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人的人性——(美)阿瑟〃亨德森〃史密斯姚锦鎔译作者简介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HendersonSmith1845—1932),美国公理会教士,中文名明恩溥。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22岁毕业于比罗耶特大学。1872年时年27岁的史密斯偕妻子来华,先后在天津、山东、河北等地做传教士,从事布道、救灾、医疗、教育等工作,在华居住54年之久。他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先后写成《中国人的格言与谚语》、《中国人的人性》、《中国的农村生活》、《骚动的中国》等书,其中《中国人的人性》一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先后被译成法、德、日等国文字,使他在国际上得享盛名。内容简介本书原著初版于1894年,面世后即刻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重视,鲁迅、潘光旦、费正清等先后发表文章予以力荐。该书作者美国传教士阿瑟〃亨〃史密斯在华生活达54年之久,他根据自己对中国人的日常行为、生活习性、价值形态的观察、体验,以西方的文化生活形态为参照,分为27章,精辟地论述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等诸多方面,充分显示了其敏锐的感受力、明晰的判断力、深邃的思辨力与高度的概括力。全书生动地勾画出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其目光所折射的力量是令人震撼的。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已被译成法、德、日等国文字。外国人写中国人的一本好书,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鲁迅先生力荐“立此存照”的惊世之作。一部百年来研究中国人人性的权威之作,一部鲁迅先生力荐“立此存照”的惊世之作!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译出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即《中国人的人性》)来,把这本书当成一面镜子,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鲁迅《“立此存照”(三)》书中所历叙的中国人的特性,不但是一个事实,为明氏一般明眼人所见到,并且,就生物淘汰的学理而言之,也确乎是一些无可避免的结果。——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潘光旦非常快乐地读了你的大作《中国人的人性》,决非它书所能比拟,我觉得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今日德国大使曾对我说在他读过的所有关于中国的作品中,尊著是最好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美国人心目中的映像的幻灭,是由一本读者甚多的著作来加以完成的,即明恩溥牧师所著的《中国人的人性》„„书中关于中国社会差别的叙述十分引人注目。该书同时辬志着一个新的阶段,成为后来的社会学分析的基础。——美国著名中国学学者费正清目录第一章面子问题第二章节约持家第三章勤劳刻苦第四章礼节第五章缺乏时间观念第六章忽视精确第七章天性误解第八章拐弯抹角第九章柔顺固执第十章心智混乱第十一章麻木不仁第十二章蔑视外国人第十三章缺乏公心第十四章因循守旧第十五章不讲究舒适和方便第十六章生命力第十七章忍耐和执著第十八章知足常乐第十九章孝道第二十章仁慈行善第二十一章缺乏同情心第二十二章社会风暴第二十三章相互责任和遵制守法第二十四章相互猜疑第二十五章诚信的缺失第二十六章多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第二十七章现状与需要引言中国人的人性-外国人写中国人的一本好书,一部百年来研究中国人人性的权威之作,一部鲁迅先生力荐“立此存照”的惊世之作!本书是史密斯的代表作。书中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上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史密斯凭着自己在中国多年的生活经验,公正而客观地看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具有的突出优点——勤劳、节俭、生命力强等,同时也指出中国人的性格中存在的消极、保守等缺陷,如爱面子、缺乏时间观念、抱残守缺、缺乏公共精神等等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清政府的封建政体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如官员的无能和热衷于敲诈勒索,行政管理能力的低下,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猜疑等等腐败现象;描述了民众迷信落后的风俗习惯。