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优质课件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朗读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2、悠悠:渺远的样子。3、怆然:悲伤凄凉。4、涕:古时指眼泪。作者介绍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写作背景诗歌大意•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天地人——孤独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到了了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人额孤单渺小。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生不逢时的惆怅和孤寂。•全诗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待我的事理。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生不逢时的惆怅和孤寂。登幽州台歌——总结己亥杂诗龚自珍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前两句叙事抒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逃出了令人桎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展开联想,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掉落的花瓣并不是冷酷无情,自哀自怜的,是消融在泥土中以更好的保护盛开的鲜花。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后两句抒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原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是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衍生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精神。名句的原义及衍生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感情诗句是:2、诗中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3、歌颂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达自己虽离开职位也要为国家效力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文标题:《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优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6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