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范爱农——鲁迅秋瑾与徐锡麟他们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都是浙江绍兴人,并都曾经留学日本,进行革命活动。1906年春,徐与秋回国。徐集资捐了候补道,秋天去安徽任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暗中准备起义工作。秋瑾先在浙江吴兴浔溪女校任教,不久去上海办《中国女报》,提倡男女平等。后来回绍兴,与徐锡麟办大通学堂,并主持大通学堂工作。他们组织光复军,徐任首领,秋瑾为协领,暗中联络革命力量。后来他们约定于1907年7月19日,在安徽、浙江同时起义,但因徐的活动已被请政府觉察,随时有被破获的危险,徐乃于7月6日乘学堂毕业大操之际起事,枪杀安徽巡抚恩铭,攻据军械所,因弹尽被捕,当天被害。徐死后被挖了心,给清兵炒食净尽。接着,秋瑾被人告发,清兵于7月13日从杭州入绍,包围大通学堂,秋瑾奋战力尽被捕,7月5日被杀害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秋瑾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1904年自费留日,次年加入同盟会,1906年在上海创办《女报》,提倡妇女解放,1907年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分头准备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被害。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蔼农。浙江绍兴皇甫庄人,1883年4月9日(清光绪九年三月初三)诞生在一个破落的幕僚家庭中。范爱农3岁丧父,5岁丧母,与妹妹范云姑靠祖母抚养成人。范爱农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徐锡麟任该校副办(副校长),兼算学、测绘、体操教习。在徐锡麟的教诲下,范爱农思想进步,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是绍兴府学堂的高才生,也是徐锡麟的得意门生之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检查字词•大抵•容光焕发•钝滞•川资•愚不可及•拮据•世故•酩酊大概,大都脸上光彩熠熠不灵活,笨拙路费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后用来形容人极端愚蠢。缺少钱,境况窘迫1、处世经验2、处事待人圆滑,不得罪人形容大醉Mǐngdǐng•辟(劈)头盖脸pī:同“劈”•pì:开辟•bì:复辟•飘浮(漂浮)•怔(zhēng)忡:心悸•(zhèng):发愣•哦:ó表示将信将疑•ò表示领会、醒悟•é吟哦•揖让(yī):作揖、谦让•绿林(lù)•适值:恰好遇上质疑•范爱农是谁?•和鲁迅什么关系?•鲁迅为什么要写范爱农?•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写人要记事,课文写了几件事?•鲁迅是怎样安排这些事情的?梳理结构•第1自然段-11自然段:同乡会争执第12自然段-25自然段:故乡邂逅第26自然段-44自然段:报馆案风波第45自然段-55自然段:范爱农之死范爱农是一个怎样的人?•身份:辛亥革命后觉醒的一个知识分子•秉性:1)直爽,敢于直言•2)意气用事•思想品质:1)要求进步•对封建统治的憎恶•对革命的热情•2)不善于团结人孤独寂寞关注这几个问题:•1、“范爱农的话是针对发电,还是针对鲁迅?是冷,是热?是情感钝滞,还是积久突发?”•2、“范爱农现在爱喝酒的原因是什么?”“范爱农哪里没变?哪里变了?”•3、“有人说‘直立着’是范爱农倔强不屈性格的象征,你同意吗?”1本文都用了哪些材料•材料组合:电报争执——故乡邂逅——学校共事——惊闻噩耗本文用了一种特殊的叙述方式,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插叙:横滨接送(七八年前的事)作用:突出范爱农的直率和鲁迅的愧疚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变化•感情线索:可恶——相熟——牵挂——自责范爱农对鲁迅的感情有无变化自责什么?为什么自责?造成范爱农悲剧的原因是什么•1、社会的昏暗(留学归来却无事可做,死后族人争夺他女儿的学费基金等)•2、群众的麻木(回到家乡受着轻蔑、排斥,迫害;从:“寄食”到“漂浮”,每况愈下)•3、革命的不彻底、软弱(外貌虽变,内骨子却是依旧)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写范爱农饮酒?•2、报馆风波案似乎与范爱农无关,作者为何还要重点写?•3、范爱农死于1912年7月,《范爱农》写于范爱农死后十四年,鲁迅写这篇散文的意图何在?作者为什么要写范爱农饮酒?•1、酒是范爱农苦闷彷徨的影子(革命来之后范爱农就不喝酒了)•2、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和酒有不解之缘,因为知识分子有一颗敏感的心灵,时时感受着空虚、苦闷和伤害,需要酒的平复,甚而“但愿长醉不愿醒”,是精神的一时解脱•3、酒还能燃烧激情,唤醒人的斗志,是范爱农对革命热情的写照2报馆风波案似乎与范爱农无关,作者为何还要重点写?•1、从情节上来说,鲁迅是因为报馆风波案离开的,两人的分离才有了感情上的牵挂,以及后来鲁迅的自责。•2、从主题来说,报馆风波揭露了社会的冷酷,也就为范爱农的悲剧提供了背景。•3、从内容来说,范爱农在东京时已经反对拍电报,报馆风波案恰好反衬了范爱农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他的性格。3范爱农死于1912年7月,《范爱农》写于范爱农死后十四年,鲁迅写这篇散文的意图何在?•1、痛心于浑噩黑暗的社会依旧不变•2、有感于范爱农那种对理想的坚持,至死不悔,以此自勉•3、处境相同,感同身受(第二天就被赶出厦门大学)•4、对亡友的怀念,深深地自责4
本文标题:《范爱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8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