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志愿服务理念讲义谭建光:各位志愿者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一看,我看到有不少是老朋友,但是有更多的是新朋友,很多是新面孔。每一次我不管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哪里,反正给志愿者讲课的时候最高兴就是每次见到很多新面孔,说明志愿服务事业是越来越多人愿意参加。关于今天的课我想解释一下,很有意思。这两天在深圳讲的两个课是我讲课里面的极端,什么极端?我平常在很多地方讲课,要么是讲志愿服务技巧方法,要么是讲志愿组织能力建设的,但是在深圳讲的课正好是两个最极端的。昨天的课是讲志愿服务的理论创新,我很少讲,这说明深圳的义务工作或者志愿服务其实在中国每个阶段转变的时候,深圳都在思考,所以昨天是讲一个最难讲的课——理论创新。而今天的课为什么是另外一个极端呢?今天的课给我的课题和思考应该说是最简单,但是恰恰又最容易误解,就是志愿服务基本理念。我们可以说如果讲的概念谁都知道,但是很容易产生似是而非的问题。今天这个课既是给你们讲,也是我前一段亚运会志愿服务精品课程录制的专题,我也是负责这个专题的。今天我想把大家熟悉的观念和概念重新反思、思考,看看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准确地判断和把握它?其实要讲到志愿服务的基本理念,很重要是要跟人性和生活相联系来思考。今天我就从几个部分给大家分析一下。第一个问题,大家经常关注到志愿服务的五个基本观念。其次每一个一看都好像似曾相识,谁都可能说出所以然。但是面临2008年之后的中国,对这五个概念的认识中间恰恰产生了很多模糊的东西。因为2008年以前,中国知道志愿者的人还是有限的,少数人知道可能就要去查资料,了解来参加志愿服务,所以他的认识反而准确一些。2008年由于汶川地震和奥运会,现在号称中国是3.6亿人参加志愿活动,你想3.6亿是什么概念?如果是3.6亿人参加的话,很多人真的是模模糊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参加了。所以由于想当然就导致在概念方面会产生不少误解,因此我们回头讲理念,就是我们要梳理清楚本意应该怎么样理解。下面我们一个一个观念来理解。第一,志愿服务。志愿服务这个概念的解释,我念一下,你们都不用记,如果要找最权威就是找中国志愿者网站下载下来就可以看到了。它讲到三个含义:一是志愿奉献;二是不为任何物质报酬;三是服务社会、帮助群众。这个概念不用背,但是这三点恰恰就是我们理解为什么要做志愿服务的关键。首先它是一个奉献,我曾经在论坛和讲课上说到过一个道理,我说你不要问志愿者是什么动机,只要他是合法的,比如说这个动机包括想来这里认识人;想通过这里能够得到一些锻炼机会;想通过这里得到一些奖励,有些积累;想通过志愿者服务的实践纪事出国留学的时候可以做凭证;甚至我记得在1995年深圳调查的时候,有一些志愿者说因为志愿者里面、义工里面女孩子多,所以我想认识女朋友就来参加志愿者,1995年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说法。我们研究了以后,我说你不要管他的动机是什么,只要是合法的动机多样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管有什么动机,奉献是要有的,就是你可以有动机,但是你必须包含着奉献。所以我们在座很多大学生,我想提醒的是你的动机可能有新鲜感,我想锻炼一下,但是不管是什么动机,你的前提是在动机里面同时一定要有奉献。为什么?因为你在实际服务过程中不是什么服务都可以认识朋友,什么服务都有新鲜感,什么服务你都可以获得奖励。但是如果你没有奉献这种因素,只是那些动机,你是做不下去的,或者你做了别人不满意。所以,第一个就是志愿奉献。前天、昨天我连续两天当评委,前天是在广州市,为广州十杰志愿者做评委,昨天上午是为广东省志愿服务金奖做评委。前天在评的时候就有一个志愿者,当时我们所有评委都没有意见,给他通过了。一个叫秦兆年,一个华师的老教授,这个老教授说实话他退休十几年了,十几年如一日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他非常热情地说服华师的老年、中年、青年教师建立老、中、青志愿队,而且开展这种服务。第二件事是要为贫困山区助学提供现代手段。现在很多助学,包括理事长也是去教他们,但是我们毕竟没有那么多资源去教。因为城市现在有多媒体、网络教育,但是山村小学没有网络教育,所以他们就自己凑钱研究光动媒技术。这个技术很简单,只要当地有一台电脑就可以放这种教材。而且他研究出这个专利以后,秦教授非常热心,他鼓励年轻人,他们一起搞的,结果这个专利他是给年轻老师去申请,他不去申请。