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025047总学时:104学时(讲课104学时,实验0学时)总学分:6.5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经济学(本科)预修要求:经济数学英语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西方经济学是教育部首批确定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掌握这门课程对于整个财经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教学计划中,西方经济学又是一门业务理论基础课,它的开设一般先于其它专业课。它一方面是为以后的各门专业课打下业务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对各门专业课起综合作用。西方经济学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强调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感、强调借助于理性思维的穿透力来透视实践中的微观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知识是经济研究者和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一块基石。学习西方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吸收、借鉴其科学、合理的成分,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一是为学生较为系统地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经济分析方法,使其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能学好其它专业课并为之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为学生熟练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经济问题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三是使学生了解企业、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容和方法,能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独立地研究经济问题。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⑴要较为系统地介绍基本知识,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深刻领会西方经济学的每一内涵,有很高的西方经济理论修养。⑵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我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社会2制度与国情不同,即便在西方经济理论中被证明是有用的在东西,也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以便决定它的适用程度和范围,不能完全照搬。⑶要突出重点,深入浅出,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西方经济管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纲的使用说明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经济学类本科各专业《西方经济学》必修课,总学时为104课时。2、各章重点是对本课程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和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3、各章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要求教师慎重选择有效的授课方法或清晰的事例,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这部分内容。4、各章节习题参见课本及习题集。大纲正文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微观经济学导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微观经济学以个别经济单位(如厂商、消费者)、个别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个量分析方法,所以又称个量经济学。本章作为导论,着重论述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的功用,从而为以下各章内容的展开提供一个最为一般的方法论和概念基础。本章讲授要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重点:⑴西方经济学的产生⑵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⑶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⑷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⑸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3难点:⑴微观经济学的产生⑵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产生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特点及假设条件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价格理论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微观经济学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解决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就是通过市场运行中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这里所说的价格是指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均衡价格。本章教学着重说明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均衡价格与价格机制,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这些基本问题是全面把握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本章讲授要点: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弹性理论重点:⑴需求的含义与需求规律。⑵供给的含义与供给规律。⑶供求定理。⑷需求价格(收入、交叉)弹性的含义、计算、分类。⑸弹性的应用。⑹恩格尔定律。难点:⑴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⑵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⑶弹性的应用第一节需求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三、需求规律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4第二节供给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三、供给规律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第三节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的决定二、均衡价格的变动三、价格管制第四节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二、供给弹性三、弹性理论的应用案例一第三章效用论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需求定理。消费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因而研究消费者行为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效用论的核心在于阐明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消费品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本章通过两种方法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决定。本章讲授要点: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重点:⑴边际效用递减规律⑵消费者均衡⑶无差异曲线⑷用无差异曲线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⑸用无差异曲线解释价格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难点:⑴边际效用递减规律⑵消费者均衡5⑶价格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欲望与效用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的推导三、消费者均衡四、消费者剩余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一、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三、消费者的预算线四、消费者均衡五、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六、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第四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三、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四、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案例二第四章生产论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以企业生产为研究对象。经济分析中的企业,一般假定其生产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我们展开生产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生产理论涉及企业投入和产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两个基本的生产决策:⑴如何在现有市场条件下使投入成本最小,产出规模最大,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⑵如果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能力,应该怎样进行规划?通过本章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两个问题做出解答,以加深对企业生产决策的理解,并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基础。6本章讲授要点:边际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增重点: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⑵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⑶等产量曲线⑷生产者均衡⑸规模报酬难点: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⑵生产者均衡⑶规模报酬第一节厂商及生产函数一、厂商及其目标二、生产函数第二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三、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等产量曲线二、边际技术替代率三、脊线与生产的经济区域第四节生产者均衡一、等成本线二、生产者均衡三、扩展线第五节规模报酬一、规模报酬的类型二、影响规模报酬的因素案例三第五章成本论学时:47学时(讲课4学时)成本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任何管理决策都要对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只有能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方案,才是可接受的方案。本章中将探讨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企业的成本函数与其估计,以及进行成本利润分析的科学方法。成本分析是经营管理决策的关键一环,它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章讲授要点:成本的相关概念、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重点:⑴机会成本⑵短期成本的分类、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⑶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及其相互关系⑷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难点:⑴机会成本的含义⑵短期成本的分类、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⑶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⑷长、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第一节成本的概念一、成本与机会成本二、显成本和隐成本三、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一、短期成本的类型二、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一、长期成本的分类二、长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第四节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二、学习效应8三、范围经济案例四第六章完全竞争的市场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前两章分析的生产者行为是企业本身的生产决策,即企业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对企业的限制主要是技术限制。企业在作出这类生产决策时完全是独立的。但是,企业只有在市场上把产品卖出去,才能实现自己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才能把在企业内实现的经济效率变为实际的收益或利润。市场构成了对企业行为的另一种重要限制。本章和下一章所要讲的正是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即在既定的市场限制之下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本章是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本章讲授要点: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重点:⑴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⑵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⑶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⑷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难点:⑴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⑵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⑶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⑷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第一节市场结构一、市场结构划分标准二、市场结构的划分及意义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9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一、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四、生产者剩余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二、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案例五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学时:8学时(讲课8学时)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这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并就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在内的不同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进行比较。本章讲授要点: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与条件、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重点:⑴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与条件⑵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与长期均衡⑶价格歧视含义与条件⑷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难点:⑴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⑵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的方式⑶博弈论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一、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二、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10四、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五、价格歧视第二节垄断竞争市场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二、寡头垄断模型三、博弈论初步第四节市场结构与经济效率一、经济效率的含义二、四种类型市场的长期特征及经济效率的比较三、对不同市场结构的评价案例六第八章生产要素市场学时:8学时(讲课8学时)在前几章中,我们主要研究产品的价格,解决了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的问题。本章将以要素的价格为中心,主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收入分配问题。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他们的收入由其拥有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做出的贡献决定,这种贡献的大小则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价格。本章的中心内容就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本章讲授要点: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重点:⑴要素的需求与供给⑵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⑶不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原则⑷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11⑸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⑹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难点:⑴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原则⑵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原则关系⑶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⑷租的有关概念第一节要素市场概述一、生产要素理论及其发展二、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第二节要素需求及其价格决定一、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二、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三、完全竞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9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