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救护学――救护新概念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救护新概念何谓救护新概念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和技能,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护理念与技能,成为“第一反应者”,以便能在现场及时、有效、正确、科学地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传统的救护概念把抢救危重急症,意外伤亡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医院和医务人员身上,往往在现场病人心跳、呼吸骤停的“救命黄金时刻”得不到及时救治,医务人员到达时,丧失了救命的黄金时刻,以致于抢救无效而死亡,或造成重度伤残。何谓“第一反应者”•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这种人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救护人。平时参加救护培训并获取培训相关证书的,在事发现场利用所学的救护知识和技能救助病人的人,。•包括现场伤病人身边的人(亲属、同事、警察、消防员、保安、公共场合服务人员等),何谓“救命的黄金时刻”•在发病的现场如家庭、马路、工作场所及其他医院以外的环境中,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时刻,医学上称之为“黄金时刻”•原因:病人一旦呼吸、心跳骤停,4—6分钟可造成脑损伤,10分钟即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伤,比如:植物人。•在此时间内,现场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反之,则生命丧失或病情加重。•现场及时正确救护,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能最大限度地挽救伤病员的生命并减轻伤残。发达国家的社区急救服务•发达国家侧重于重点人群的培训,学习基本的救护知识和救护技能,已成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无偿服务社会的职员者队伍中最重要的系统内容,是社会的进步和需要。现代救护的特点•现代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立足于现场救护。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第一目击者”对伤病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在医疗救护下或运用现代救护服务系统,将伤病员迅速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救治。现代救护与传统救护概念的区别1、救护的主体:即实施现场救护的人不是专业医务人员,而是第一目击者。2、救护的地点:是现场不是医院,现场救护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3、救助的方式:就地取材,现场处理。正确救护,有效地包扎、止血、固定、搬运、CPR等,充分利用“救命黄金时刻”。4、救护技术:第一目击者。5、启动EMS,紧急呼救。现场评估•面对危重伤病员,处在医院外的各种环境下,有些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很不安全。因此,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要评估现场情况,注意安全,对伤病员所处的状态进行判断,分清病情的轻重缓急。•紧急情况下,通过实地感受、眼看、耳听、鼻子闻、大脑思考对异常情况做出判断,遵循救护行动的程序,充分利用现场的人力、物力、就地取材,实施救护。现场处理•在现场首先要注意可能对救护员本人、伤病员或旁观者造成的伤害及进入现场的安全性。•其次是对各种疾病和损伤的原因进行判断。•最后确定受伤者人数。•在数秒钟内完成评估,寻求医疗帮助。现场评估包括几个方面•①现场安全与否?(包括伤病人、旁观者及救护人本身的安全)•②受伤的人数,检查谁是最严重的,优先救护重病人。•③受伤的原因、灾害、交通事故等。保障安全•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造成意外的原因可能会对参与救护的人员产生危险,所以,应首先确保自身安全,然后才能采取救护措施以保障安全。•在救护中,不要试图兼顾太多工作,以免使伤病员及自身陷入险境。要清楚了解自己能力的极限,在不能消除存在的危险的情况下,应尽量确保伤病员与自身的的距离,安全救护。个人防护•“第一反应者”在现场救护中,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阻止病原体进入救护者体内,防护各种传染病。•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呼吸面罩、呼吸膜等实施人工呼吸,还应戴上医用手套、眼罩、口罩等个人个人防护品。判断危重病情在现场巡视后对伤病员进行最初的评估。发现伤病人,尤其是处在情况复杂现场,救护员都是首先确认并立即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检查病人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1、意识2、气道3、呼吸4、循环5、瞳孔反应1、判断意识(检查反应)•先判断伤病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成人:轻拍病人肩部、面颊、推动、大声呼唤时病人有反应表明有意识,无反应则意识丧失,已陷入危重状态。伤病员突然倒地,呼之不应,情况多为严重。•儿童:掐捏肩臂部•婴儿:击打脚底板,有无笑声等反应判断意识2、判断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是呼吸的必要条件,如病人有反映,但不能说话、不能咳嗽时,可能存在气道梗阻,病人口腔或气道有异物时,应立即检查和清除。•同时可用仰头举颏法开放病人的气道。手勾异物3、判断(检查)呼吸•评估呼吸活动。正常人呼吸12--18次/分钟,危重伤病员呼吸变快、变浅乃至不规则,呈叹息样。