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节莎士比亚暨南大学中文系张世君教授主讲外国文学史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一、莎士比亚生平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诗人、剧作家,人类戏剧史上一个里程碑。经历出生英国中部沃里克郡斯特拉福德镇,离伦敦约100英里。祖上务农,父亲是经营羊毛皮革的商人。幼时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因家庭破产而辍学,16岁自谋生活。1585年到伦敦谋生。在伦敦当过马夫、剧团的配角演员。因剧院需要剧本,转入写脚本,1594年成为“宫廷大臣供奉”剧团的股东。故居墓志铭1610年退出伦敦戏剧界,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日在家乡病故,终年52岁。遗体安葬在镇上圣三一教堂。墓志铭写:“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动底下的这抔黄土!让我安息者上天保佑,移我尸骨者永受诅咒。”二、创作分期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年。王权巩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乐生活,反对禁欲主义。主要成就:十四行诗154首,历史剧9部,喜剧10部。1.历史剧喜剧时期(1590-1600)2.悲剧时期(1601-1608)王权由盛至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詹姆斯一世即位,加强君主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乱。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是严峻批判社会邪恶势力。主要成就:悲剧,风格悲愤沉郁。写作著名的四大悲剧。3.传奇剧时期(1609-1612)封建王朝专制加剧,压制言论自由。戏剧界出现迎合宫廷贵族趣味的倾向,伦敦大众化剧场的全盛时代已成过去。莎士比亚创作特征是调和现实矛盾,转向梦幻世界。主要成就:传奇剧,充满浪漫情调,富有传奇色彩,宣扬宽恕和解。代表作《暴风雨》。莎剧翻译家朱生豪朱生豪(1912-1944)浙江嘉兴人,曾在上海世界书局和中美日报工作。从22岁起开始业余翻译莎剧,抗日战争初期,译稿毁于日本侵略军炮火。1942年回家乡嘉兴定居,全力翻译莎剧。32岁因结核病不治去世。共翻译莎剧31部,对莎剧的翻译做出了杰出贡献。三、悲剧悲剧冲突:1.反映各种对抗的社会力量的冲突。代表人文主义原则的正面主人公最终遭受毁灭,在道义上取胜。违反人道的人受到惩罚。2.人物内心情感的冲突。表现悲剧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人物性格,他们属于性格发展的人物。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莎氏创作的高峰。1.《哈姆莱特》的王权悲剧《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悲剧代表作。在西方戏剧史上,它又被作为“性格悲剧”的典型作品。讲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叔父克劳迪斯谋害,篡夺王位,娶哈姆莱特的母亲为妻。哈姆莱特极度忧郁。他从父王鬼魂那里得知叔父是凶手,遂通过戏中戏证实叔父的阴谋,并以装疯掩饰自己复仇的真相。最后在决斗中与叔父同归于尽。2.《奥赛罗》的夫权悲剧《奥赛罗》取材于意大利小说《一个威尼斯的摩尔人》。摩尔人奥赛罗是威尼斯大将,与白人贵族小姐苔丝狄蒙娜相爱结婚。这一结合,遭到奥赛罗的旗官伊阿古的忌妒。又因奥赛罗提拔了部属凯西奥做副将,引起伊阿古的更大忌妒和仇恨。便捏造苔丝狄蒙娜与凯西奥有私情,激起奥赛罗的忌妒,杀死妻子。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不已,拔剑自刎。伊阿古受到制裁。3.《李尔王》的父权悲剧《李尔王》(1605)故事取材古代英国历史传说,刚愎自用的不列颠国王李尔年迈体衰,决定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他根据女儿对他表达的爱来分配每人所得的一份。两个大女儿甜言蜜语博得李尔欢心,他将国土全部分给两个大女儿,剥夺了小女儿的继承权。两个大女儿得到权力后,将父亲赶出自己的家。李尔四处流浪,小女儿考狄利娅率军队讨伐两个姐姐,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而死。4.《麦克白》的篡位悲剧《麦克白》(1606)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战功赫赫,受到国王邓肯的重用。三女巫预言他将做国王,使他的野心蠢蠢欲动。在妻子的怂恿下,他杀死国王,篡夺王位,又派人暗杀了大臣班柯和武将麦克德夫的妻儿老小。麦克白篡位后,内心充满恐惧,良心受到谴责。麦克白夫人发疯自杀,他也被讨伐的麦克德夫杀死,老王的儿子马尔康做了国王。激情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描写人类七情六欲中的各种欲望。悲剧主人公都带有某种偏执狂式的激情,这种激情的燃烧,最终导致主人公的失败与毁灭。奥赛罗的忌妒、麦克白的野心、李尔王的父爱、哈姆莱特的复仇,在与外力和内心的矛盾冲突中,表现激烈、深刻、震撼人心,反映了人类共有的某些心理特质,引起不同时代的人的共鸣,显示出悲剧的力量。四、莎士比亚创作特色1.创作原则:戏剧是反映人生的镜子莎氏在《哈姆莱特》中提出了“镜子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要像镜子一样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变化发展的模型。”这是对古希腊罗马理论家西赛罗和贺拉斯的“喜剧就是人类关系的镜子”的继承和发展。