这个老头我原来还真不认识,我是怎么认识他的?他打电话给我,他说请问是谭教授吗?我说您是哪位,他说我是华师的秦兆年,我说你是怎么找到我的,他是通过省精神文明协会找到我,找的目的就是希望我能从志愿者的专家角度更多支持他的光动媒技术去服务山区。我跟他聊过两次,也和他的党委书记聊过,这个秦教授最感动人是什么地方呢?他所做这些东西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因为他已经退休了,70多岁了。实际上奉献这一点,不是你不能有别的动机,可以什么都有。但是记住,在这之外你一定要有一点奉献精神。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第二,不为任何物质报酬。我们强调两个:一是主观意愿上不能有为物质报酬;二是绝不允许以任何名义向服务对象个体索取报酬。这在法律上界定是很严的,绝不允许以任何名义向志愿服务对象个体索取报酬。我为什么要这样界定?因为有人问过,在做志愿者过程中间。广州报纸曾经就闹过一个很麻烦的争议,就是做志愿者该不该有补贴?当时是广州亚组委的副秘书长,是体育局局长,有一次在人大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志愿者不要提补贴,一提补贴我就晕。志愿者就是奉献,干嘛还要补贴?当时就是这样的讲法。后来新闻界来采访我澄清这件事的时候,我说在国外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国外是三类志愿者都有的:一类是我既出钱又出力,我不仅去服务,还贴钱去服务,这种特别多是国际志愿者;第二类是我出力,但是不出钱,我去服务,但是整个交通成本和午餐,比如说吃、喝水,是组织机构提供,但是我不领一分钱;第三类就是我出力,但是有部分补贴。国外基本上有一个界限,这些补贴绝对不允许高于市场劳动价,要低于劳动价。但是国外复杂到什么地方?有些国家是不把这种零补贴作为志愿服务,他是放到公民服务里面,有些是放到志愿服务里面。我回头讲这里,为什么刚才有两个界定?一个是主观愿望上不应该有要报酬的愿望,就算组织提不提供给你,那是根据现有条件,但是你做志愿服务,想着要补贴,这就不是志愿服务了。你不想做,但是因为我是大学生,我是消费者,我没有经济能力,我在服务中也许组织提供一些补贴,这个组织提供是可以的,但是我不能这样想。第二个理论,不以任何理由向对象个体索取报酬。我这里界定的是对象个体,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有两种:一种服务对象是个体,个体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在深圳14年前就有一个案例,我当时看深圳义工14年前,1995年的报纸就有一个义工借名向服务对象借了500块钱,好像一段时间没有还,服务对象投诉到义工联,义工联就把他除名,而且登在义工报上。最初我在想除名登报的话,有没有必要这么严重?后来我想了想,他就是违反了最基本的原则。你不能以任何名义,什么名义都不行。因为服务对象的个体就是一个接受服务者,但是为什么要界定是个体呢?假如说我是服务公安局的交通大队,他请我做交通服务,他可能提供一些午餐补贴,这个时候是可以的,所以对象界定为个体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为什么放到这里说,因为这在现实中引起很大争议,我想就是两条:个人主观上不能要求物质报酬,在客观上服务对象个体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允许。我们在做大运志愿服务中间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你们要注意,就是有些运动员或者有些外国记者,他可能赠送一些小礼品给你,你应该怎么办?我们在奥运也好,在亚运也好,纪律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会想一个小礼品怎么了。但是这些小礼品是不是都要全部上交?按照纪律上要求是上交,是不是一定要上交?这个我暂时说不清。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不管你上交不上交,你必须马上向志愿者部汇报,因为担心有人拿此做文章。按照理论上来说志愿者不允许收任何东西,如果这些运动员、记者认为你的服务很好,送你一些礼品给你,但是如果有一些真的不怀好意的人呢?他在这里送一个东西给你,他就向国外媒体说中国的志愿者是收礼物的,那就麻烦了。但是如果说你搞不清楚,他一定要给,你又不能不收,如果是小的话,大的话你绝对不能要,你马上交给组织,向组织汇报,如果这样的话假如境外媒体出现这种误解,起码组织可以澄清,否则的话就无法澄清。