作者对统治中国思想界数千年之久的儒家思想作了中肯而全面的评价。第一章面子问题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面子就象南洋诸岛上的禁忌,是一种不容否定的潜在力量.所不同的是:面子不可琢磨,不讲规则,废除或替换全由人们的常识来定.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戏剧性的,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天生富有(且需要)很强的表演才能.面子很多时候事关形式,与事实无关.在中国调解争端时,和事佬也要务必仔细考虑双方面子.调节之举只是为平衡有关各方相应的面子.这一原则在法律裁决中也常常得到运用,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场不分胜负的游戏.有个仆人失职,还拒绝履行自己的职务.他知道这下要被辞退.便把犯过的错误再犯一次,然后主动辞职,以此保持面子.有时官员被杀头,但得到特殊的关照允许他穿着官服上刑场.这也就是给了他一个面子.第二章节约持家中国人的饮食极为简单,但烹调食物和招待方面不愧是艺术大师.样样东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盘中餐,就连病死的狗/马/骡/蛇等都不例外.每个普通家庭上顿吃剩的饭菜下次往往还要端上来享用.中国的猫狗吃的是人类的残羹冷炙,他们活的实在艰难.可以说是苟延残喘.中国人节约习惯的表现极致,甚至不惜反映在必不可少的饮食上.他们为了省下几个铜板往往可以不吃饭.哪怕要重负而远行.毫无疑问,中国人会把普通外国人看成浪费肥皂的人.就象意大利眼中的英国人.中国人的衣服洗是洗了,所用的肥皂少之又少,拿我们所说的辬准来衡量,简直没洗过.第三章勤劳刻苦中国的教育模式很难博得西方人的好感,其种种弊端不容忽视.各省纷纷抱怨,合格的候补生员远多于实缺.可是人们仍然热衷于功名.从最低的到最高的科举考场从来都是人满为患.每一职位都有一万人竞争.很多考生高达90多岁.如果说中国读书人过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生活,那么农民更胜一筹.干农活辛苦,专门从事体力活的劳工更加如此.他们始终摆脱不了极端贫苦境况.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清皇帝早朝时欧洲各国的宫廷尚在梦乡之中.令人惊奇的是,中国最繁重的阶层数当官的.他们事必躬亲,有一位内阁大臣每天早上两点离家,在宫里值勤的时间是三点到六点.六点到九点要在朝中议事.九点到十一点他要待在兵部.十二点到下午二时在刑部办事.下午两点到五点,甚至七点要在衙门度过.如果中国人能在诸多美德中得到平衡,来弥补一些基本素质的明显缺乏(尽管这些素质被称为恒德,但他们始终缺乏的就是这些),那么他们一定能兴旺发达起来.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诚实和诚信在中国的道德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此后就会获得由他们无与伦比的勤劳所带来的丰硕回报.第四章礼节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就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有了这么多礼节约束,一个民族想要得到繁衍发展,似乎是不可能的.礼节,就象所有技艺表演一样,也属于技艺上的仪式,之所以重要,并非心态或情感的需要,而是复杂整体的某些部分的需要.中国人所确立和使用的全套尊称,在西方人的眼里简直不可思议,甚至令人发疯.这些称呼只是维护既定的尊卑关系,是保障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且可用作润滑剂,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尊卑有序,上下有别,各得其所,才天下太平.礼节有如气垫.里面空无一物,但妙就妙杂能减轻震荡.第五章缺乏时间观念最令人生气的是中国人在社交访问时就是不守时.中国人缺乏时间观念还在他们劳作过程中,他们干活总是姗姗来迟,早早而去,动辄歇息喝茶.相比之下,出席中国的宴会还要可怕,时间拖的很长,菜肴数量既多,品种又繁,凡是赴过这种宴席的外国人无不望而生畏,但中国人还觉得意犹未尽.第六章忽视精确中国人不明白,为什么外国人热衷于事事都要一丝不苟,搞的准确无误.中国满街都有制秤的人,可以按照顾客的要求在秤杆上镶上点点,买秤的人往往都有两种秤,一种是卖东西用的,另一种是用来买东西.秤的辬准只能根据每个购买者自己来定.中国人在数字上缺乏精确性,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甚至在文字的书写和印刷上都有所表现.在中国很难找到一本廉价书没有错别字.