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学位培养方案(081303)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2、拥护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极工作;在本门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或工程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动向。3、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规划与设计的手法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绘图、制作模型的技能,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及趋向,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园林历史与理论:现代园林理论与思潮:本研究方向追踪当今园林设计理论研究热点:①对当代最有影响的优秀设计师、各种艺术思潮以及理论倾向进行研究与介绍;②对西方现代园林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进行探讨;③对现代园林所涉及的各种社会、文化、技术、美学、心理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研究;从社会、历史与文化维度,结合留存下来的园林实物,对我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形态、意境结构以及理景手法方面所具有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探讨,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园林传统奠定基础。国外传统园林研究:系统整理国外优秀园林的发展和成就,重点研究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园林流派的形成过程和造园特色。2、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与理论:城市绿地是人类生存的社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开展城市绿地与环境建设、社会心理、行为科学、社会目标的研究是本方向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规划:把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用于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及其构建和森林生态景观的旅游开发研究。园林建筑、园林工程设计:研究园林建筑布局及设计方法,注重与人文、自然及技术科学的关联。在充分认识园林要素的工程特性以及园林工程相关的工程规划设计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研究园林工程的设计方法。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充分研究城市绿地对自然条件、城市建设、环境质量、城市景观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与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格局规划方法,为城市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4、GIS应用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除了传统的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外,重点开展人居生态环境的计算机监测及其调节技术、城市绿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园林多尺度GIS研究与应用。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在职硕士可延长两年。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说明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32学分(2学分实践性环节)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规定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非学位课程(任选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要求和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特长、爱好等共同确定。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1、课程设置、学分要求(1)学位课公共基础课(7学分)第一外国语5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基础理论课(5学分)文献检索与利用1学分艺术史2学分城市规划2学分景观生态学2学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6学分)园林建筑设计3学分植物配植与造景2学分园林设计13学分园林设计22学分(2)选修课(12学分)园冶例释2学分城市设计2学分规划设计法规与政策2学分风景名胜区规划2学分研讨课1学分土地利用规划2学分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3学分城市生态学2学分园林规划专题2学分计算机辅助设计2学分景观工程2学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学分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1学分研究生可以根据研究方向与论文工作的需要,选修上述以外的课程。非园林本科专业或专科生考取得研究生必须补修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等本科主干课程,减半登记学分,但不记入32总学分中。2、学位课说明(1)第一外国语见国家教育部编写的教学大纲。(2)自然辩证法见国家教育部编写的教学大纲。(3)文献检索与利用见国家教育部编写的教学大纲。(4)艺术史学习中、西方艺术发展历史及在各个时期出现的流派及其特征。(5)城市规划学习城市规划原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打下基础。(6)景观生态学学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及其实践,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打下基础。(7)植物配植与造景学习植物配植与造景的原理、方法、造景效果及生态与环境效益等内容。(8)园林建筑设计学习不同环境条件下园林建筑及其景观环境的设计。(9)园林设计1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各类绿地的园林设计的重点、难点与特色创造。(10)园林设计2实践为主,结合国际风景师联合会(IFLA)、国内风景园林学会等组织的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竞赛,提高学生的园林设计能力。五.培养方式与方法课程学习的方式可以采取听课、自学、讨论以及报告会等多种方式。根据研究生不同特点,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加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个人培养计划要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由导师、导师组成员和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应确定学位课和选修课,应对参加教学、生产实践活动、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等作出具体安排。研究生培养应认真贯彻当前的教育方针,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导师组成员积极参与指导的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其它各项活动;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求研究生学好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公益劳动等活动。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均须参加实践环节。在第二、三学年,应安排参加部分教学工作,如试讲部分章节,指导学习、试验,辅导课程讨论和课堂讨论等,或结合科研课题到生产单位参加调研和生产劳动等实践工作,工作量约为40学时或20个工作日。学科组和导师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和评定,考核合格者记2学分;对未参加实践环节或考核不合格者不授予学位。学科组和导师应尽可能为研究生到外单位或外地进行试验、实习、调查研究、参加学术会议提供并创造条件,使其了解学科发展的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的精神。此项活动要纳入教研室的教学计划。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积极参加10次及以上的学术报告会。研究生在读期间鼓励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或在重要会议上宣读。(每发表1篇论文记1个学分,占实践性环节的学分。)七、中期考核为了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工作既是对研究生的检查,同时也能起到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的作用。中期考核实践为第3或第4学期,由学科负责人及专家5—7人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综合能力及健康状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流,成绩合格者继续攻读,考核成绩特别优秀者作为提前报考博士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不合者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处理。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使其具有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1、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生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于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结合中期考核内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并在课题组或学科组内报告,广泛听取意见,经修改、导师同意,学科组审定确认后,制定论文工作实施计划,开展论文工作。2、论文必须由研究生在导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学位论文组织评阅和答辩。3、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应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定确认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4、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论文必须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用已有理论和最新科技成就解决实际问题,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或有应用价值。要求立论准确,概念清楚,分析严谨,文字简练,图表清晰。
本文标题: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9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