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尼泊尔游记飞机从昆明起飞,直飞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只需三个小时。尼泊尔的机场比较简朴,小木桌,大头显示器电脑,空间低矮。尼泊尔,全称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为南亚山区内陆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西藏自治区,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面积147181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万,印度教为国教,全国近80%人口务农.在亚洲属于贫穷国家之一,人均年收入仅700美元。尼泊尔入选BBC假日节目“一生必去的世界50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虽然境内有8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但首都加德满都海拔仅1370米,年平均气温20℃,是尼泊尔名副其实的春城。尼一面与西藏接㠤,三面临印度。尼80%的商品由印度进口,花花绿绿的印度货车,使人想起印度电影<大蓬车>。尼交通为左向行驶,以摩托车和奥拓类为主流,道路坑洼不平,有的人行道也未硬化,土归土,尘归尘。街边不时可以看见不知名的小庙,街道两边铺面简单,小广告牌杂立,电杆上线路凌乱,神牛、狗在街道上悠闲散步,随意便便。街边的小庙,古人云:举头三尺有神明,尼泊尔供奉的神不计其数,据说多达3000多万。杂乱的电线,剪不断理还乱。小乞丐的执着,狭窄的街道,拥挤的人群,嘈杂,混乱,粉尘飞扬,pm2.5应该超标不少。店铺有卖旅游纪念品的,有卖日用杂货的,街边有卖小吃的,有修靴补胎的,脏乱差中渗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夜晚街道一片漆黑。我们入住的酒店,有室外游泳池、网球场、夜晶电视和中央空调,与酒店外的世界相比,感觉有点恍如隔世。尼泊尔货币为卢比,美元、人民币通用。满大街都是MONEYEXCHANGE,不像国内只能跑银行兑换,换得多还可以讲价。人民币与卢比汇率为1:15,值好多钱哦。但是还是不耐用,尼对烟酒汽车实行高税率,啤酒300卢比一瓶,香烟150卢比一包,相对来说羊绒制品较国内便宜,尼生产羊绒衫300人民币一件,围巾几十元一条。大概是本地人习惯一年四季穿拖鞋,皮鞋价格比香港还便宜,ECCO、CLARKS也就400多一双。在一处有国王雕塑的路口上有大型的百货店,Lee服装、OMEGA手表、apple、Hair电器、三星手机、Honda摩托,还有高尔夫专卖店,看来人民生活的再苦,也还是有贵族。博卡拉户外用品较多,但看上去不太象正品,加德满都有一家Northface专卖店,品种齐全,规模较大。有免费WIFI、空调的高档咖啡馆,卡布奇诺人民币8元一杯廓尔喀弯刀完全由手工制成,4个工人1整天才能完成一把锋刃。在刀身底部会有小小的V形凹痕,可以将拔出后的鲜血导引,以免沾污刀柄;而且刀套背面有两把小刀,开口的是用来削东西去皮的,未开口的是用来磨刀的,因外形很像一条狗腿因此又得名狗腿刀,为英军下属的廓尔喀山地兵团所装备。此刀头重脚轻,前宽后窄,背厚刃薄,抡砍时力量集中在刀的前部具有斧子的杀伤力,非常适合肉搏砍杀和在从林中行进时开路。一般的200元人民币一把,装饰豪华的要千元以上。唐卡据说价格比国内较优惠绘制唐卡的女子尼语言为尼泊尔语,英语通用,年轻的基本上都能讲流利的英语,让学了十多年哑巴英语的我等感到汗颜。迎接我们的导游,是个皮肤黑黑、貌相憨厚的尼伯尔小伙子,不知是他的中文老师误人子弟,还是中文太复杂,跑调的中文让我们忍俊不禁,送藏干部----松藏干布,土步----徒步。导游介绍今天的行程要去杜巴广场,有点纳闷,昨天不是才去过吗?原来,杜巴广场(DurbarSquare)意为皇宫广场,在加德满都河谷的三个古城: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中各有一个杜巴广场,是当年三个王国的王宫广场。尼泊尔王国的马拉王朝鼎盛时期,在文化、建筑、艺术上曾一度达到巅峰,马拉王朝第六代国王死后,其三个儿子各据一方,自立为王,为夺取西藏商路的控制权,相互征战,斥巨资修建王宫广场。帕斯帕提那神庙又叫烧尸庙。帕斯帕提那神庙是尼泊尔最主要的印度教湿婆神寺庙。寺庙矗立在神圣的巴格玛蒂河河畔,离机场不远。据说以前这里只允许王室进入,国王每次重要的旅行前都要来此神庙祈求神的祝福。