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二章国际储备与管理
第二章国际储备与管理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第三节我国的国际储备与管理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1.国际储备的定义及特征(1)定义:国际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2)特征:a.官方持有性b.自由兑换性c.流动性注:根据上述定义与特征,国际储备应包括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即广义的国际储备。通常,国际储备指自有储备,即狭义的国际储备。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Liquidity)是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国际清偿力既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也包括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前者称为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自有储备、第一线储备,后者称为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借入储备、第二线储备。通常,国际清偿力被称为广义国际储备,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被称为狭义国际储备。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二、国际储备的构成(1)自有储备1.黄金储备2.外汇储备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4.特别提款权(2)借入储备1.黄金储备黄金储备也称“货币性黄金”,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已有很长的历史,但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①黄金产量有限;②黄金的占有和掌握极不均匀;③黄金价格波动频繁。由于黄金非货币化,黄金实际上已不是真正的国际储备,而只是潜在的国际储备。所有国家931100%工业化国家78183.87%美国261.6333.50%日本24.233.10%欧元区400.5051.28%英国20.552.63%加拿大1.240.16%瑞士81.6110.45%其他0.00%发展中国家15016.13%非洲12.268.16%亚洲56.1137.35%欧洲27.5818.36%中东35.1223.38%西半球国家19.1612.75%全球黄金储备2000.6.30单位:百万盎司2、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国际货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储备货币;②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③其购买力必须具有稳定性。外汇储备现已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所有国家1345936100%工业化国家52802839.23%美国23209.004.40%日本246728.0046.73%欧元区170203.0032.23%英国17516.003.32%加拿大19893.003.77%瑞士21381.004.05%其他29098.005.51%发展中国家81790860.77%非洲33498.004.10%亚洲512292.0062.63%欧洲88068.0010.77%中东76027.009.30%西半球国家108023.0013.21%全球外汇储备2000.6.30单位:百万特别提款权3、在IMF的储备头寸在IMF中的储备头寸ReservePositioninIMF,也称为普通提款权GeneralDrawingRights,是指在IMF普通账户中成员国可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具体包括:成员国向IMF认缴份额(Quota)中的外汇部分IMF用去的本国货币持有量部分。所有国家47384.80100%工业化国家39740.8083.87%美国11484.7028.90%日本3998.6010.06%欧元区14805.5037.26%英国3233.608.14%加拿大1916.104.82%瑞士1032.802.60%其他3269.508.23%发展中国家7644.0016.13%非洲290.503.80%亚洲3375.6044.16%欧洲644.508.43%中东2312.1030.25%西半球国家1021.3013.36%全球的普通提款权2000.6.30单位:百万特别提款权4、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是IMF为了解决成员国国际清偿力不足问题而于1969年9月在IMF第24届年会上创设的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资产,其实质是用以补充原有储备资产的一种流通手段。它根据参加国在IMF中的份额按比例进行分配,成员国可运用分配的特别提款权换成外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也可以直接用其偿还IMF的贷款。关于SDR的分配有两点值得注意:分配总额占西方世界储备资产总额比重过低;分配极不均匀。特别提款权的特点1)它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一种记账单位,本身不具有内在价值,不能用来兑换黄金。2)会员国可无条件地享有它的分配额,无须偿还。3)特别提款权只能在基金组织及各会员国政府之间发挥作用,其用途主要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偿还国际债务,或向成员国换取可自由兑换货币,但不能用于贸易和非贸易支付,任何私人和企业都不能持有和使用。4)特别提款权采用“一篮子”货币定值,因此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储备资产。所有国家18506.40100%工业化国家14322.5077.39%美国7810.2054.53%日本1831.6012.79%欧元区3180.0022.20%英国276.901.93%加拿大413.202.88%瑞士152.101.06%其他658.504.60%发展中国家4183.9022.61%非洲382.009.13%亚洲1116.7026.69%欧洲369.108.82%中东1011.3024.17%西半球国家1304.8031.19%全球特别提款权2000.6.30单位:百万特别提款权(2)借入储备1、备用信贷: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或预计要发生困难时,与IMF签订的一种备用借款协议。2、互惠信贷协议:两国央行之间进行的一种双边货币合作。3、借款总安排:十国集团(G10)借款总安排4、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清迈协定2000年5月,东盟10+3财长在清迈共同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协议,即《清迈协议》(ChiangMaiInitiative)。清迈协议主要包括两部分:1、扩大了东盟互换协议(ASA)的数量与金额2、建立了中日韩与东盟国家的双边互换协议截至2003年12月底,中、日、韩与东盟十国共签署16个双边互换协议,累积金额达440亿美元。