所以对个体而言一定要注意,对组织不同,组织是可以判断,对个体一定不能索取任何报酬,这是第二句。第三句,其实志愿者,这个志愿服务的概念在我们理解一定是要帮助社会、帮助群众的服务。可能我们业余时间自己愿意做很多事,那么你不是帮助社会、帮助群众,你就不能把它当成是志愿服务。这里出现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昨天在统计的时候,有人报志愿服务实数,报的数目很大,后来我们评委开玩笑,这个志愿者一定是把去哪里服务一个月,连睡觉的时间都算服务实数。你必须扣除一天的服务,就算你加班也是服务12个小时,你不能把一个月的每天24个小时都算到志愿服务实数里面。所以昨天在讨论评金奖志愿者的时候,就有人这么算,可能是基本东西没有搞清楚,他认为我去了某个地方一个月,这一个月所有的24小时加起来算为志愿服务实数,你必须帮助群众、服务社会才算,如果你睡觉的时候不应该算。这是一个很浅的概念,理解上一细究起来就有很多容易误解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清楚。第二,志愿者的概念。我们国家著名的志愿服务研究专家丁元竹教授说“志愿者是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的人。”这里别的概念不说了,但是你们要注意到社会责任,强调一个因素,就一个人,就主体而言,他多强调责任这个概念,大家要注意这一点。这里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志愿服务是一种行为,你有什么动机去做这个行为,但是主体就多了一个要求,就是你有没有责任。如果你没有责任的话,很可能即使你是有好心也可能会出问题。志愿服务责任这一点我不想讲大道理,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我跟北京志愿者协会秘书处,他们当时在奥运期间也属于奥运志愿者部秘书处这一块,奥运志愿者部是很有意思的,它是两个地方办公的。一个地方办公,当时和奥组委一起办公的地方是负责前线运用,就是各种服务、宣传等。后方办公在海淀文化中心,这一块主要是负责整个后勤资源、档案管理,奥运志愿者的档案管理,各种培训、研究这方面的。因为我是研究的,我和奥运志愿者部秘书处后方接触比较多。他们跟我说志愿者秘书处每年都招收一些志愿者,特别是大学生,利用不上课的时间,比如说一个星期来两三次,在秘书处做服务的。有很多人热心报名,一般每次招的话一次是招十几个人,但是每一次报名都是几百人、上千人。但是真正来服务的人可以发现大部分不错,但是有少部分的志愿者来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不合格。不合格在哪里?不是没有能力,就是责任心问题。因为北京是高校林立的地方,他要招十几个志愿者来高校里面招,要什么样的素质都可以,所以北京志愿者协会秘书处为什么和国际组织合作那么厉害?他的外语也强,策划也强,什么都很强,但是不是缺能力。有些是博士、硕士、本科,有些来这里可能服务一两天,感觉和他的想象不一样就爱来不来,结果就麻烦了,因为北京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可能在奥运期间,今天正好是英国某个志愿者领袖来了,后天是澳大利亚的领袖来了,正好有一个活动,本来这天是你值班的话就不需要另外找志愿者来,就是你负责一天,结果那天他就不来了,就是这种情况,一下子志愿者协会就要另外找人,这么一下去就看出哪些志愿者有责任心,同样是志愿者差异就出来了。其中有一个人,我给你们讲一个比较好的志愿者,叫李宁的小伙子。他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他有一点特别,他的导师魏娜教授是奥运志愿者课教材的主编,所以就介绍他到秘书处。李宁这个小伙子很朴实,但是很认真,两三年下来该做的工作做好,而且主动协助秘书处做事情。我每次去北京志愿者协会的时候,他们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几个部长都跟我介绍说谭教授,小李不错。后来李宁毕业的时候,志愿者协会就推荐他到中国教育报做记者。而且这一次我们广州举办亚运论坛,本来邀请北京志愿者协会郭秘书长,他为了筹办联合会的事来不了,结果委派联合会代表就是委派李宁过来。李宁就是硕士毕业,在中国教育报当记者,但他的身份很厉害,他是北京志愿者联合会
本文标题:志愿服务理念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7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