我们在研究中国历史记录时,要多留余地.利用中国人提供的数字和数量很容易使我们误入歧途,因为这些数字和数量往往不确切.其次,对中国粉饰性的人口普查要小心谨慎.第七章天性误解与你打交道的不管是中国的读书人,还是没有文化的苦力,都一样,无不天生就会钻空子.他们就象一月里的北风,无孔不入,也象流水,见逢就钻,轻轻松松,身手敏捷.外国人在与中国进行的外交历史,很大程度上试图解释一些被着意误解事件.日常生活中的误解例子层出不穷.吩咐做杂工的去拔院子里的草,别动开始发芽的珍贵草皮.马虎的工人见绿就除,结果寸草不留,还说这样万无一失.第八章拐弯抹角外国人只是听中国人讲话,是不可能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管你汉语水平多高,也不能了解对方的意思.也许他能字字句句听懂,也能写下来,仅此而已.要与中国人交往,除了有完备的汉语知识,还得具备很强的推理能力,这可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人就是不愿讲真话,官方生活便是最完美的例证.讲究形式和矫揉造作发挥的淋漓尽致.即便是最没有文化的中国人也会随机应变,即兴想出种种牵强的借口,这种非凡的能耐无不令人吃惊.中国人拐弯摸角还有一个例子,中国的礼仪规定很复杂,常常使人得罪了他人.这些礼仪在我们看来是非常荒唐可笑的.如,信纸的折法也有讲究,稍不留意就会被看作故意冒犯人.中国人把坏消息告诉他人时,也要粉饰一番.但他们采取的好方式虚假之极,在我们看来,简直令人吃惊,感到毫无意义.第九章柔顺固执在执行命令方面,中国的各级官员间,或多或少也盛行阳奉阴违的现象,连高层的官员也无不如此.他们不执行命令有的是个人懈怠,有的是碍于情面,最重要的是金钱的魅力.政府各部门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外国人要长期不断的观察就能发现.中国的判决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码事.之所以说他们柔顺,因为他们有着与骡子一样固执的性格的同时,还有独特的屈从能力.中国人不失风度的接受责难,这是一个说明柔顺天性的更好的例子.中国人好比竹子,优雅,用途广泛,柔软易折,且中空,东风吹来,它弯向西.西风吹来,它弯向东.没有风时,它挺立不动.第十章心智混乱中国的教育并不让受教育者全面掌握一门学科,并付诸实践.中国人普辫有个习惯:把事实直接当做原因,这是心智混乱明显的表现.”你为什么不在面包里放盐?”你问中国的厨子,”我们向来不在面包里放盐”,他解释道.心智不清的另一种表现就是一般人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并原原本本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叫甲去告诉乙,让某丙约束自己的行动.在中国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要么这话压根就没有传递过去,因为有关几个人根本就不明白这话的重要性,要么传到某丙时,已走了样,他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千千万万的人贫穷潦倒,愚昧无知,这样的命运使得他们眼界自然狭窄,心智必然混乱.他们的生存环境无异井底之蛙,看到的确只有方寸黑暗的天空.第十一章麻木不仁中国学生的生活圈子很狭窄,功课单调重复,没有休息,没有变化,换了是西方国家的学生,一定会很快逼的发疯.中国的婴儿整日安安静静的躺着,一动不动,就象泥菩萨.中国儿童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是立着就是坐着,要么蹲着.西方人要求睡眠时环境安静,特别是生病时,但中国人不同.生病的消息一传开,各种各样的人就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从没想到安静之说.中国人难免官司缠身,即使你是无辜者,也可能会落得倾家荡产的下场.中国人生存的社会条件异常恶劣,有一些地区有相当比例的人挣扎在死亡线上.雨水稍有不足意味着千千万万人遭受饥荒.而雨量稍稍过多就意味着他们的家园将毁于洪涝.中国人面对灾难时,认为这些是不可以避免的,所以能眼睁睁地忍受.但凡亲眼目睹过数百万人默默饿死的惨状的人,就懂得这话的含义.第十二章蔑视外国人长期来中国周边国家明显不如他们,所以一直受到其周边民族的奉承.其后果虽非常危险,却貌似合理.效果十分好.直到北京被占领,这种思想才有所改变.外国人不能适应中国的一些观念/礼仪和其他一些重要的规矩,使得中国人毫不掩饰看不起我们这个民族.中国人也许喜欢西方的一些进步产品,但决不是全部,然而,他们不愿意采用西方的方法.我们已经深切的意识到,中国的学界把外国人视做仇敌.虽然外国人掌握种种机械奥秘,却完全无力欣赏中国道德之博大精深.这种既嫉妒又轻蔑的情感,在典型的中国儒家身上有所体现,正所谓”宋代的思想,今天的脚”.正是这样的一班人撰写了大量的排
本文标题:中国人的人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6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