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历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史专题
·北师大版知识整合·北师大版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考点梳理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1)制定《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2)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确定新中国的国旗、代国歌、首都,采用公元纪年。(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共同纲领毛泽东·北师大版2.建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北京)(1)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特别提示]注意《开国大典》图片;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北师大版考点2巩固新中国1.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1)原因: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英雄事迹:________: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宁愿被烈火吞噬也不暴露目标。西藏黄继光邱少云│知识整合·北师大版(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5)意义: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稳定的和平环境。3.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1952年底。(3)目的: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知识整合·北师大版(4)史实: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5)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知识整合·北师大版考点3内政与外交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时间:________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2)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知识整合·北师大版2.50年代的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时间:1953年12月首次提出;1954年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③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知识整合·北师大版(2)万隆会议①时间:1955年。②地点:印度尼西亚。③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问题。④周恩来的贡献:提出“______________”方针,保证了会议圆满成功。[特别提示]注意《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图片。求同存异·北师大版考点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3)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川藏、新藏公路等。│知识整合│知识整合·北师大版(4)特征:以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5)影响: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特别提示]注意“一五”计划有关成就图片。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②制定一五计划;③三大改造的完成;④人民群众的努力;⑤苏联的援助。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形式①农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参加____________合作社。②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____________。农业生产公私合营│知识整合·北师大版(2)结果:到________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3)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特别提示]注意“三大改造”有关成就图片。分析“一化三改”的关系。即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三大改造”是两翼,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一五”计划中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1956·北师大版考点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2.原则:________、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3.五个自治区的建立│知识整合名称成立时间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民族平等│知识整合·北师大版4.意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知识整合·北师大版拓展升华1.通过“开国大典”,联系中华民族的耻辱和革命历程,从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理解两个“标志”、三个“新”的深刻含义;感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2.理解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与巩固政权之间的关系;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所表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识整合·北师大版3.结合19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斗争、不懈努力的结果;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4.通过“万隆会议”,认识:“平等、协商、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对未来国际舞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识外交既要靠经济实力,也需要外交家的谋略和智慧;感悟新中国外交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增强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知识整合·北师大版5.结合“三大改造”,认识其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感悟“三大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造道路;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内涵,摆脱狭隘的民族观念,增强祖国统一、繁荣发展的历史责任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应用示例·北师大版应用示例例1下面三幅图是1949年10月1日新闻记者从开国大典现场发回的新闻图片。请你根据这三幅图片,写一则短文,向21世纪的中学生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并谈谈感想。│应用示例·北师大版[解析]图说历史是各地中考常用题型。解答这类题首先要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叙述史实经过;最后注意信息点之间的关系。就本题而言,三幅图片所含信息是并列关系,较完整地反映了开国大典的盛况。[答案]提示:可以从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标志、历史意义角度写出短文;也可以从开国大典的盛况写出短文,但要注意“论从史出”的原则。│应用示例·北师大版例2[2010·鄂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b)图(a)│应用示例·北师大版(1)图(a)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什么制度?(2)观察图(b)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解析]本题依托“农业”,考查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有关历史。图(a)再现了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场景。图(b)是“农民积极报名入社”场景,据此,要求回答土地改革的意义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等。[答案](1)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2)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道路。│应用示例·北师大版例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应用示例·北师大版材料二我国1952年钢产量135万吨,发电量72.6亿度,煤炭6649万吨,原油43.6万吨,棉布38.3亿公尺。1957年钢产量535万吨,发电量193亿度,煤炭13000万吨,原油146万吨,棉布50.5亿公尺。1957年比1952年钢增长296%,发电量增长166%,煤炭增长96%,原油增长235%,棉布增长32%。——以上材料均选自195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应用示例·北师大版请回答:(1)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出材料一中“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内容。请列举出两个当时建立并长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名称。(2)你认为依据材料二的内容能够证明材料一中的哪些历史结论?(概括表达)(3)请你把材料二的数据编制成易于对比分析的表格。(要求:简明清晰,有表格名称)│应用示例·北师大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我国在走向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政策和成就。表面上看是一道材料分析题,实际上带有探究性学习方式,如制作表格。解答本题需要读懂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这是中考历史的基本要求。│应用示例·北师大版[答案](1)三大改造(或农业合作化、手工业的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等);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或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有了显著增长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2)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②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重大变化;③三大改造完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应用示例·北师大版(3)表格名称:1952与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简况对比(部分)(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后我国工业生产简况对比)(部分)钢产量(万吨)发电量(亿度)煤炭(万吨)原油(万吨)棉布(亿公尺)1952年13572.6664943.638.31957年5351931300014650.5增长百分比296%166%96%235%32%│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北师大版│知识整合知识整合·北师大版考点1中共“八大”(1956年9月)考点梳理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一五计划”成果显著。2.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②提出了主要任务。3.意义: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知识整合·北师大版考点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2.“大跃进”运动(1)主要标志和表现: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速度;全民大炼钢铁。(2)特征:________、瞎指挥、________、“共产”风。3.人民公社化运动(1)背景:在“大跃进”的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人民公社。(2)特点:“________________”。高指标浮夸风一大二公│知识整合·北师大版4.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严重失误;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
本文标题:历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史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2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