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故事与传说“没份”的传说“福寿堂”魏氏庄园“三堂”之一,该宅院不但建的早(同治四年暨1865年),而且质量好,建宅院究竟花了多少钱,也无证可考。“福寿堂”是魏振菖主持修建的私人宅第,原为五进大院,现仅存一进院,北屋五间,阁楼式建筑,东、西屋各三间,南屋五间,宅院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堪称清代“纤细繁密”风格集大成。在魏振菖出生以后,魏集村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叫做:“魏五子——没份”,这到底是为什么,还得从头说起。魏振菖兄弟五人,其排行老五,故人称魏五子。在魏振菖出生以前,四个哥哥就将家中财产分割成四份,各起炉灶,魏振菖出生以后家中财产当然就没有他那一份了,故村中从此就有了魏五子——没份的传说。魏振菖长大以后需要花钱,于是他的父亲魏毓柄就把四个大儿子召集在一起立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魏振菖需要花钱,不论啥时间,也不管到谁家,更不论拿多少,任何人都必须依着他,不准阻拦。有一次振菖叫上佣人抬着箩筐到其三哥振芮家去抬铜钱,其三嫂不让抬,魏振菖趁着三嫂不注意就把一捧铜钱仍到院子里,其三嫂只顾去拾钱,魏振菖就让两个佣人抬了一箩筐铜钱跑了。就这样魏振菖每隔不长时间,就轮流到四个哥哥家去抬钱,日积月累,家中的钱越积越多,后来就盖了全村最豪华的“福寿堂”宅院。魏家集省立高级小学民国时期,魏家集有民国政府设立的初级小学。1937年,日军侵占惠民,民国政府设立的学校全部停办。1940年后民国政府有农村设立学校,魏集初级小学得以恢复。当时只招收初级班,在校生最多达四个班、150余人,而且校舍破旧,老师短缺。大约在1941年春,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来到惠民,而且有较长时间住在魏家集之“树德堂”。鉴于当时魏家集初级小学的落后情况,何厅长决定扩大魏家集学校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于是从林樊村聘请了樊书田(字延浦)来魏家集初级小学任校长,同时聘请了9名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学校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设了高级班,改建了校舍,增置了设备,学校也由原来的“魏家集初级小学”更名为“魏家集省立高级小学”。何思源厅长亲自为该校题写了校名,从此该校的教学经费直接由省教育厅拨付,当时凡是在魏家集省立高级小学读书的学生其学杂费一律免除。1947年秋,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该校停办。1948年冬对全县教育进行整顿,该校恢复上课,学校并更名为“魏家集完全小学”。魏集村“五月二十八”大会的由来清朝期间,魏集村每年举办“三月八”、“四月八”、“五月二十八”三次大会,每次大会历时六天,期间盛况空前,热闹非凡。当时本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不贪恋宅子不贪恋地,就贪恋魏家集那三台子戏,意指附近村的大姑娘找婆家都乐意找到魏家集。“三月八”大会:该会每年三月初八日开始,历时六天,为物资交流大会。当时谭马埽(今谭梁许)有大清河(今黄河)渡口,南方的绸缎布匹、桐油、茶叶等物品通过大运河再传往大清河运至谭马埽。上述诸物资传运魏集后,使大会的物资更加丰富,盛况更加空前,另聘有戏班唱戏助兴,更显大会热闹非凡。“四月八”大会:该会为香火会。四月初八日起,会期六天,期间“泰山行宫”有和尚念经,民众烧香求佛,一是为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祝寿,二是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安,期间也聘有戏班名角唱戏助兴,民众好不喜地欢天。“五月二十八”大会:该会始于宴会,为什么始于宴会,还得从魏鑑任职蒙化厅经历说起。在魏鑑任职云南蒙化厅期间,现清河镇牛王店村置有“戏箱”(唱戏用的服装道具),专供各地戏班租赁。一年,某戏班租赁牛王店“戏箱”后由于接了南方的“官戏”(为官府唱戏),连同牛王店的“戏箱“一起去了云南。该戏班唱完戏,没有支付租赁费就偷着走了,至使牛王店村的两名跟箱人员身无分文,有家难归。