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希腊时期喜剧分析阿里斯多芬与米南德古希腊时期喜剧内容与形式分析•阿里斯多芬《阿卡奈人》、《鸟》•米兰德新喜剧时期《恨世者》、《萨摩斯女子》、残剧《公断》、《割发》、《赫罗斯》、《农夫》等阿里斯多芬•古希腊早期喜剧代表作家,雅典公民,同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有交往。相传写有四十四部喜剧,现存《阿卡奈人》、《骑士》、《和平》、《鸟》、《蛙》等十一部。有“喜剧之父”之称。阿里斯托芬及在他之前的喜剧被称为旧喜剧,后起的则被称为中喜剧和新喜剧。《阿卡奈人》•《阿卡奈人》(公元前425)是阿里斯托芬第一部成功的喜剧。其内容荒诞而现实,滑稽而严肃,耐人咀嚼,余味无穷•作品中反映的观点反映了自由民中的农民的利益,他提出一些新思想,但在政治上又有保守倾向。他坚决反对雅典集团和斯巴达集团之间的战争。同时也歌颂马拉松时代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精神。同时阿里斯多芬创作该作品目的是为了发扬真理,支持正义,给人民指出教训,把他们引上幸福之路。《阿卡奈人》故事梗概•在“开场”中,农民狄开俄波利斯看见雅典公民大会不让一个提倡议和的人讲话,他给了那人八块钱币,派他替他自己一家人同斯巴达人议和。在“进场”中,雅典附近受战祸最深的阿卡奈人(合唱队)用石头追打狄开俄波利斯,指责他叛国。他在“对驳场”中争辩说,他并不想投靠斯巴达人,他本人也受到他们的蹂躏,但雅典人也要对引起战争负责。有一些阿卡奈人不服,请主战派将领拉马科斯来帮忙,狄开俄波利斯当场和他扭打,把他打败,并去和伯罗奔尼撒人通商。接着的“插曲”表现了作交易的场面,显示和平的好处。拉马科斯再度出征,在“退场”中,他跛着脚上场,他在战争中负伤,痛苦万分。狄开俄波利斯却由两个吹双管的女子伴着,饱食大醉,得意洋洋。《阿卡奈人》中的喜剧手法•通过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表面上很不严肃的讪笑打诨的场面来反映生活,很像闹剧。•揭示社会本质的一些生活现象、生活细节予以夸大再现,产生喜剧效果,引起人们的思考,这是阿里斯托芬喜剧艺术的一大特色。在战争期间,一个人和敌方单独媾和,这在情理上似乎荒诞不经、不可思议。而阿里斯托芬却抓住了生活本质,夸大再现了一些生活现象,运用这怪诞的情节,用其深刻的“寓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使之成为其卓有成效的一种手段。《阿卡奈人》喜剧手法的举例说明•例如,狄开俄波利斯和拉马科斯的争辩本来是件正经事,但两人却在台上撒野,通过扭打来解决问题;又如,有一场写一个农民在战乱中丢掉耕牛,几乎把眼睛哭瞎,他来到狄开俄波利斯的市场上买“和平眼药”,谐谑地表现了农民的和平愿望。这些场面都很滑稽。但是,在“退场”中,堂皇的雅典将军在台上哇哇大叫的场面就很丑。在这些滑稽和丑陋的事件中,寄寓着非常严肃的思想。《阿卡奈人》喜剧手法的分析•荒诞、夸张的手法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中比比皆是,剧中的笑话常能使观众在笑声中流出辛酸的眼泪。在《阿卡奈人》“卖猪”一场中,一个穷苦的墨伽拉人要卖掉自己一双亲生女儿,担心没有人肯花钱买,就把女儿装扮成猪娃,让他们学猪叫,最后被狄开俄波利斯买了下来,代价是一把蒜头和一筒盐。由于战争造成了人不如猪的深刻哲理,就蕴含在这一喜剧场面中,它使人欲笑不能,哭笑不得。《阿卡奈人》中的喜剧手法•夸张、戏谑、滑稽的手法,既加浓了喜剧气氛,又对时世起了尖刻、犀利的讽刺作用,这一特色,在《阿卡奈人》中极其鲜明。阿里斯托芬采用的是一种经过提炼的民间的朴素语言,有时也掺杂一些市井中的风趣口语。使喜剧里有机智,有诗情,也有粗野、锋利、诙谐、夸张、戏谑、滑稽、幽默,成分丰富多采。《阿卡奈人》的喜剧总结•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有着新生儿般的新鲜、活泼、可爱的特色。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中,我们可以窥见喜剧幼年时代的面貌。若同后世的喜剧相比,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在艺术上有着粗糙和原始的痕迹。他的喜剧多以闹剧场面取胜,喜剧人物性格的刻划和喜剧性矛盾冲突的展开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喜剧结构比较简单、松散,尽管取材于现实,但喜剧情节却往往是夸张的,甚至是荒诞的。在当时雅典民主气氛比较浓郁的情况下,阿里斯托芬借助喜剧形式发表他的政治和社会评论,这就使他的喜剧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希腊人注重思辩的痕迹。这样,原始的粗糙稚气与清醒的思辩性相结合,题材的现实性与情节的虚构性相结合,就成为阿里斯托芬喜剧表现形式上的突出特点。