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第一章: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讲授要点2020/1/27-列宁:“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三大规律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原因在于: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对立统一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什么是矛盾?(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黑格尔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1)矛盾的同一性2、矛盾的基本属性NS比如磁石或指南针的南极和北极是相互依存的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工业依赖农业提供粮食、原材料和市场等,农业又依赖工业提供化肥、农药、机器和相关的日用品。②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比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在革命之后发生了变化。矛盾同一性的含义(2)矛盾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学术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战场厮杀市场竞争-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宽泛的范畴,它在形式上可以是对抗性的,也可以是非对抗性的;在内容上可以泛指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在不同的阶段上,程度可有很大的不同。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它是有条件性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它是无条件的。(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可换句话说:“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和“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原理运用:和谐的理解1、矛盾的普遍性(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②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1)含义(2)掌握矛盾普遍性的意义要勇于承认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全面地看问题;不要回避矛盾,而要揭示、分析和解决矛盾;不可否认矛盾的普遍性,但也不要制造不必要的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都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现实中的复杂事物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第一,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发展过程本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则是指不能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基本性质,也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第二,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即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即处于从属地位矛盾,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①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②次要矛盾反过来也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双方而言,又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主要方面即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次要方面即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①矛盾主要方面支配和制约着次要方面,并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邓小平同志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中,功劳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①矛盾主要方面支配和制约着次要方面,并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②矛盾次要方面反过来也影响和制约着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掌握矛盾特殊性的意义①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如实地认清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②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了解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据,才可能对症下药,正确地解决问题。-③有助于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通常所说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和“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讲的正是这个道理。“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常说的“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使在刀刃儿上”等,这些讲的都是抓重点的道理。“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它们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列宁:《共产主义》研究和解决问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互区别。3、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世界上没有“水果”,只有桃、梨、苹果、桔子等具体水果形态。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包含有水果的共同特性,都含有果酸和糖类等有机成份。②矛盾的特殊性也包含普遍性,特殊性也不能脱离共性而存在。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③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转化由于客观事物的范围和发展的无限广大,在一定时间、一定场合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时间、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运用“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搞试点干部下乡蹲点办特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坚持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坚持普遍真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它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二、质量互变规律(一)质、量、度(二)量变和质变(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四)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一)质、量、度1、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的高级动物。(1)含义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2)质的特点认识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3)认识质的意义2、量(1)含义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2)量的特点认识事物的量是对事物质的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能够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成熟的地步。(3)认识量的意义(1)含义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3、度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保持其自己液体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0℃—100℃。这个度的两端,即0℃和100℃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冰水蒸汽50C0C100C第一,只有把握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第二,要坚持适度原则,要注意掌握分寸,“过犹不及”。第三,只有把握事物的度,才能避免工作中犯“左”或“右”的错误。(2)掌握度的意义(二)量变和质变1、量变的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2、量变的形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①数量的增减引起事物的变化。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引起事物的变化。甲醚分子结构式乙醇分子结构式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冰水蒸汽50C0C100C3、质变的含义一个人从合格的公务员变成了罪犯,是这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发生了质变。4、质变的形式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原子弹爆炸战争南昌起义①爆发式飞跃: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②非爆发式飞跃:是指不通过对抗的形式,而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质变。苏联解体;物种的演变4、质变的形式5、量变和质变区分根本标志:事物是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司马迁著《史记》用了15年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用了20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①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部分质变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五四”运动使旧民主主义革命
本文标题: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6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