓励向沿河沿路中心村镇集中,帮助他们从根本上脱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9.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创优环境,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实施“以工带农”、“以业富农”,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四、加快转型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加快转型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拓宽壮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0.加快结构战略调整,构建新型工业体系。按照建设“全国煤炭煤层气经济大县”的定位,优化提升煤炭工业,继续做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大力推进高标准现代化矿井建设,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煤层气工业,着力推进煤层气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施煤层气全覆盖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合作,新上一批煤化工项目,实现由煤炭生产大县向煤化工大县转变。实施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电力的安全发展、经济发展、节约发展和清洁发展,使得我县由产煤大县到煤电大县的转变。大力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煤炭行业节能减排。鼓励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大力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形成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构建以煤炭工业、煤层气工业、现代煤化工、煤电一体化、新型建材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11.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旅游产业。按照建设“山西省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定位,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以历山舜王坪为龙头的舜文化和以沁河为轴线的树理文化品牌,形成最具沁水特色的山水生态游、明清古堡游、休闲度假游三条精品线路,使旅游业逐步成为我县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以物流、商贸、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
本文标题:中共沁水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6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