《阿卡奈人》的喜剧总结•《阿卡奈人》的题材是现实的,情节却是夸张的、主观的想象的。农民狄开俄波利斯一家人单独和斯巴达人签订和约,这在现实中是完全不可能的,而该剧的喜剧情节正是建立在这一非现实的基础之上。•荒诞而现实,滑稽而严肃,《阿卡奈人》这鲜明的喜剧艺术特点,直到今天仍很值得我们喜剧作家和喜剧性文学作品学习借鉴。《鸟》•《鸟》(公元前414)也是阿里斯托芬的杰作之一,是现存的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鸟》的简介•剧中有两个雅典人和一群鸟一起在天和地之间建立了一个“云中鹁鸪国”。这个国家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剥削,劳动是生存的唯一条件。这部喜剧讽刺雅典城市中的寄生生活,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鸟》的分析•在艺术性方面,《鸟》无疑是阿里斯托芬最优秀的作品。剧中情节丰富多彩,由合唱队扮演的飞鸟出入林间,五色缤纷。全剧富于幻想,抒情气氛浓厚。在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这部喜剧的结构最完整。《鸟》的分析•阿里斯托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的戏剧情节是虚构的,往往流于荒诞,但主题很现实。他喜欢采用夸张手法,仿佛是一面凸凹不平的镜子来映照生活,镜中的形象虽然是漫画式的,但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他有时还采用象征手法,把一些抽象概念拟人化。阿里斯托芬富于机智,善于使用谐音字,并戏拟悲剧中的诗句,产生喜剧效果。他运用民间的朴素生动的语言,配合着城市里的文雅语,台词灵活生动。他的剧中有美丽的诗,也有粗野的场面。海涅曾说,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像童话里的一棵树,上面有思想的奇花开放,有夜莺歌唱,也有猢狲爬行。对阿里斯多芬认识•恩格斯赋予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这个名称真的是实至名归,在我看来,他不仅仅是拥有“喜剧之父”的光环,更多的是一位手持喜剧神鞭鞭笞现实世界的勇敢者。•他敢于直面痛苦、险境和未知的世界,以自己执着、激昂有力的笔锋当作利剑去挑战雅典民主制度所暴露出的缺点,用自己的力量不断地为雅典城邦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和平和民主而奋斗。在作品中,他充分地运用了讽喻、夸张、反问等手法,将喜剧的精神表现的无所不在、淋漓尽致。对阿里斯多芬认识•他是一个追求真理、具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人。即便与苏格拉底、柏拉图是好友,但在真理的探讨问题上,他不会因为友情而混淆一切,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为了他的信仰,他敢于把批判现实的锋芒直接指向雅典当局的政权人物,敢于挑战权威,即使遭到指控也无所畏惧,公开亮明自己的政治观点,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当时雅典城邦奴隶主民主制度的宽容,更多的是阿里斯托芬的胆魄和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忧患意识。只有不断地批判,社会才会在不断的蜕变中得以重生。对阿里斯多芬的认识•可是他的思想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他批判轻视妇女的思想,却又不主张妇女的彻底解放;他提倡培养心灵、注重节制的旧教育,对神采取嘲笑的态度,但却依旧拥护传统的宗教。米南德•希腊新喜剧诗人。生于雅典,贵族出身。中期喜剧诗人阿勒克西斯是他的叔父,教过他写戏。米南德是亚里士多德的吕刻昂学院的继承人泰奥弗拉斯托斯的弟子,他知道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读过泰奥弗拉斯托斯的《性格种种》。米南德同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交往,在哲学思想方面受过他的影响。雅典总督得墨特里奥斯是米南德的朋友,总督被推翻后,米南德受到审判,他的喜剧一度被拒绝上演。米南德•米南德写了105部剧本,得过8次奖。古希腊新喜剧只传下米南德的两部完整的剧本《恨世者》、《萨摩斯女子》和残剧《公断》、《割发》、《赫罗斯》、《农夫》等,《恨世者》的简介•该剧于公元前317或317年上演,剧情设在阿提卡北部的菲勒镇,共有五场。•《恨世者》是米兰德的早期作品,不能代表米兰德的最高成就,但从这部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略窥米兰德的写作风格。