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第六章 新闻摄影简史
第六章新闻摄影简史第一节早期新闻摄影活动第二节新闻摄影的繁荣发展第三节新中国的新闻摄影事业第四节新闻摄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国外早期新闻摄影活动(19世纪中期——20世纪20年代)1839年8月19日,银板法摄影术被法国政府买下,并公布于世,摄影术正式诞生。摄影为大众传播领域提供了一种科学、直接、形象的记录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影像的方法,成为最早为信息传播服务的视觉载体之一。第一节早期新闻摄影活动•1、第一张新闻照片:1842年汉堡大火,史特尔茨纳与比鸥乌拍下的火灾遗迹。•2、第一批记录战争的摄影家:罗杰·芬顿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照片,马修.布雷迪及其雇佣的20位摄影师拍摄的美国内战(1861—1865年)照片一、萌芽阶段(19世纪中期——20世纪20年代)•3、第一批关注社会问题的摄影家•19世纪70年代,《纽约先驱报》记者雅各布·A·里斯第一个把摄影当作社会批评的工具。他在《另一半人是怎样生活的》中展示了移民们居住在拥挤破烂的下等公寓里。•1908年到1914年间,社会学家路易斯·海因效仿里斯,拍摄了在工厂与田野里一天工作12小时的童工,还记录了他们破烂的住所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这些照片促使美国当局制定了一部童工劳动法。路易斯·海因摄路易斯·海因摄路易斯·海因摄一、萌芽阶段(19世纪中期——20世纪20年代)•4、第一张刊登在报纸上的新闻照片•1880年,纽约《每日图片》发表了一幅贫民们在中央公园旁边搭建棚屋的照片,这是第一次用机械网版制版工艺在报纸上直接复制照片。二、我国早期新闻摄影活动摄影术在鸦片战争之后传入我国。1876年由英商建造的上海至江湾6.5公里左右的铁路建成通车,并定于7月1日举行通车典礼,成为当时国内一大新闻。报馆开始请摄影师为之拍照。中文刊物中最早刊登新闻照片的是1902年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创办的《新民丛报》。一、国外新闻摄影的繁荣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西方新闻摄影繁荣发展时期。第二节新闻摄影的繁荣发展•摄影技术的新发展:轻便的小型相机,高感光度胶卷,使得摄影记者有可能手持相机利用现场光拍摄新闻现场中的人物动态和神情。•现代新闻摄影技法和理论的出现:•萨洛蒙创立的“小相机+现场光+抓拍”的新闻摄影技法。•《慕尼黑画报》主编洛伦特的摄影原则:摄影记者应真实地记录所发生的事情,不应该有意识安排镜头。坚决拒绝任何摆拍。•大量图片社的涌现:最为著名的摄影社团就是1947年在巴黎成立的玛格南图片社。它是由六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摄影记者发起成立的。这六位摄影记者是:罗伯特·卡帕(匈牙利)、布勒松(法国)、温纳尔·比斯考弗(瑞士)、大卫·西摩(美国)和恩特斯·哈斯(奥地利)。•《生活》画报的全球风靡:1936年11月。《生活》(LIFE)杂志创刊。它是美国第一家全用照片的画报。它是一份全球性的画报,发行量最大时曾达860万份,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一大批的摄影大师的涌现:罗伯特·卡帕、尤金·史密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特别是尤金·史密斯拍摄的《乡村医生》、《日本水俣(yǔ)事件》等经典之作,被誉为“摄影史上难得的以表现人性,人的精神,人的命运为主的影像诗篇”。而布列松所倡导的“决定性瞬间”摄影理论影响着所有的摄影者。•新闻摄影理论的成熟:1952年,布列松出版专著《决定性的瞬间》,为新闻摄影建立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新闻摄影名家•布列松—摄影代名词•生于1908年。1931年旅行非洲,后因病被迫回国。途中在马赛发现了一台小型35毫米相机,于是成为第一个使用莱卡35毫米相机的摄影师。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作品被尊为新闻摄影的经典之作。1947年,他与罗伯特·卡帕等摄影师合伙创办玛格南图片社(Magnum),专门为期刊提供环球新闻报道图片。1954年,布列松成为第一个在卢浮宫举办展览的摄影师,从此获得世界摄影大师的美誉。布列松:决定性瞬间•决定性瞬间: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决定于画面构图中所有的物件元素的排列到最适当的位置时或表现出它最恰当的形态时,按下快门,这就是决定性的一瞬间了。布列松践行着“决定性瞬间”理论,他的作品用最适当的元素排列和最恰当的形态记录着历史记录着他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你靠得不够近。--罗伯特·卡帕新闻摄影名家•卡帕—战地摄影的绝唱•匈牙利人,1913年生于布达佩斯,原名安德烈,卡帕是他的笔名。在柏林大学求学后,先在柏林一家通讯社做暗房工作,后到巴黎当记者。