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八章 财政收入总论
财政收入篇财政收入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并对经济过程产生一系列影响。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主要有:税收、公共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公债收入等。本篇重点分析财政收入的一般理论、公共收费、公债、税收原理与税收制度等问题。第八章财政收入总论第一节财政收入概述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第三节财政收入结构第一节财政收入概述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二、财政收入的分类一、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其职能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社会物质财富是财政收入的实质内容,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财政收入的形态存在很大的区别。政府取得财政收入主要凭借公共权力,包括政治管理权、公共资产所有或占有权、公共信用权等。二、财政收入的分类(一)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1.税收2.国有资产收益3.公共收费4.其他收入(二)按财政收入的来源分类1.按财政收入来源的所有制结构标准(1)国有经济收入(2)股份制经济收入(3)私营经济收入(4)个体经济收入(1)工业部门收入(2)农业部门收入(3)商业部门收入(4)其他部门收入等或(1)第一产业收入(2)第二产业收入(3)第三产业收入3.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地区结构分为各区域或行政区划提供的财政收入。2.按财政收入来源的部门结构为标准(三)按财政收入的管理要求分类1.预算内财政收入预算内财政收入是指列入政府一般预算中的财政收入。2.预算外财政收入预算外财政收入即为置于政府一般预算以外单独管理的财政收入。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一、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财政收入规模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财政收入来源的总量。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可以采用:(一)绝对指标(二)相对指标(一)绝对指标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指标是财政总收入。财政收入的绝对量指标系列,具体反映了财政收入的数量、构成、形式和来源。适用于财政收入计划指标的确定、完成情况的考核以及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纵向比较。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持续增长,即从1978年的1132.2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8903.6亿元,24年间增长了16.7倍。虽然在此期间物价上涨因素明显,尽管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职能大小会有差别,有的差别可能还比较大,但绝对规模的增长趋势却是一致的。在英国,2000~2002年三个预算年度的财政收入分别是3830亿英镑、3908亿英镑和4070亿英镑。财政收入的规模(亿元)年份财政收入各项税收19956242.206038.0419967407.996909.8219978651.148234.0419989875.959262.80199911444.0810682.58200013395.2312581.51200116386.0415301.38200218903.6417636.45200321715.2520017.31(二)相对指标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指标反映政府对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社会产品价值总量(即国民收入GDP)的集中程度,又称为财政集中率(K)。这一指标一般表示为:k=FR/GDP×100%其中,FR表示一定时期内(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它可以根据反映对象和分析目的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指标口径。适用于衡量财政收入水平、分析财政收入的动态变化以及对财政收入规模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1998年~2003年部分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及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年份中国美国英国比重增长速度比重增长速度比重增长速度199812.614.230.87.839.96.4199913.915.930.96.040.36.8200015.017.031.89.540.96.5200116.822.330.80.241.02.0200218.015.428.6-4.139.31.4200318.614.927.0-1.239.36.6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和占GDP比重变化趋势示意图05101520253035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年度比上年增长%占GDP比重%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经济技术因素(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三)其他因素(一)经济技术因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人均占有GDP上,它表明一国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反映一国社会产品丰裕程度及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形成财政收入的物质基础。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1.卢森堡43,94010.芬兰27,0202.挪威43,35011.爱尔兰26,9603.瑞士39,88012.奥地利26,7204.美国37,61013.荷兰26,3105.日本34,51014.比利时25,8206.丹麦33,75015.香港25,4307.冰岛30,81016.德国25,2508.瑞典28,84017.法国24,7709.英国28,35018.加拿大23,930最新世界人均GDP排名(美元)19.澳大利亚21,65028.希腊13,72020.意大利21,56029.台湾13,16521.新加坡21,23030.塞浦路斯12,32022.西班牙16,99031.葡萄牙12,13023.科威特16,34032.韩国12,02024.以色列16,020110.中国11,0025.新西兰15,87026.巴哈马15,11027.澳门14,600(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1.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一般会有较大的财政收入规模。2.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就相对较小。3.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由于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差别,也会造成财政收入规模的差异。(三)其他因素1.价格因素2.