莎氏按照这一现实主义原则来写剧本,反映英国16世纪的社会生活。它的传奇剧虽然带有浪漫色彩,但它的出发点还是基于现实。这一创作原则也成为后代现实主义作家广泛遵循的原则。2.表演理论:表演要真实莎氏主张演员按角色表演。他在《哈姆莱特》中指出:“你应该接受你自己的常识指导,把动作和言语互相配合起来;特别要注意到这点,你不能越过自然的常道;因为任何过分的表现都是和演剧的愿意相反的。”“还有你们那些扮演小丑的,除了剧本上未为他们写下的台词以外,不要让他们临时编造一些话加上去。往往有许多小丑爱用自己的笑声,引起台下一些无知的观众的哄笑,虽然那时观众的注意力应当集中在其他更重要的问题上;这种行为是不可饶恕的,它表示出那丑角的可鄙的野心。”(三幕2场)3.塑造丰富的艺术典型莎氏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在他们身上,莎氏揭示了广泛繁复的社会关系,这些形象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概括了特定阶层以及人类的某些共同特征,因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群像。喜剧典型性格简单的喜剧典型:培尼狄克、贝特丽丝(《无事生非》)一对欢喜冤家。道格培里、弗吉斯(《无事生非》)两个形影不离的老巡警。马伏里奥(《第十二夜》)一个虚荣的管家。性格复杂的喜剧典型:夏洛克(《威尼斯商人》)福斯塔夫(《亨利四世》)悲剧典型性格复杂的悲剧典型: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性格简单的悲剧典型:罗密欧、朱丽叶反面人物典型克劳迪斯(《哈姆莱特》王位篡夺者。理查三世(《理查三世》)王位篡夺者。伊阿古(《奥瑟罗》),阴谋家。爱德蒙(《李尔王》),阴谋家、冒险家。麦克白夫人(《麦克白》)野心家。4.性格化语言莎剧有多少人物,就有多少不同的性格化语言。每个人物说的话都与他的性格一致,本性一致。莎氏是语言大师,他所使用的词汇量惊人的庞大,1974年英国马文·斯配瓦克教授借助德国电子计算机专家的力量,精确地统计出莎氏全部词汇量达29066个之多。英国的另一个语言大师,17世纪诗人弥尔顿一向被认为学问最渊博,他的诗歌才用了8000个单词。莎氏近3万,这个数字是惊人的。莎氏就是利用无与伦比的庞大词汇来锤炼人物的性格化语言,打动人。5.戏剧独白戏剧独白就是剧中角色独自一人所说的台词。西方戏剧中,从古希腊罗马戏剧到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戏剧,都采用戏剧独白。19世纪后期挪威的易卜生废除了独白,成为他对欧洲戏剧的一个贡献。莎氏的独白是当时伸出式舞台的产物,便于演员和观众交流,引起观众共鸣。这些独白语言精美,是莎氏戏剧艺术的一大特色。哈姆莱特的独白:活下去还是不活6.丰富的情节线莎氏的情节常常是几条平行的线索交织在一起,由此显出戏剧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比如《威尼斯商人》有三条情节线索,《哈姆莱特》也有三条复仇线索。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均有父亲被杀的仇恨。《仲夏夜之梦》的情节线索多达四条。悲喜剧因素莎氏在一出戏剧结构里安排几条平行交错的情节线索,悲剧中插入了喜剧的因素,喜剧中包含有悲剧因素,打破了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壁垒分明的界限。这些平行的线索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帝王将相、王孙贵族和下层人民同台出现,突破了贵族与平民不可同台演出的限制。七、莎士比亚创作的意义莎士比亚艺术对于欧洲文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18世纪启蒙文学家公开打起莎士比亚的旗帜,提倡新文学。伏尔泰第一个向法国人民推荐了莎士比亚;莱辛在《汉堡剧评》中以莎剧为范例,反对僵死的古典主义;歌德在莎士比亚的启蒙下摆脱了宫廷文学的影响,他在《莎士比亚的命名日》(1771)这篇演说中谈到学习莎氏是他创作的转折点:“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说我一生都属于他了。”“我毫不犹豫地将古典戏剧像敝履一般抛弃了。”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把莎剧视为典范,当做他们美学理论的依据。莎士比亚创作无比丰富和自然,对于现实的无情揭露,富有诗意的热情,给他们很大启发。20—30年代,法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打着莎士比亚的旗帜与古典主义进行斗争,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把莎士比亚当做近代艺术的代表,并学习莎剧,写了《欧那尼》,在舞台上一举击败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写《拉辛和莎士比亚》,作为他的文学宣言,提出要学习莎士比亚,创作新文学。现代派作家学习他对异化的描写,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和《残局》重复了《李尔王》的残局。思考题1.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其特点2.莎士比亚创作特色3.莎士比亚悲剧冲突4.《哈姆莱特》分析5.你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形象的看法6.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现代意义7.福斯塔夫形象的审美意义8.怎样看待奥赛罗杀妻9.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
本文标题:莎士比亚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4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