1936年西班牙内战,卡帕在西班牙战场拍摄了一个战士中弹将要倒下,这幅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作品以《西班牙战士》、《战场的殉难者》、《阵亡的一瞬间》等标题发表,立刻震动了当时的摄影界,成为战争摄影的不朽之作,也成为卡帕的传世之作。《中弹了!》摄于西班牙内战新闻摄影名家•卡帕一生的摄影创作多取材于战争,他把照相机作为揭露战争的武器。卡帕说:“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1947年,卡帕与布勒松等摄影师创办“玛格南”图片社。•1954年,卡帕不顾亲友的劝阻,来到越南战场。他用照相机反映了《越南的悲剧》(卡帕的最后一幅作品),不幸误踏地雷身亡,时年四十一岁。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摄于抗战时期的中国新闻摄影名家•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家•史密斯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维契塔,少年时期,他经常用母亲的照相机拍摄照片。1934年,史密斯在一家名为《维契塔飞鹰》的报纸上发表了一张照片,这成为他摄影事业的开始。1937年,史密斯成为纽约《新闻周刊》最年轻的摄影记者。1939年,他又加入了《生活》杂志的记者队伍。新闻摄影名家•史密斯在《生活》杂志发表了许多组专题摄影作品,其中,《乡村医生》以其“经典性”和“转折性”,成为专题摄影的经典之作。同时,它也是最能代表史密斯风格的作品。•这组专题,发表在1948年9月20日出版的《生活》杂志上,由28幅照片组成。专题的主人公名叫欧耐斯特·西瑞阿尼(ErnestCeriani),是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个名叫克丽姆林(Kremmling)的小镇中唯一的医生。他为了救治病人,经常废寝忘食,表现出崇高的奉献精神。乡村医生新闻摄影名家•1971年,日本九州熊本县一个名叫“水俣”的渔村,出现了一种怪病。患病者开始时四肢萎缩变形,接着全身痉挛,最后导致死亡。这种病在医学上找不到先例,于是称为“水俣病”。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当地一家化工厂,向海里排放了含有大量水银毒素的污水。村民们吃了受到污染的海鱼后,就染上了水俣病。史密斯和他的助手来到这个渔村,与村民同吃同住,拍摄了大量揭露真相的照片。史密斯的拍摄活动引起了化工厂老板的恐慌,他雇佣了几名打手,对史密斯围攻毒打,几乎打瞎了他的一只眼睛。但史密斯并没有因此而中止拍摄。经过3年的努力,史密斯终于完成了拍摄工作。1975年,他从所拍的照片中选出175张,编成一本名为《水俣》的画册正式出版。这本画册,引起了人们对工业污染的重视,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水俣事件照片之一:智子入浴尤金·史密斯摄新闻摄影名家•马克·吕布:法国最著名的摄影家之一。于1952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担任过长达十四年的欧洲总部副总裁,后任总裁。马克.吕布的作品具有平实自然的玛格南风格,为了保证视觉效果的真实,他使用徕卡M6型相机,配用35毫米的镜头,其宁静柔顺的快门不致惊动被摄的对象,他坚持抓拍,不干涉对象,只用现场光,其作品注重细节与内涵,平实的画面耐人寻味。他的作品在全世界摄影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新闻摄影名家•我们不是握着机器的机器;在拍摄前,要思考;在拍摄时,要思考─比较少一点;拍摄之后,我们也应该思考。----马克·吕布新闻摄影名家•马克·吕布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他报道过越南战争、中国文化大革命以及其它许多历史大事。在1957年发表了他对中国报道的第一张图片。他访问中国的次数已超过20次。马克.吕布以其独到的眼光拍摄了很多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照片。对于反映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与历史特色起着见证与忠实纪录的作用。新闻摄影名家•马克·吕布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他报道过越南战争、中国文化大革命以及其它许多历史大事。在1957年发表了他对中国报道的第一张图片。他访问中国的次数已超过20次。马克.吕布以其独到的眼光拍摄了很多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照片。对于反映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与历史特色起着见证与忠实纪录的作用。新闻摄影名家•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社会狂热的政治现实与异于西方社会的典型的贫穷相貌,同时成了摄影家关注的对象。马克·吕布的精彩之笔正在此,他随时随地都把这两者拍进他的画面:反美的游行队伍和原始的生产方式并存,毛泽东塑像下是林立的烟囱,而农民的面容则映衬着劳碌的厂长。