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因素第三节财政收入结构一、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二、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三、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四、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一、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一)税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发达国家:90%我们国家:93%~95%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年份收入合计(亿元)各项税收(亿元)税收占总收入的比重19978651.148234.0495.1819989875.959262.8093.79199911444.0810682.5893.35200013395.2312581.5193.93200116386.0415301.3893.38200218903.6417636.4593.30(二)国有资产收益1.国有资产收益的内涵国有资产是国家依据法律取得的,或由于资金投入、资产收益、接受馈赠而取得的财产和债权的总称。国有资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包括一国境内和境外的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资产。国家依据法律取得的,或通过各种投资方式在国内外形成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森林、矿藏、河流、海洋等自然资源;国家所有的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2)狭义的国有资产狭义的国有资产是指经营性的各类企业中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2.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1)来自国有企业和国有股权的资产收益形式对国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和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国有企业采取利润上交形式;对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采取承包或资产占用费形式;对实行租赁经营方式的国有企业实行租赁费形式;在实行股份经营的企业中对国有股权采取股利形式(主要包括股息和红利两部分);国有资产处置、变卖、溢价收入;国有股权转让取得的收入。(2)来自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收益形式国有土地使用费,即国家在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时向土地使用者收取的费用。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即国家对开采国有矿藏等资源的部门、企业或单位收取的管理费用,如沙石管理费、矿石管理费等。中外合资企业场地使用费收入,即中外合资企业因使用中国土地及其附属设施而缴纳的费用。什么是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者在足额交纳了土地出让金后,有权取得该土地在一定年限内的使用权利,并可以将该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定条件的前提下转让、出租或抵押。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有何规定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件》第十二条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1)居住用地70年(2)工业用地50年(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4)商业、旅游、娱乐40年(5)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土地登记时,土地使用年期自用地单位或房地产开发商与国土部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之日起算。(3)国有资产收益的其他形式依法没收资产收益;接受无主资产收益;接受赠予资产收益等。(三)公共收费通过公共收费取得部分财政收入是各国通行的做法。合理的公共收费不仅有助于补偿政府的资金耗费,而且有利于公共费用的合理分担,并促使公共资源有效利用。(四)公债收入公债通常被视为一种非经常性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弥补财政收支的缺口。二、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是指不同经济成份提供的财政收入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对于私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国家而言,私有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对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国家,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就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建国初期,个体和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来自于两者的财政收入占40%以上。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比重急剧增加。“一五”时期来自国有经济的财政收入达69.4%,来自集体经济的达9.8%,个体和私营经济则退居次要地位,之后的经济体制使国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最高曾达90%以上,80年代初仍达82%。1979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有了较快的发展,提供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目前,目前国有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仅占财政总收入的50%左右。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我国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为:1.资本:公私经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3%与47%;2.就业人员:公私经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9%与61%;3.国内生产总值:公私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39%与61%。三、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为政府提供收入的情况。(一)按传统的部门划分方法分析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部门提供财政收入的情况。(二)按现代的部门划分方法分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财政收入的情况。四、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一)东部地区的财政收入(二)中部地区的财政收入(三)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按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划分,东部地区的财政收入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收入水平最低。三大经济带的划分按经济学界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的划分:东部经济带包括:京、津、辽、冀、鲁、苏、沪、浙、闽、粤、琼、桂等沿海省、市、区。中部经济带包括:黑、吉、晋、皖、赣、豫、鄂、湘、内蒙古等省区。西部经济带包括:新、川、渝、滇、青、甘、宁、陕、黔等省区。财政收入区域结构情况(%)年份地区合计东部地区比重中部地区比重西部地区比重199010054.7827.5617.66199110054.8927.4317.68199210055.9926.1817.82199310056.5124.6918.81199410058.8725.3815.75199510059.5325.4814.99199610059.2825.4415.281997
本文标题:第八章 财政收入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4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