贱民是在2001年之后才允许进入的,但现在也不对非印度教徒开放。火葬是印度教的重要仪式,不论任何身份的人,都以能得到火葬为荣。巴格玛蒂河源头来自喜玛拉雅山,尼泊尔人相信喜玛拉雅山是天堂所在,来自天堂的河水可以帮助凡人消除业障,特别是能在帕斯帕提那庙前的巴格玛蒂河上举行火葬,这也是信徒们的最终的愿望。一直对死亡恐惧、忌讳,导游说如果不怕吐的可以去看看。同行的大多选择了放弃。一路上,很多当地女人,衣着艳丽,赤足(表示对神的尊敬),一边说笑着,一边唱着歌,更象是去参加party。巴格玛蒂河的两岸有一座石桥相连,桥的右边是给皇室贵族进行火葬的地方,而左边才可给平民举行葬礼。前往朝拜的女人接近烧尸庙,空气中弥漫着怪异的味道,柴火味、香料味、焦糊味混杂。在这条只有20-30米宽的圣河两岸呈现了生死两重天地景象。适逢雨季,河水混浊、湍急,家属在河边为逝者作最后的净身,旁边有儿童嬉水,有妇人洗衣,有信徒朝拜。河两岸聚集了众多的围观者,间或有三五成群的学生放学路过。而东岸边准备了观看休息的长椅,还有年轻人在这里谈情说爱,仿佛是置身在一处别致的公园。烧尸台位于河流右边,7、8个一字排开,有几个台上烈焰熊熊,正在工作。同行的两个大姐,隔岸观火,意犹未尽,执意要到对面,口味有点重!我只有勉力跟上。逝者男家属平静地候在旁边,女家属在家告别不到此地。相比国内悲哀肃穆的气氛,似乎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因为他们对死亡看得非常的淡然,人死后随即进行火化然后再将骨灰洒入河中,如此灵魂便能脱离躯壳而进入神界。火化完骨灰即推入河中,无论是国王还是贱民,都是这样升天。相比中国刮起祭祀用品的奢侈风,“高档别墅”、“兰博基尼跑车”、“iphone”等等,尼泊尔人还没有与时俱进,传统仍在延续。没人为圣河的水质担忧,浑浊的河水上漂着向故人告别的橙色花瓣,漂着燃烧未尽的故人骨灰,缓缓地将它们带向遥远的恒河,带向浩渺的印度洋……这里也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湿婆神神庙之一,吸引了众多来自全亚洲的信徒以及四处流浪的印度教苦行僧。他们毛发或胡须长度一直拖倒地上、衣着或红或黄布片、全身涂满了艳丽色彩。河边有一些职业苦行僧,对游客招徕"照相,100!",真正的苦行僧已经不在乎这些世俗的身外之物。每隔3年,在印度举办的"大壶节",世界各地苦行僧会聚一堂,进行修行绝技展示,类似武侠小说中华山论剑。苦行僧也叫禁欲者或苦行修道者,在印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印度教认为,人需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进入天堂,得到神的关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径,在此生就得到神谕和真经,苦行僧就被认为是这样一条捷径。苦行僧之所以叫苦行僧,是因为他们视自己的身体为罪孽的载体,是臭皮囊,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方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苦行僧被尊称为巴巴,主要任务就是冥想修行,通过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为简单的程度来追求心灵的解脱,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正因如此,苦行僧经千年而不衰,他们被许多人看成是来凡尘普渡众生的“神的使者”。苦行僧中多数是穷人,但也有中产阶级、百万富翁甚至达官显贵,他们一朝顿悟,便散尽家财,远离父母妻儿,背着简单的行囊向深山进发,找到自己心仪的精神领袖,拜在他的门下,从此过着居无定所、漂泊流浪的生活。苦行僧大多带着象征湿婆裨的三叉杖,边走边吟诵古经文。苦行僧长发常年不剪不洗,身上涂满炉灰,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甚至有人为追求苦楚,自残,服食毒素,忍受剧烈的痛苦,如绝食、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等不合常理的事情。他们认为这可以获得洞悉别人心思的能力,即所谓的“神功”。这样的酷行,令我辈望而生畏,高山仰止。据说,修行者通过修炼瑜伽能把体内的潜能调动和激发出来。有的修行者能两手同时打两面鼓,且两手击打节奏不同,没有高度的注意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至于在刀尖上行走,在荆棘上睡觉,在火上赛跑,也都是瑜伽大师们的绝活。