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发热的护理尚娜一、发热的定义●人体正常体温范围19世纪,CarlReinhoidAugustWunderlich对25000人进行了近100万次的腋温测量:平均体温37.0℃,波动范围36.2~37.5℃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发热的定义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产热器官安静时:骨骼肌、肝脏运动或有疾病伴发热时:骨骼肌为主散热器官直接导致发热甲亢、剧烈运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主要是皮肤(对流、辐射、传导、蒸发)广泛的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二、发热的机理下丘脑前部后部密集的温觉感受器少数冷觉感受器刺激散热反应产热反应神经“情报”整合处理的部位体温调节中枢发热的机理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发热性质病因疾病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感染性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发热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血液病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白血病等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实体肿瘤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理化损伤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神经源性发热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其他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非感染性发热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寒战与输液反应相鉴别:输液反应•输液后不久即开始•输液前无反复发作的病史•颤抖更剧烈,而无明显的乏力、纳差、萎靡等全身毒血症表现•停止补液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处理后,10~15分钟内寒战即可终止。四、发热的三个时期1、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2、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3、退热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五、常见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热、风湿热、化脓性疾病。3、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前发热等。六、护理措施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方法。〈1〉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局部冷疗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全身用冷可采用温水拭浴、酒精拭浴的方式,达到降温目的。药物降温是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尤其对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疾病者应防止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做好记录和交班。2、加强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4次/日,高热者每4h测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次或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2〉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肿大,结膜充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3〉观察发热的原因及诱因有无解除〈4〉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5〉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入量,尿量及体重变化。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每日3000ml为宜,一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4、促进患者舒适:〈1〉休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高热者需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为患者提供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等合适的休息环境。〈2〉口腔护理:发热时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且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已出现口腔感染。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3〉皮肤护理:退热期,往往大量出汗,应随时去除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发生。5、心理护理:〈1〉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发冷、发抖、面色苍白,此时患者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护理中应经常探视患者,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给予精神安慰。〈2〉高热持续期:应注意尽量解除高热带给患者的身心不适,合理处理患者的要求。〈3〉退热期:满足患者舒适的心理,注意清洁卫生,及时补充营养。6、输液反应引起的发热:〈1〉发热反应较轻者,应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2〉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可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3〉对高热患者应给与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治疗。THEEND
本文标题:发 热 的 护 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7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