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页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6年)(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背景(1)世界运动高涨。(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外交政策:始终奉行的和平外交。民族解放苏联独立自主第3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3.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①含义:不承认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②意义: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的外交关系。国民党独立自主第4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一边倒”①含义: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阵营一边。②意义:使新中国在斗争中不至于处于的地位。(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含义:清除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②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孤立无援帝国主义主权第5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外交成就(1)政府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相继与中国建交。(2)1949年,毛泽东访问莫斯科,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条约》。苏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第6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局势:1953年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2)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朝鲜经济建设第7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历程(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实践: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双方一致同意以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印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8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3)内容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②在中印总理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惠”改为“”。③在亚非会议上,又把“互相尊重”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平等互利领土主权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国与国之间第9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问题。(2)进程①周恩来就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②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印度支那印度支那日内瓦协议第10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3)影响①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大国第11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万隆会议(1)背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2)进程①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举行会议。②方针: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的方针,受到赞扬和拥护。非洲万隆求同存异第12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3)意义①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②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殖民主义殖民主义第13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在印尼万隆举行的首个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就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破坏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是坚持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指导)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而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同:是指亚非各国都遭受过西方的殖民侵略,都面临发展经济,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第14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异:指不同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即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民主道路由各国人民自定)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其显示的亚非团结反殖、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第15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6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典例1】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A.和平共处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第17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天津条约》签订后,列强取得中国内河航运权。而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B项正确。[答案]B第18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典例2】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为此新中国初期的对外方针是“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由此可知在50年代初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大部分是()A.资本主义国家B.亚非国家C.殖民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第19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点拨]由新中国成立时的背景可知,新中国成立时,正值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由于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兴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仇视中国,所以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大多是社会主义国家。[答案]D第20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典例3】1954年是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的一年,这一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周恩来率领年轻的外交家代表团出现在某座城市时引起轰动。这次会议解决的问题是()A.冷战遗留的问题B.中南半岛的和平问题C.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问题D.如何处理日本法西斯问题第21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点拨]根据题干:“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可知这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在日内瓦会议上讨论的是法国结束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印度支那属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故选B项。[答案]B第22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典例4】《人民日报》对某一事件评论道:“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不结盟运动D.“上海五国机制”第23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点拨]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上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与问题,符合“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B项正确。[答案]B第24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即时练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它的中方签字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斯大林第25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解析]与外国签订条约是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的权力,当时毛泽东是国家主席,不能签订对外条约,所以新中国的政府首脑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才抵达莫斯科,与苏联方面讨论各项条约的具体内容,并签字。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批准该条约。[答案]B第26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包括()①“一边倒”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不结盟”④“另起炉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第27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解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指1949年~1956年的外交方针,故①②④都是正当的,应选C项;③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方针,应排除所有含③的选项。[答案]C第28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3.“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29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解析]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方针下实行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分析材料中的信息“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与A、C两项不符,可判断为“另起炉灶”;D项是在1953年提出的,与材料无关,也可排除,故选B项。[答案]B第30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第31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材料三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第32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材料二中“这些原则”是指什么?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的?(2)根据材料一、二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周恩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上述讲话的?第33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这些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第34页返回导航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人民版·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3)万隆亚非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
本文标题: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6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