迄今为止,清迈协议是亚洲货币金融合作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它对于防范金融危机、推动进一步的区域货币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借款总安排发展状况时间及成员总额1962年:IMF与G10设立60亿美元1983年2月:IMF增加资金170亿SDR1984年:瑞士加入,沙特作为联系国185亿SDR1997年1月:IMF决定建立新的借款安排,包括25个参加国和机构340亿SDR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国际清偿能力图解国际清偿能力的构成要素自有储备借入储备诱导储备(国际储备)(广义借入储备)1黄金储备1备用信贷2外汇储备2互惠信贷商业银行的对外短3在IMF的储备头寸3其它类似的期可兑换货币资4在IMF的SDR余额安排产广义国际储备(国际清偿力)自有储备(狭义国际储备)借入储备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协议本国商业银行对外短期外汇资产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国际储备的作用(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应对短期赤字。维持一国的国际收支能力,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2)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汇率稳定(3)充当信用保证国际储备是一国向外举债有偿债能力的保证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来源(1)国际收支顺差(2)政府向外借款净额(3)中央银行用本币购买外汇(4)中央银行在国内购买的黄金(5)在IMF的储备头寸(6)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四、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储备多元化:指储备货币由单一美元向多种货币分散的状况或趋势。形成原因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1、积极影响•(1)缓解特里芬难题(“清偿力”与“信心”的矛盾)•(2)促进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3)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2、消极影响•(1)加大储备数量和结构管理的难度•(2)加剧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3)加深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指一国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收支状况,对国际储备规模、结构及储备资产的运用进行计划、调整、控制,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使用最优化的整个过程,是国民经济管理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一)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国际储备过低,会降低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交往的水平,会引起国际支付危机,甚至引起国内经济失衡,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国际储备过高,会引起国内通货膨胀,且持有国际储备是有机会成本的因此,需要把国际储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即适度规模。(二)影响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因素储备规模的下限是保证该国最低限度进口贸易总量所必需的储备资产数量,称为经常储备量上限是在该国经济发展最快时可能出现的外贸量与其他国际金融支付所需要的储备资产数量,称为保险储备量适度规模的国际储备,位于上下限之间国际储备区间保险储备量经常储备量(二)影响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因素1、国民经济发展水平2、经济开放和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的效率4、融资能力5、汇率制度6、外汇管制7、政策协调8、货币地位确定适度储备的方法1、国际储备/进口比例法2、国际储备/外债比例法3、国际储备区间4、货币学派分析法5、成本收益分析法1)国际储备/进口额:25%与进口贸易的支付规模相适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R·Triffin)认为,这个比例最高额为40%(相当于5个月的进口额),最低额为20%(相当于2.5个月的进口额),如从全年平均看,以25%即相当于3个月进口额为宜。这个方法自60年代提出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对国际储备同进口额之比方法的评价优点:这种方法将进口作为反映国际储备适度性的惟一变量,结论明确,简便易行,因此,许多国家都把这一比例作为衡量国际储备适度性的因素之一。缺陷:①它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国际储备的作用并非是支付进口,而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②各国情况不同,国情的差异决定了各国储备政策的差异,因而各国对储备的需要量也就不同,只用进口贸易额这个单一指标作为决定各国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的依据有失偏颇。2)国际储备/外债:50%一国的国际储备应与该国的外债总额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各国一般认为,一国的国际储备量占外债总额的1/2较为合理。但外债的偿还不仅由国际储备量多少决定。一国的经济实力较雄厚,开放程度高,对外融资能力强,其国际储备量可适当减少;一国出口能力强也可适当减少国际储备量。在遵循1/2的标准基础上,可根据本国具体情况酌情决定。3)国际储备区间很多经济变量和政策措施与国际储备需求有因果关系,国际储备的不足或过剩往往能通过一些经济变量和政策倾向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只要考察这些经济变量和政策倾向就可以得出国际储备是否合理。4)货币分析法(外汇政策)一国的货币要具有一定的地位并实行稳定的外汇政策,必须保持较充裕的储备,以适应干预外汇市场和稳定本币汇率的需要。如果一国经过综合考虑,采取的是较灵活的外汇政策,其国际储备量可适当略低。5)成本—收益分析法假定政府是经济人。政府对国际储备的需求水平是由储备资产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机会成本)决定的,当政府持有的国际储备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国际储备就达到了适度的水平。评价: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不容置疑的,这也是其最大的优点,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得出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具体数据非常困难,因此,这一方法难以在现实中找到实践的机会。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一)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观念•一国如何最佳地配置国际储备资产,从而使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SDR四个部分的国际储备资产持有量之间,以及各部分的构成要素之间保持合适的数量构成比例。(二)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国际储备资产的实际不会减少。2、流动性原则。外汇储备资产可以随时动用,以满足随时发生的国际支付需要。3、盈利性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来取得盈利。结构管理主要集中在黄金和外汇两项资产上黄金储备管理
本文标题:第二章国际储备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1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