没有了爱恨情仇,淡漠了功名利禄,NOFAMILY,NOSEX,放弃了人伦之欢,抛弃了世俗财产,一心只想跳出轮回之外,寻求解脱之道。由于苦行僧终日冥想问题,与他们的主神沟通,当地政府甚至网开一面,允许苦行僧吸食大麻,在软性毒品的迷幻作用下,修行者似乎能更加顺利地与神灵通话。很多苦行僧眼睛发红,据说是吸食大麻的结果……“巴巴见过神吗?”看他比较随和,我大胆问了一句。“巴巴”是当地人对苦行僧的一种普遍尊称。“神无处不在。”他眨眨眼,神秘地对我说,“如果你愿意的话,你也可以成为神。”“苦行僧的生活很苦吧?”“其实大家的生活都苦。苦行僧没家没口,生活清贫,的确很苦,但难道你们有婚姻的人就不苦?……难道工作不苦吗?”他的反问如同针一样扎入人的心窝。这些苦行僧,虽风餐露宿,但亲近自然,他们不需要“氧吧”;整天赤足走在大地上,也不需要钙片和足疗;没有工作指标,无须阿谀奉承和阳奉阴违;过着有规律的生活,从不费神;他们食物简单甚至忍饥挨饿,但绝不会酒色过度,也不会营养过剩;他们追求精神的完美,鄙视物欲的泛滥……库玛丽神庙KumariBahal(活女神Devi庙),在杜巴广场和Basantapur广场结合处,一座三层的红砖建筑。只对外国游客开放底层,可以拍摄庭院,不能拍摄活女神。正对大门口的三层木楼上,对面左边的窗户坐着一个中年男子,楼下两个中年的男人(应当是仆人一类的)一直提醒大家不要拍照。这时候中间的窗户上出现了一位身着大红衣服,化装十分艳丽漂亮的小女孩,表情淡然,看上去也就是5、6岁样子,短短几十秒钟就被人拉回到屋里去了。院子中央有一个捐款箱,这就是活女神及家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据说选库玛莉还是有很严格的规定的。种族、家庭出身、居住地、身体、岁数,选出的小女孩还必须和国王星盘相吻合,据说多达32项标准。要求这么严,会不会出现空缺呢?被选出来之后女孩就脱离原来的生活圈住进神庙,但一旦身体受伤或初潮来临,她的任期就结束了。当然退休后还是有一定待遇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他们的校服相比,中国运动服式的校服,很土。加都的街道比较窄,最阔气的王宫大道也就是双向各两车道,所以感觉市区的交通有些拥挤,红绿灯只在部分重要十字路口设置,整个市区的建筑都不高,最高的也就四五层,没有什么摩天大楼,所以人在这里不像一些大城市那么压抑,虽然街上熙熙攘攘,特别是THAMEL区,可你一旦进入到一个餐厅或客栈的后院,却是曲径通幽,整洁的庭院,休闲的座椅,沿着屋檐一圈种各色花草,此时来杯奶茶慢慢享受午后时光可是太惬意了。有人说,尼泊尔的文化遗产是活的,这话一点不假,除了核心的哈努曼多卡宫有卫兵把守以外,其余的古建筑都可以进行亲密接触,没有隔离线,没有禁止触摸和攀爬的警示,许多当地人和游客就悠闲地坐在塔庙的台阶上晒太阳,老王宫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了。神庙楼上为咖啡馆,在中国的话也许会被画个圈圈围起来神庙下约会的年轻人精致的花窗撑柱下方的性爱雕刻。闻名已久的尼泊尔性爱雕刻,没有想象中的宏大,只是占神庙撑柱1/5左右。到处都有如此写实的雕刻,尼泊尔人性观念是不是比较开放呢?其实不然,导游介绍说古时候,出家的人太多,国王就命令在神庙上雕刻一些性爱图案,激起出家人的情欲,让更多人回到世俗生活。现在尼泊尔实行一夫一妻制,生育不限制。巴德岗(Bhadgaon),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以东约15公里处。是加德满都河谷中三个马拉王国建立的三座首都之一,也是最具有中世纪氛围的一个,它在尼语中意为“稻米之城”或“虔诚者之城”。这座位于加德满都谷地内的尼泊尔第三大城市,是“尼泊尔的文化之都”,也是“中世纪尼泊尔城镇生活的橱窗”。漫步巴德岗街头,到处都充满了古代气息和艺术氛围,城市之心是方形的巴德岗杜巴广场,这里有着不同时期风格的各种建筑,被誉为“活的遗址”和“露天博物馆”。巴德冈没有加德满都拥挤,街上的人好象更加悠闲一点。好多男人闲坐在古老的木廊上,而他们坐的地方,他们的头上,是已经存在了近600年的精美木雕。当我们沉醉在一座座繁复厚重的檀香木窗雕前,以为是哪个古老的庙宇或是重要建筑时,从窗口探出的苍老的脸和世俗的物品告诉我们,原来只是一户普通人家。那些精雕细琢的木刻爬满了窗框,经过这么多年的风侵雨蚀,依然清
本文标题:尼泊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0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