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外建筑史1.绪论2.第一篇:中国建筑设计史•第一章原始时期的建筑活动第一节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活动第三节小结•第二章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前221年~220年)第一节秦朝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二节两汉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三节小结•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设计(220年~581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二节小结•第四章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建筑设计(581年~960年)第一节隋唐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二节五代十国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三节小结•第五章宋、辽、西夏、金时期的建筑设计(960年~1279年)第一节宋代的建筑设计第二节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三节小结•第六章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设计(1271年~1911年)第一节元代的建筑设计第二节明代的建筑设计第三节清代的建筑设计第四节小结•第七章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建筑设计(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节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二节小结•第八章现代建筑设计探索(1949年至今)第一节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建筑设计的探索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设计的探索第三节小结3.第二篇外国建筑设计史•第九章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及古代波斯帝国的建筑活动第一节古代埃及的建筑活动第二节两河流域及古代波斯帝国的建筑活动第三节小结•第十章欧洲原始时期的建筑活动(公元前20世纪以前)•第十一章欧洲古典时期的建筑设计(公元前20世纪~公元4世纪)第一节爱琴文明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二节古希腊的建筑设计第三节古罗马的建筑设计第四节小结•第十二章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设计(4世纪~15世纪)第一节拜占庭建筑第二节西欧中世纪的建筑设计第三节小结•第十三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设计(15世纪~18世纪上半叶)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二节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设计第三节欧洲其它国家的建筑设计第四节小结•第十四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设计(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第一节建筑设计艺术发展概况第二节英国的建筑设计第三节法国的建筑设计第四节欧洲其它国家的建筑设计第五节美国的建筑设计第六节小结•第十五章欧美现代建筑设计探索(20世纪以来)第一节新建筑的探索——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第二节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20世纪中期~)第三节小结•第十六章伊斯兰教建筑和日本建筑概述第一节伊斯兰教建筑第二节日本建筑第三节小结•绪论建筑设计是人类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承担着为人类提供活动场所的职能。在人类征服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漫长历程中,建筑设计一直受到场地、材料、尺度、光线、气温、通风、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时,由于宗教信仰与政治哲学的原因,不同时期流行的建筑形式,也往往受限于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潮,这其中包含思想、政治经济制度及文化风俗方面的相关理念。建筑设计意味着建筑设计要以自然环境及地域传统为背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凭借清晰的逻辑思维将具体需求逐步抽象化,寻找和描绘出某一场所的形式特征,而这种形式最终又必须遵循人类生存的极其具体的本性,实现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历史上,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与结构技术曾对邻国的建筑设计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印记。然而,建筑艺术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建筑设计活动与当时的自然环境、地域传统、社会经济、文化观念、宗教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新一代的建筑设计总是在上一代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继承革新的情况下产生的。我们只有了解了建筑的历史,才能有所发展;只有通过分析、借鉴历史上的各种建筑思想与设计手法,研究那些优秀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艺术价值,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现实需要。•第一章原始时期的建筑活动•第一节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梁思成“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由此可见,穴居和巢居是上古时期普遍的居住形式。图1.1.1山西岔沟龙山文化洞穴遗址示意图农耕时代到来后,人类逐渐步入了营造地面建筑的新阶段。从距今一万年前后的石器时代遗址中可以得知,上古时期的建筑经历了从深穴居到半穴居,最后到地面建筑的发展过程,其构筑方式也完成了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过渡。图1.1.2新石器时代遗址示意图公元前21世纪,夏朝逐渐开始从建造方式、规模制度等方面对居住场所进行摸索设计。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夏朝大型建筑已采用“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及“前堂后室”的空间布局。公元前17世纪,商朝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建造了一定规模的宫殿和陵墓,采用先分层夯筑后逐段上筑的夯土版筑法建造城墙,夯筑技术日趋成熟,空间布局为多数单体建筑按照一定的条理组合。由此,传统的中国院落式建筑群开始成型。图1.1.3商朝晚期仿建筑形式铸造的“妇好”铜方彝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步入中国历史上奴隶制文明的全盛时期。周朝进一步发展了院落式建筑群,营造了目前史料记载中最早的公园,形成了较完善的建筑设计制度及文字实录记载,建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先河。周朝的建筑设计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建筑材料与技术有了提高,中国建筑陶器的烧造和使用是在商代早期开始的,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到西周初期创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第二,周朝继承和发展了夏商的建筑制度,我国自奴隶社会就已经开始形成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标准形式,并能够依循一定的准则和程序营建都城。