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会读我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花椒碾子皱眉解释簸箕拢了拢炊事员粗瓷碗一筒茶叶乐呵呵晾玉米糁儿吱吱扭扭标线沏茶拎着旮旯笤帚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毛主席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从课文的哪些描写可以体会到?一天早晨,毛主席正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niǎn)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有动静了呢?”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这时候,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给乡亲们说起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tiáo)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夜以继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旮旯:方言指角落,文中指狭小偏僻的地方。毛主席和儿童毛主席在1964年毛主席在庐山毛主席在书房毛主席在工作(1)通过任务的肖像写人.任务的肖像主要指任务的外貌,包括任务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2)通过任务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3)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4)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5)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十分有用。(6)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写人。•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场面的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1.有点有面,点面结合2.突出重点,写出气氛3.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为了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胜利召开,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党在胜利后的总任务。
本文标题:毛主席在花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7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