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什么是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古代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三、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①夏商西周:官府垄断(工商食官)②春秋战国:继续发展③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1、发展历程3、发达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撑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4、表现:高超的冶铸技术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异彩纷呈的丝织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由于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官府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有一定的影响。项目技术发展冶金技术原始社会晚期:商周时代:西周:战国:两汉:东汉:两汉:南北朝:掌握冶铜青铜繁荣已有铁器铁农具推广高炉炼铁杜诗用水力鼓风冶铁(水排)炒钢技术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冶铜技术冶铁技术炼钢技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鼎重832.84公斤)四羊方尊三星堆纵目人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是南阳太守杜诗(?-38)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的。熟铁南北朝灌钢法炒钢——即将生铁加热,撒入矿石粉,降低含碳量使之接近钢或熟铁。灌钢法——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在熟铁上以改变碳分,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元朝商朝东汉成就明清宋朝唐朝北朝时期行业陶瓷业烧出原始瓷器烧出成熟的青瓷烧出成熟的白瓷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秘色瓷瓷窑遍布全国各地,五大名窑(汝、哥、定、钧、官)出现青花瓷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宣德年间青花瓷很有名;瓷都“景德镇”新石器时代发明陶器(陶是源,瓷是流)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青瓷熊形灯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东汉青釉四系瓷罐北朝成熟的白瓷秘色瓷红、紫瓷河南·禹州钧窑青瓷浙江·龙泉哥窑体薄色青河南·开封官窑青瓷河南·汝州汝窑白瓷河北·曲阳定窑宋代“五大名窑”: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汝窑定窑钧窑官窑哥窑景德镇宋朝出现五大名窑青花瓷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故习称“青花”。瓷质细洁纯白,配以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菁雅淡,深受人们喜爱。元青花大龙罐元青花缠枝牡丹梅瓶故宫藏明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故宫藏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清乾隆粉彩勾莲纹天球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彩瓷亦称“彩绘瓷”(paintedchina)。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绘的瓷器。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两大类,釉下始于唐青花。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是釉上彩粉彩,同时也是彩瓷发展的盛期,以景德镇窑成就最为突出。雍正御制八棱珐琅彩瓷灯台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槌瓶珐琅瓷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鼎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明清元朝明清宋朝唐朝西汉西周商朝宋朝棉纺织业丝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成就时期行业纺织业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世界最早养蚕缫丝)出现织机,多种丝织品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长安设东西织室(素纱禅衣);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技艺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在苏杭设织造局,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棉纺织业开始发展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增多、改变棉纺织业普及,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素纱单衣素纱单衣,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这件“单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边缘,重量只有25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它也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花鸟纹锦(唐朝)南宋·刺绣海棠双鸟图(现存辽宁博物馆)南宋·刺绣瑶台跨鹤图(现存辽宁博物馆)苏绣云锦花楼机清代折枝玫瑰花金宝地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施复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时间:条件:明朝中后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特别是纺织业的发展。地区:江南地区标志: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评价:性质: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代表社会发展趋势。作用:瓦解自然经济,表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为明清发展和早期反对封建民主思想奠定基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重农抑商;(缺劳动力)2、闭关锁国;(国际市场)3、封建剥削沉重,农民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缺国内市场)4、买房置地的传统观念。(缺资本)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局限:(1)地区局限于江南、广东地区;行业局限于纺织业。(2)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发展缓慢,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封建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全国高考卷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问题1:说明我国古代衣料来源经历的变化?问题2:“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特点。这能否说明当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什么?问题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原料的主要原因?2、不能说明,尽管工商业相对发达,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3、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名称阶段特征朝代种类作用民间手工业发展家庭手工业遭受摧残恢复和发展艰难发展产量增多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春秋战国和秦汉魏晋南北朝两宋隋唐元朝明清时期农户的副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民营手工业思考: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的原因是什么?①发展艰难的原因农业占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的冲击明清封建制度的束缚(闭关锁国、重农抑商)②不断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个人作用的推动市场需求和外贸促进以及生存的需要三、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1、丝绸和“丝绸之路”2、瓷器外销(明、清)《群神宴》: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1、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2、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3、技术不断进步(以冶铁为例)4、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思路点拨:从经营形态、部门与分工、技术、分布、地位等方面回答。三种手工业形态的比较:经营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农户的副业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奢侈品民间消费的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不在市场流通在市场流通剩余部分出售明中期以前占主导地位明中期后发展成为重要部分作为副业长期占有相当比重官私手工业的消长历程如何?结合教材思考西周春秋战国明中期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私营手工业兴起,但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灌溉工具B.冶铁工具C.播种工具D.纺织工具•2.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私营企业•3.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其闻名天下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D.促成雇佣关系的产生5.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6.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A.煤成为冶铁燃料B.水力鼓风冶铁C.低温炼钢的技术D.发明灌钢法7.古代制瓷技术的成熟始于:()A.商周B.东汉C.魏晋D.隋唐8.中国丝绸大量外销始于:()A.西汉B.东汉C.元朝D.唐朝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清雍正年间)彩陶人面鱼纹盆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该衣薄如蝉翼,重仅48克。青铜鼎——商代后期,炊食器。战国时期铁锄问题设计:仔细读图,获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和经营特征。南宋·刺绣海棠双鸟图(现存辽宁博物馆)
本文标题: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1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