《恨世者》的故事梗概•剧中有一个名叫克涅蒙的老农人,愤世嫉俗,认为人们都只为自己,不顾旁人,因此不同别人来往。有一个名叫索斯特拉托斯的城市青年爱上了克涅蒙的女儿,前来求婚。克涅蒙不慎落到井里,由他妻子的前夫的儿子戈尔吉阿斯和索斯特拉托斯救起来。这就使他改变了对人们的看法。他感谢戈尔吉阿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他以为索斯特拉托斯是个庄稼人,品质优良,便把女儿许配给他。这剧是米南德的早期作品,艺术上还不够成熟,戏剧冲突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性格描写比较差。《恨世者》的分析•首先,作品中贯彻着丝毫不与政治相关的平民生活的风气。这与我们之前介绍的当时代的政治背景密切有关,米南德的喜剧通过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反映当日的社会风尚。•其次,在整体布局上的弱点和人物性格方面的突破。米兰德的新喜剧,包括《恨世者》情节一般都很简单,没有任何的波澜起伏,而且结构显得松散•最后,关于米兰德的人物描写。我们说到了以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那么,人物的描写便成为戏剧是否成功的关键一环。后人对于米兰德的评价是“长于性格描写”“人物性格鲜明逼真,但都是定型的”。《公断》•公断是米兰德最著名的喜剧之一。•是米南德的晚期作品,表现出充分的成熟性。《公断》的故事梗概•剧中的雅典人卡里西奥斯得知妻子潘菲勒于婚后五个月生了一个孩子,愤而离家,包下一个名叫哈布托农的竖琴女,却又没有和她发生关系。有一个名叫达奥斯的牧羊人拾到一个婴儿,送给一个名叫叙里斯科斯的烧炭人,这人后来向他索取婴儿的证物。双方同意请一个老年人(婴儿的外祖父斯弥克里涅斯)给他们公断,判决是:“留给孩子的东西都归孩子。”叙里斯科斯得到的证物中有一戒指。哈布托农弄到这戒指,凭这一线索发现婴儿的父亲是卡里西奥斯,这人曾在几个月前和一个女子有私情,并把这只戒指赠给她。于是夫妇二人复归和好。《公断》的手法分析•这剧的情节摹仿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伊翁》。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全剧结构复杂、紧凑。•公断》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进程初看起来比米南德的其他剧本更接近于传统模式。这里有模式化的强暴和夺取戒指,后者对解决矛盾起了重大作用,有抛弃又找到的婴儿,有认出了暴力对象,那孩子的母亲。我们在人物中间还可以找到与伴妓鬼混的已婚年轻人,被雇来扮演狡诈的妓女的伴妓本身。有奴隶——制造了整个混乱,又不知道怎样收场;有岳父——暗中窥探女婿的生活耗费。《公断》的手法分析•剧中的“认识”安排得非常尽心,没有任何一部其他剧本可以与之相比拟。在这部剧本里,“认识”占了三幕,每一幕只是逐渐形成的一个场面。弃婴随身的东西使得奥涅西摩斯猜想孩子的父亲可能就是自己的主人卡里西奥斯,因此他几次想接近主人,但每次都因为害怕而退却,最后只好交给哈布罗托农去完成。然而,只是找出卡里西奥斯是孩子的父亲还不够,并不能解决孩子母亲的问题。剧作家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精心准备的。父亲要女儿离婚,因此潘菲拉不得不出来和父亲说话。恰好在这时哈布罗托农和潘菲拉的偶然相遇使潘菲拉终于认出了母亲。《公断》的手法分析•米南德的人道倾向也表现在对形象的刻画上,其中以对哈布罗托农形象的刻画最有代表性。伴妓的传统特征是贪婪和掠夺。哈布罗托农也具有这方面的特点,但与此同时,她不仅承担虚拟的过失,而且愿望做一切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年轻夫妻和解,恢复家庭和睦。《公断》的手法分析•米南德笔下的人物以自身的高尚品性而获得人们的尊敬。区分人的不是社会地位,而是各个人本身的品性。男人和女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也互相承担同样的义务。奴隶和伴妓也是人,他们也像自由人一样,具有高尚的品性,友谊和互助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促成社会和睦。这就是米南德的人道精神。哈布罗托农便表现出良好的天性,她并没有像传统模式那样成为破坏家庭和睦的根源,而是努力促成夫妻和解。正是由于她的心智、善良和真诚,才促成了矛盾的解决。《公断》的手法分析•米南德经常在喜剧里谈到哲学问题,涉及社会伦理问题,让剧中人物就那些问题进行议论,其中包含着亚里士多德及其追随者的许多思想,甚至让剧中的奴隶角色出面进行议论。研究者们往往产生
本文标题:古希腊时期喜剧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4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