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YOURSITEHERE1.与人口红利相关的概念界定2.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4.人口红利与人口债务5.两种观点分析研究目录6.我们的观点3.中国人口红利现状分析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西方学术界明确把生命周期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生命周期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盈余效应称之为第一人口红利,并以“实际抚养比”值域变动来表述,实际抚养比=有效生产人口/有效消费人.第二人口红利则是由产生“亏空”或“赤字”的老年人口比例提高生成,这一人口红利只有靠制定相关政策并有效实施来获取。人口红利期是指总人口结构“中间大、两头小”,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带来劳动力、储蓄的增加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也成为“人口机会窗口”有关人口红利:《LOGOYOURSITEHERE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此时劳动力过剩,工资取决于维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此时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被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完毕,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剩余变为短缺,相应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开始向上倾斜,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经济学把联接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转折点。刘易斯拐点:LOGOYOURSITEHERE人口红利的效益指由于人口结构的转变导致一时期劳动力生产比与人口抚养比之间关系转变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人口转变和经济腾飞的国家,“人口红利”也出现得最早,大约开始于1930~1935年,结束于1990~1995年,持续了60年左右的时间。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新加坡、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在内,差不多在晚于日本30年后出现“人口红利”,目前这些国家都正处在人口的“红利”期。LOGOYOURSITEHERE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问题一:人口红利必然会带来经济增长吗?就一些国家发展历程来看,这些同时处于人口红利期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如:最富裕的国家如新加坡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而最穷的国家越南人均GDP在2005年仅有600多美元。相同的“人口红利”期所导致的经济增长的不同结果意味着“人口红利”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长问题二:人口红利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人口红利并不意味必然带来经济增长。“人口红利”或者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从劳动供给来看,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丰富的时期,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二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或者说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并不必然带来储蓄率的下降,相反还有可能使储蓄率进一步上升。在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新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储蓄率和储蓄倾向,有人也因此把老龄化的初期阶段看成是第二次“人口红利”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年龄人口丰富的“人口红利”期结束并非“人口红利”的真正结束,只要能够发挥好储蓄的资金效率,让资本得到合理的回报,则第二次“人口红利”仍有可能为经济增长继续注入“活力”。LOGOYOURSITEHERE中国人口红利现状分析:婴儿潮一代是指各国的生育高峰期。每个时期的婴儿潮一代都会给各国经济带来不小的刺激作用,但同样的当他们退休时也会给政府的养老保险带来巨大的压力。LOGOYOURSITEHERE中国人口红利现状分析:LOGOYOURSITEHERE中国人口红利现状分析:如果我们以18岁为劳动力进入市场的最低年龄,并以28岁为劳动力进入市场的最大年龄,那么,1992-2002年适龄的劳动力的上限是1964年,下限是1984年,这里面就包含了我国人口出生率最高的10年,而在未来的10年里,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年龄上限是1974年,下限将是1994年,如果我们将1964-1984年的适龄劳动力与1974-1994的年适龄劳动力作一比较,就可以发现,前者比后者要多得多,如果将1964-1974年与1975-1985年加以对比,以揭示其趋势,可以发现,1975年为人口出生率的转折点,1964-1974年出生的全部人口为27414万,而1975-1985年出生总人口不过为21830万,两者竟然相差有5584万之多,并且一直到1990年,任何一个年度的出生人口,均要少于1964-1974年。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上世纪90年代劳动力丰富无比的表象背后,有很大程度是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急速增长的后果,而这,是不可能顺理成章地推延到下一个10年乃至20年的。LOGOYOURSITEHERE中国人口红利现状分析:我国早在1965~1970年间“人口红利”就开始出现,但“人口红利”出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什么“红利”的影响,相反则是更多地感受到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严重困扰着经济的增长。只是最近10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失业人口开始大幅度减少和劳动力资源开始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的时候,我们才切实感受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应当说,人口红利对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从中国20年的经济增长分析,蔡昉得出以下数据:1978年到1998年20年间,物质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8%;劳动力(不含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在24%;教育程度提高形成的人力资本,贡献率为24%;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率在21%。当前,我国可以获得的人口红利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到了26.8%。LOGOYOURSITEHERE中国人口红利现状分析:按照现有的人口发展变化曲线看,中国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变变化趋势如下:人口总量2030年到达最高点,为14.06亿;劳动人口在2020年左右达到顶点,为9.23亿;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现在已经开始以极快速度下降,并将一直下降到2013年。同时,研究还发现,中国的劳动人口平均增长率并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很高,今后一段时间内,甚至不如发展国家的1.1%的平均增长率,仅仅是0.4%。同时,在人口结构中,儿童比例将会一直下降,而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会一直升高。根据上文所述的研究成果———抚养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国人均GDP则上升0.116个百分点。蔡昉说,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接近倒金字塔形。蔡昉说,中国会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而且会越来越明显。针对此,有国外学者提出两方面解决方案,一是改变生育政策,将现有的1.8%的生育率提高到2.2%,二是提高老年人的经济参与率。LOGOYOURSITEHERE人口红利与人口债务人口红利相对的是人口债务,不过二者出现有一个时间差,人口红利出现要在人口债务出现之前若干年,所以说人口债务是指人口红利阶段遗存的问题,也可以用人口问题解释,同时上升到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甚至民族问题。一、劳动力资源浪费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众多解释变量中,被视为“比较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一直被津津乐道,以至掩盖了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等方面的“后发劣势”。LOGOYOURSITEHERE人口红利与人口债务中国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尤其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轻工业生产以及高污染的能源重工业,忽视技术创新,故成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劳动力随着老龄化加剧,这种优势即将不复存在。中国广大劳动力普遍是低文化水平,尤其是跨区域的年度“民工流”导致中国人力资源缺乏。所谓的“人口大国”却是“人力资源小国”。LOGOYOURSITEHERE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红利与人口债务未富先老LOGOYOURSITEHERE人口红利与人口债务-80000-60000-40000-2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0-415-1930-3445-4960-6475-7990-94男性女性2007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LOGOYOURSITEHERE人口红利与人口债务→LOGOYOURSITEHERE人口红利与人口债务首先,老龄化会带来社会抚养比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负担和成本加大;其次,老龄化会加大消费性人口比例,降低生产性人口比例。第三,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将严重影响到劳动生产率。老龄化问题分析LOGOYOURSITEHERE人口红利与人口债务三、经济问题人口红利终结,将是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丧失之时,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世界加工厂”不复存在。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业问题白领“民工化”LOGOYOURSITEHERE关于人口红利的两种观点分析观点一:人口红利的消失也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实现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长的契机。分析:首先,人口红利的消失有利于充分就业时代的真正到来。其次,人口红利的消失将提振消费的引擎功能。最后,老龄化迫使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从现收现付养老保障制度向完全个人积累制度过渡。《“人口红利”消失不一定是坏事》观点二:一是劳动的人少了,需要抚养或赡养的人多了。二是消费的多了,储蓄的少了。劳动和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两大源泉,源泉一旦枯竭,增长必受影响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中国之痛”的到来分析:
本文标题:人口红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1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