•在畅通气道后,对无反应的伤病员进行呼吸的检查,如伤病员呼吸停止,保持气道通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在开放气道期间,一听,二看、三感觉检查呼吸是否有异常。4、检查循环体征、脉搏在检查伤病员意识、气道、呼吸之后,应对伤病员的循环进行检查,可以通过检查循环体征如呼吸、咳嗽、运动、皮肤颜色,脉搏情况来进行判断。正常成人心跳60—10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呼吸停止,心跳随之停止;或心跳停止,呼吸也随之停止,呼吸心跳几乎同时停止也是常见的。成人触颈A,儿童、婴儿肱动脉,并对病人皮肤的温度、颜色进行检查。可以知道循环和氧代谢的情况,如:面色苍白或青紫、口唇、指甲发绀、皮肤发冷。•严重心脏急症如急性心脏梗死、心率失常以及严重的创伤、大失血等危及生命时,心跳或加快,超过120次/分钟;或减慢,40--50次/分钟;或不规则,忽快忽慢,忽强忽弱,都是心脏呼救的信号,都应引起重视。5、瞳孔反应•瞳孔又称“瞳仁”,位于黑眼球的中央。•正常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遇强光刺激能迅速缩小。用手电筒突然照射瞳孔及可以观察到瞳孔的反应。•伤病员脑部受伤、脑出血、严重药物中毒时,瞳孔可能缩小为针尖大小,也可能扩大到黑眼球边缘,对光线不发生反应或反应迟钝。有时因为出现脑水肿,瞳孔一大一小。•瞳孔的变化揭示了脑病变的严重程度。•完成现场评估后,再对伤病员的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四肢进行检查,看有无开放性损伤、骨折畸形、触痛、肿胀等体征,有助于对伤病员的病情判断。•还要注意伤病员的总体情况,如表情淡漠不语、冷汗、口渴、呼吸急促、肢体不能活动等变化为病情危重的表现•对外伤伤病员还应观察神志不清的程度、呼吸次数和深浅,脉搏次数和强弱;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有立即止血。严重的胸腹部损伤,容易引起休克、昏迷甚至死亡。启动EMS,紧急呼救EMS:EmergencyMedicalService即:救援医疗服务系统具有受理应答呼救的专业通讯指挥、承担院外救护的机构1986年我国将“120”定为医疗急救电话。1997年中国红十字会在北京设立了“999”急救电话。呼救电话须知•呼救电话,必须用最精炼、准确、清楚的语言,说明病人目前的情况即严重程度,伤病人的人数及存在危险,需要何类急救。电话中应说明的如下几条:①意外发生的准确地点。②现场可联络的电话。③报案人的姓名。④发生意外的原因⑤患病、受伤者的数目。⑥伤员情况:清醒程度、呼吸、脉搏状况、有无出血以及现场采取的救护措施等。注意强调:不要先放下电话,只能在得到调度人员的允许后才能挂断电话。•在经过评估、病情判断并发出紧急呼救后,,专业人员到达现场需要时间,此时,“第一目击者”必须不失时机地、尽可能进行现场救护。•现场救护的目的: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尽量减轻病疼,对神志清醒的要注意做好心理护理,为日后伤病员的身心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场挽救生命的原则1、首先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人的安全。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4、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减轻病人的痛苦等措施。5、充分利用现场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生命链•是近十几年来国际上被社会、专家和公众接受的一个重要的急救专用名词。•是针对现代社区、生活模式提出的以现场“第一目击者”为开始,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进行抢救的一个系列而组成的“链”。•“生命链”普及、实施的越早越广泛,危急伤病员获救的成功率越高。“生命链”(chainofsurvival)的组成有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序列。因为对猝死的抢救应争分夺秒,越早实施,效果越好,所以这四个环节称为四个早期,又称四个“E”,即Early的字头。组成是: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电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提倡四早最主要的原因是:提高病人的存活率第一环节--早期通路•“生命链”的第一个“E”,即第一环节是早期通路。包括:最初症状的识别、鼓励患者自己意识到危机情况、呼救当地急救系统。第二环节--早期心肺复苏•“生命链”的第一个“E”,即第二环节是早期心肺复苏。•在事故或意外发生的现场,第一反应人(第一目击者)应立即对伤病员实施CPR(徒手心肺复苏),能2—3倍地提高室颤性心脏骤停病人的生存机会。如意外伤害事故,要分工合作,分秒必争组织有序地实施伤病人的寻找、脱险、医疗救援工作。第三环节--早期心脏电除颤•“生命链”的第三个“E”,即第三环节是早期心脏电除颤。•病人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三无)的伤病员,在心脏停止跳动的3—5分钟内实施CPR+电除颤,病人生存率可达49—75%第四环节--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生命链”的第四个“E”,即第四环节是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第一目击者”的“基础生命支持”为专业救护提供了保障•专业人员尽早提供高级生命支持(药物的治疗)以及心肺复苏后的监护,病人的生存率将在更达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提高。•总之,只有做到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才能使“生命链”发挥支持重要作用。•任何环节断裂,都会影响救护
本文标题:救护学――救护新概念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5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