正在两人走投无路之际,听说蒙化厅经历是惠民魏集人,两人经商议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找魏鑑以解危难。魏鑑得知详情后不但设宴款待了二人,还差人把他们连人带箱一同送回家。两年后,魏鑑回家做寿(五月二十八日),牛王店跟箱人听说了此事,专门雇了戏班,请了名角,在魏鑑寿辰之日为其送戏,而且一连三年不论魏鑑是否在家,牛王店跟箱者都雇请戏班来魏鑑家送戏。而且一唱就是五天。后来每年的五月二十八日无论牛王店跟箱人送不送戏,魏集村都雇请戏班唱戏,久之宴会逐渐变成了物资交流大会。“土地庙”和“关帝庙”为什么距离那么近魏集村旧时的“土地庙”位于“树德堂”东北角约60米处路北,“土地庙”以东约50米建有一座“关帝庙”,为什么两庙建的距离这么近,其中有一段笑话还少为人知。据说魏集村的“土地庙”建于清初,庙中供奉“土地爷”及小鬼神像,相传村中任何人家所作善恶之事“土地爷”都有先知,“土地爷”还为人间做了不少善事。相传村东头有一少妇长的美貌绝伦,可惜丈夫早亡,少妇只能与一双年幼儿女相依为命,日子过的十分拮据。于是“土地爷”经常派鬼暗中给少妇家中送米送面,送衣送钱,少妇得知后非常感激。这样,日子一久少妇与“土地爷”就有了爱恋之意,后来二人终于越过雷池。俗话说纸里终究报不住火,后来这事还是被人们发现了。为了阻止二人继续偷情败坏村风,村中绅耆商议必须杜绝土地再行不法之事。为达此目的,有人提议在“土地庙”以东修一座“关帝庙”,让关老爷来当监察官,对“土地爷”所作所为进行监督,这就是在“土地庙”以东修建“关帝庙”的缘故。击退还乡团魏氏庄园不仅有效地保护了魏氏庄园家族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还在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佘势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6年夏天,国民党反动派匪首张福和带领部分土匪组织还乡团,从济南还乡。他们白天在青纱帐里躲藏,晚上进村杀害我村干部。惠民县魏集区区公的指导员耿次云、区长李道海和几十个区中队队员就住在魏氏庄园内。一天,由班长李振刚带领,部分区中队员到胡集执行任务。他们刚到东朱以北坟地的松林边,早已埋伏在松林中的土匪便向他们开枪射击。他们立即还击。战斗打响了。班长李振刚见敌众我寡,地势不利,不宜取胜,便命大家且战且退,回到了庄园。匪首张福和其他土匪在后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庄园前。在区长李道海的指挥下,区中队全体队员持枪上了城墙。在炮楼和垛口的掩护下,他们与土匪开展了阵地战。土匪稍一靠近,他们就打;土匪离开远些,他们就等。他们打土匪,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可土匪打他们时,却见不着人。气得那些土匪眼睁睁地望着庄园乱骂乱喊。毫无办法。这样对峙了一天,傍晚,土匪只好逃离而去。复制牌匾正值魏氏家族人财两旺的旺盛时期,庄园前来了一个卖古董的商人。庄园主人看了商人的古董,唯对其中一个刘墉题写的“听雨读书”4个大字的牌匾情有独钟,爱不释手。他一问价钱,卖主看透了他的心思。来了个漫天要价:“500两银子,少一点也不卖。”庄园主人吃了一惊,心想,牌匾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可是,碍于庄园的名声,又不好说贵。于是想出一计。他与商人说:“你先把牌匾留下,我拿回去挂挂看看。如果合适就买,不合适明天还给你。”商人信以为真,就答应了。庄园主人把牌匾拿回家后,立即叫一位能工巧匠比着这个牌匾连夜复制了一个。乍一看,复制品与商人的牌匾惟妙惟肖,真还能以假乱真。第二天。庄园主人推说挂着不太合适,将原件还给了商人。从此,在庄园主人书房的上方,就出现了这块“听雨读书”的复制牌匾。风水先生骗财这是一件发生在魏氏庄园家族第十世的故事。魏氏家族宏伟的楼堂房舍,雄厚的家业财产,令周围人羡慕不已。一个风水先生也看着眼红,便打起了骗其钱财的主意。这个风水先生了解到魏家这时人丁不旺,挖空心思地想出一个办法。他在魏家墓地前不远处,偷偷地埋上了一把废剑。然后,来到魏家门前。他扬言说:“这里宅子虽好,但是财旺人不旺。我能解破,使他人财两旺。”这时庄园主人魏肇庆21岁的小儿子魏杰刚刚病死,心里正正愁闷不乐。听了风水先生的一番话,真的相信了。他热情地将这风水先生请室家里,以礼相待。说话间,问起这风水先生人丁不旺的原因。风水先生煞有其事的端详了一下房舍,肯定的说:“我看这宅子没毛病,能保你平安。这样看来,那就是你的坟茔犯病,使你儿孙不旺。”