新闻摄影名家•但是,有趣的是,进入1980年代以来,马克·吕布的镜头却出现了重大变化,他开始关心西方化给这个社会所带来的视觉变化,而其中最重要的见证就是各式广告以及广告上稀奇古怪的文字。在马克·吕布的眼中,如果说中国人过去生活在虚假的政治狂热之中,那么,今天的中国人则生活在经济狂热之中。----杨小彦新闻摄影名家•马克·吕布于2010年3月6日至4月3日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题为“直觉的瞬息”的个人摄影回顾展。1957年广西1965年山西1957年北大1965年上海芭蕾舞学校学生,1971年1982年上海1995年深圳深圳1993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1953年《枪炮与鲜花》(1967年),华盛顿反战大游行中,17岁女孩简·罗斯(JanRoseKasmir)用鲜花对抗枪炮的历史性时刻。新闻摄影名家•萨尔加多•生于巴西。经济学硕士。1973年(29岁);开始从事摄影报道工作,报道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大旱。1979年参加玛格南图片社(至今仍为该社成员)。在世界各地进行摄影采访。1987年开始对即将消失的体力劳动进行大规模的摄影采访,后结集为《劳动者》。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推举为1987最佳摄影师。1998年曾到上海进行了26天摄影采访,为完成“人类家庭的迁移”摄影专题。《劳动者》《劳动者》《劳动者》《劳动者》人类家庭的迁移人类家庭的迁移二、我国新闻摄影的第一次蓬勃发展在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新闻摄影经历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蓬勃发展。出现了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各主要城市出现了报纸摄影附刊,出现了职业记者,中国共产党创办了《晋察冀画报》,抗日战争造就了沙飞等一批中国革命新闻摄影事业史上的著名新闻摄影工作者。链接新闻摄影历史人物介绍——王小亭(教材P109)、沙飞(P111)链接三、我国新闻摄影理论的初步概括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时期,邵飘萍、戈公振、林泽苍、胡伯洲等一些著名报人和新闻摄影实践者,归纳总结了有关新闻摄影的理论,对指导当时新闻摄影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教材P112—113)一、曲折发展的中国新闻摄影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新闻摄影事业进入了曲折发展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现了一批反映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优秀新闻摄影图片。新华社成立新闻摄影部并在全国形成新闻摄影网络。人大等高校开设新闻摄影专业或讲授新闻摄影课程。另一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了“导演、摆布及作假”之风,背离了新闻摄影基本原则,极大损害了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第三节新中国的新闻摄影事业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一)确立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方针并不断深化(二)开展各种评选和活动1.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2.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3.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4.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5.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人民摄影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又称人民摄影“金镜头”奖。创办于1992年,每年举办一次,评选中国新闻记者和摄影师拍摄发表的新闻摄影作品,此奖除年度杰出新闻摄影记者奖、年度杰出图片编辑奖和年度杰出图片专题奖外,新闻照片共设8类16项48个奖。第19届金镜头非突发新闻类组照金奖-包身工----秦鹏新疆都市报社第19届金镜头突发新闻类组照金奖-淤泥中抬出受困孕妇一安徽孕妇,因迷路被困于江夏区大洪山采石场的一片淤泥滩中4天被发现,27名消防队员赶赴
本文标题:第六章 新闻摄影简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5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