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中地理《第三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三个要点: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21、大尺度自然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圈层?2、各圈层间通过哪些循环使彼此间进行联系与作用的?圈3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5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发育差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内流河少数耐旱植物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6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7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水土流失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生态恶化植被破坏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8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抬升河床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9表现1: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表现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10活动:1.覆盖一层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而未覆盖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多。这说明草皮能减弱流水的侵蚀作用,防止水土流失。2.只要在土堆上放置一些覆盖物,就可以保持土壤不被水冲走。3.最好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易发生洪涝灾害地下水:渗入的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动物;失去栖息地,被迫迁移土壤: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的贫瘠1112这是一片备受世人关注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3)请你根据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13答案:(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这说明气候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3)水土流失导致以下各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土壤变化:肥力下降;地貌变化:地表多沟谷,平坦高原呈现破碎状;植被变化:自然植被分布的高原覆盖率下降;气候变化:地方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水文变化: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14水土流失加剧水文变化地貌变化土壤侵蚀植被退化气候变化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侵蚀沟谷,沟壑纵横表土流失,肥力下降覆盖率降低,逐渐消失蒸发加剧,趋于干旱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示意图过度放牧植被破坏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过度放牧植被破坏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过度放牧开垦坡地砍伐森林15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16有机质地形气候岩石风化物生物水文17裸露岩石成土母质成熟土壤原始土壤风化作用高等植物苔藓类生物1、成土过程:2、影响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18(一)成土母质与土壤阅读教材,思考:1.何谓成土母质?2.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提示:从土壤的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上思考)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岩石成土母质粒度质地土壤化学成分养分风化作用物质基础矿物养分(氮除外)19(二)气候与土壤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石灰表聚明显。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其水热状况;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其形成发育过程。分析为什么红壤有机质含量少,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20(三)生物与土壤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阅读课本思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21排泄物、分泌物、残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物草类森林根系密集集中地表枯枝落叶有机质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空隙度土壤22(四)地形与土壤阅读教材讨论回答: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具体是怎么样来影响的?地势坡度坡向气候和植被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阴坡23土壤深厚气候带植被带温度降水湿度坡向坡度辐射多,温度高地形陡坡平地侵蚀多沉积多土壤浅薄蒸发少,水分状况好山地阴坡阳坡土壤24(五)土壤与人类活动农业生产: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裸露岩石成土母质成熟土壤原始土壤风化作用高等植物苔藓类生物肥土退化25人类活动不合理利用合理耕作经营收获施肥灌溉耕作结构、保水性、通气性水分、湿度状况养分循环状况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微生物活动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土壤退化耕作土壤土壤肥沃改变土壤26P75活动:1、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质再归还给地表,从而形成土壤肥力。2、冲积土为黄河大量泥沙堆积发育而成,发育最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差;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红壤发育较好3、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27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有整体的观念,要综合的开发和利用资源。资源:土地、水、生物、矿产28读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回答(1)右侧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和。(2)树林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靠不断形成的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到______。(3)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淋溶作用增加,导致土壤。没有了树林,逐渐减少,树木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灭绝等严重问题。(4)上述事例说明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发生变化。(5)因此,人类在利用资源时,要有的考虑和对策。烈日暴晒整体更新退化枯枝落叶枯枝落叶生物整体综合29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案例1: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表水贫乏风成作用盛行大片沙漠、砾漠动植物稀少30案例2:深圳红树林(位于亚热带海岸)气候温暖湿润形成潮湿的泥质滩地是红树植物和候鸟珍禽以及海洋生物的栖息地31案例3: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人类乱砍滥伐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失调32大气土壤生物岩石水尝试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链图33水文生物土壤地形岩石气候34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第三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7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