此外,周朝的民宅设计开始流行“一堂二内”的简易形式,即一栋房屋,依据用途分成三个单元,中央为厅堂,左右两边为寝室,房屋四周为夯土围成的方形墙壁,中间使用简单的屏风、帷幕等分隔。图1.1.4西周遗址示意图,陕西歧山凤雏村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活动时间: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人物:我国古代土木工匠祖师——鲁班;特点: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相应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量使用青瓦覆盖屋顶,开始出现砖、彩画、陶制的栏杆和排水管等,建筑规模比以往更为发达。“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各诸侯出于政治统治和生活享乐的需要,大量兴建台榭式高层建筑;陵墓中出土的《兆域图》是已知我国最早的一幅用正投影法绘制的工程图,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制图水平,已经形成先绘图设计后施工的建筑程序;“山节藻”、“丹楹(红柱)刻镯、刻橼”说明建筑装饰设计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则反映当时在城市选址方面逐渐开始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图1.2.1春秋时期宫室遗址示意图第三节小结原始时期的建筑活动是中国建筑设计史的萌芽,为后来的建筑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建筑制度逐渐形成。建筑材料日益更新,瓦的发明是周朝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建筑夯筑技术日趋成熟。另外,原始时期设计建造了很多以高台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开始使用砖、瓦、彩画及斗拱梁枋等设计房屋,中国建筑的某些重要的艺术特征已经初步形成。自此开始,传统的建筑结构体系及整体设计观念开始成型,对后世的城市规划、宫殿、坛庙、陵墓乃至民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考题:1、原始时期建筑设计的社会背景及成就。2、高台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影响。•第二章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前221年~220年)第一节秦朝时期的建筑设计秦朝在建筑设计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自秦朝开始,逐渐形成统一的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建筑材料方面,秦朝发展了陶质砖、瓦及管道,不仅使用陶砖铺砌室内外地面,还用于贴砌墙的内表面,并在砖瓦的表面设计刻印各种纹样。在秦始皇陵东侧俑坑中发现的砖墙质地坚硬,这又说明秦朝已经出现承重用砖,砖的发明是中国建筑设计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图2.1.1秦咸阳宫一号宫殿复原图图2.1.2秦汉时期的画像砖建筑结构方面,传统的中国木构架建筑,特别是抬梁式的结构形式,发展到秦朝已经更加成熟并产生了重大的突破,这体现在秦朝匠师对大跨度梁架的设计上,秦咸阳离宫一号宫殿主厅的斜梁水平跨度已达10米,据此推测阿房宫前殿的主梁跨度一定不会小于这个跨距,这说明秦朝对木结构梁架的研究和使用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建筑形式方面,秦朝设计修筑了阿房宫、骊山陵、万里长城,以及通行全国的驰道与远达塞外的直道,工程浩大宏伟,施工实施复杂艰巨,对后世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第二节两汉时期的建筑设计“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密切交往,佛教文化于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汉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极大发展促使建筑设计显著进步,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又一个繁荣期。汉代建筑设计的突出表现是木构架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许多保存至今的砖石建筑遗址则为建筑史论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汉代社会经济更加繁荣,国力日益强盛,建筑规模体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社会需要密切结合——传统的中国建筑设计体系大致形成。图2.2.1汉代长安城遗址平面示意图建筑材料与结构方面,我国的砖石建筑主要是在两汉——尤其是东汉时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汉代广泛使用砖石设计建造地下工程,例如西汉长安城的下水道。战国时期始创的空心砖,出现在河南一带的西汉陵墓中。在洛阳等地的东汉墓室中使用了条形砖与楔形砖堆砌拱券取代以往的木椁墓,并采用了企口砖加强拱券的整体美观性。西汉的宫殿建筑仍然保持木构与夯土技术相结合的台榭式构造方式,随着技术的提高,台榭式高台建筑逐渐减少,多层楼阁大量出现。通过大量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及陶屋等冥器中显示的仿木柱、梁、枋、斗拱结构及组合雕饰,反映了当时的多层建筑采用了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形式,斗拱已经成为大型建筑挑檐常用的建筑构件,虽然此时各地的斗拱做法不够统一,结构相对简单,但它足够说明中国传统高层建筑的木结构问题在汉代得到了解决,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常用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基本结构形式在此已经成型。建筑的空间布局方面,庭院式的群体建筑布局基本定型,从出土的大量东汉时期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冥器上描绘的宅院、坞壁、重楼、厅堂、仓厩、圈、望楼等,以及门、窗、柱、槛、斗拱、瓦饰、台基、栏板、窗棂格等形象可以看出,汉代设计的庭院式建筑群体布局与基本形式都已接近后世。建筑设计形式方面,首先,屋顶是中国建筑设计的最重要部分,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冠冕,汉代时期已经出现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四种屋顶形式,庑殿式的建筑屋顶正脊短,屋面、屋脊和檐口平直,屋顶正脊中央常配凤凰纹饰,由此形成了汉代建筑古朴简洁的形象。其次,汉代建筑设卧棂栏杆、石木门,窗根据纹样的不同包括直棂窗、斜格窗和锁纹窗,还有天窗,天花有覆斗形天花和斗形天花,柱有圆柱、八角柱和方柱等,柱身表面雕刻竹纹或凹凸槽。再者,汉代建筑使用板瓦和筒瓦两种,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成类似陶水管的圆筒形坯,再切割成两半,成为两个半圆形筒瓦,如果切割成三等分,即成为板瓦。图2.2.2秦汉时期的生肖牛纹样板瓦建筑装饰设计方面,汉代大量使用石砖建造画像砖墓,画像砖有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砖面上的纹饰图案题材广泛,构图简练、形象生动、线条劲健,画像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阙门建筑、各式人物、乐舞、车马、狩猎、驯兽、击刺、禽兽、神话故事等四十多种,发展到后来蜀汉时期的画像砖内容更为丰富,有反映各种生产活动的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探矿、桑园等;有描写社会风俗的市集、宴乐、游戏、舞蹈、杂技、贵族家庭生活等;还有车骑出行、阙观及神话故事等。图2.2.3汉代几何纹样空心砖图2.2.4东汉弋射收获画像砖第三节小结秦汉时期四百余年的建筑活动处于中国建筑设计史的发育阶段,秦汉建筑是在商周已初步形成的某些重要艺术特点基础上发展而来,秦汉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地域之间建筑文化的交流,建筑设计活动极为活跃,建筑风格趋于统一,史料记载颇为丰富,建筑结构形式有遗物可供参考,但现存真正的秦汉建筑遗物,却多为墓室墓阙类建筑或冥器印刻类间接材料。秦汉建筑类型以都城、宫室、陵墓和祭祀建筑(礼制建筑)为主,还包括汉代晚期出现
本文标题:中外建筑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9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