听了这些话,庄园主人更是深信不疑。饭后,主人便带风水先生到坟地去查看。风水先生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肯定的说:“你的坟前埋有兵器,孙子就是让这兵器崭除,故此人丁不旺,如若不信,你可挖掘一验。次日,庄园主人果然带来了几名长工与风水先生来到坟地,在坟前挖起来。可是挖一阵,并没见到什么兵器。这时,风水先生便到他自做文章的地方,用脚点了一下,示意再在这里挖。挖了几锨,果真挖出一支铁锈斑斑的剑。主人十分惊喜,心想:这下可好了,总算去了一块心病。今后,可子孙满堂了。于是,就重重地赏了风水先生一些银子,这位风水先生接过沉甸甸的银子,高高兴兴地走了。出丧魏集当地有个谚语:“山东人好吃糠,省下钱来出大丧。”出丧的规模大小表示晚辈对长辈的孝心程度。财主的钱越多,出丧的规模自然就大。因此,像魏家这样的大户,出丧的规模之大是周近没法比的。只要出丧,周围几十里的人都赶来看热闹。出殡的那天,真是前拥后挤,人山人海。有时远道来看出丧的,丧主还要管一顿饭呢。在魏家,长辈健在时,晚辈就要给长辈修坟、做寿器,以备后用。一旦长辈因病辞世,要先对其尸体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入棺密封到堂屋。若是晚辈死在前头,还必须等长辈死后一块出殡。晚辈的棺材上还要戴上孝帽,以示送长辈入土。遇到丧事,不仅家是晚辈都要披麻带孝,连使用的马匹也要一律用白色或青色的,象征牲口也要为死者致丧。魏家出丧时,先要选择吉日。在吉日前1个月,就要请上治丧管理人员安排有关事宜。其中,最大的工程要数扎帐篷,从家中到墓地2华里的路程全部扎上帐篷,遮天避日。其次,是垫平台阶。院内的台阶,一律要用早已做好的木板垫平。一路上个别地方的坑洼处,还要用土垫平,以备行馆时用。一切安排就绪后,按吉日出丧。这期间,孝子陪灵,亲友吊唁,还有三四个鼓手班子的几十个名吹鼓手,吹吹打打,连续进行几天。出殡时最热闹的一天,而其中最精彩的是行馆。因为吊唁的亲友众多,所以,行馆往往要等到傍晚才能进行。这时,从家中到墓地的道路两边灯笼火把,照的一片通明。远远望去,如同两条蜿蜒欲飞的长龙,好一副壮观的景象。行馆时,要用绳子将棺材的下方缠好,16个身强力壮的行馆人用绷带缠在肩上,做好准备,等在棺材周围。这时,棺材上还要放上一碗水或麦粒。当杠头(抬运灵柩的被称作杠夫的头目)一声吆喝:“听喊啊!塌腰哇!慢——慢——地抬起来——吧——”话音刚落,就听着“叭”的一声,跪拜在棺材前痛哭的孝子起身将摆放在面前方石板上写有“一片孝心”四个字的青瓦片摔得粉碎,边哭边退。这时,行棺人一起用力,硬要把用一立方米多的柏木做的棺材抬起来,慢慢移动,碗里的水或麦粒还不准晃出来。这可算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解放前夕,魏昉的夫人孟氏出殡时,棺材上放了一碗麦粒。在行棺时,因为碗中的麦粒滚了出来,所以丧主立刻用哀杖打了杠头。行棺人把棺材移至大门外,轻轻地放在用武之地2人抬的木架上。这时,还要在棺外再罩上颜色华丽的棺罩。然后,亲友祭奠、吊唁,孝子嚎啕大骂,前面还有舞狮开道。那声势之大,令人叹服。抬棺的全班人马绶绶将棺材送入墓地,卸下棺罩,将棺材平稳地放入棺池。披麻带孝的家人跪倒在棺池前,向着棺材大哭一场。然后,起身脱下孝衣回家。整个出殡仪式就结束了。这时,还有两个程序必须进行。一是由瓦工用砖和着石灰砌成拱卷形将棺池密封好,二是由青壮年在密封好的棺池上面培筑成圆锥似的高高坟墓。文化大革命期间,挖魏家的祖坟时,1个坟需要十几个人挖1个星期。开棺后尸体不腐,如同睡眠,棺内随葬品依然如故。这不仅说明魏家对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并且可见棺材、坟地密封之好。做蚊帐杆魏杰去世后,他的妻子二太太想行善积德,养上一个穷人,她让管家找来村里一个家庭十分贫穷的木匠。为她做蚊帐杆。木匠来到魏家,二太太只说做蚊帐杆,却不说蚊帐杆的标准。时间过去两个月了。木匠一连做了很多蚊帐杆,二太太还说不行。木匠自以为技术水平不低,这么长时间,一根蚊帐杆都做不好,这若叫外人知道后,岂不笑话!他终于沉不住气:二太太究竟让我做什么样的蚊帐杆?我要找丫鬟问个明白。他找到了丫鬟春兰,问:“二太太要我做的蚊帐杆,行不行怎么衡量?”丫鬟慢慢说:“这我也不好说。只是你每次做完我交给二太太,我见她都是用梳子往蚊帐杆上套
本文标题:魏集镇故事与传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4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