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血液凝固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瀑布效应XPLTVaXaVThrombinProthrombinFibrinogenFibrinPLTIXaVIIIaVIIIaIXXIaXIIXIIaXI内源性凝血系统TFVIIa外源性凝血系统抗凝机制细胞抗凝系统单核巨噬细胞肝细胞体液抗凝系统抗凝血酶Ⅲ(ATⅢ)肝素蛋白C系统(PC)纤溶系统XIIa、激肽释放酶tPA、uP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纤溶酶各种组织EC肾脏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抗凝功能异常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抗凝失衡DICDIC的概念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败血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病理性心肌炎肿瘤性疾病消化系统胰腺癌、结肠癌、食管癌、胆囊癌、肝癌、胃癌血液系统白血病泌尿系统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女性生殖系统绒毛膜上皮癌、卵巢癌、子宫颈癌、恶性葡萄胎妇产科疾病流产妊娠中毒症子痫及先兆子痫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子宫破裂宫内死胎腹腔妊娠剖腹产手术创伤及手术严重软组织创伤挤压综合征大面积烧伤前列腺、肝、脑、肺、胰腺等脏器大手术、器官移植术等发病机制凝血和抗凝平衡破坏!!!组织损伤,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TissueFactor组织含量(μ/mg)肝10肌肉20脑50肺50胎盘2,000蜕膜2,000不同的人体组织中组织因子的含量内皮细胞损伤胶原暴露,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损伤的EC抗凝功能障碍ⅫⅫa胶原固相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PF3PF4ADP5-HTTXA2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内皮细胞纤维蛋白原OrvWF粘附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胶原内皮下组织vWFGPIIb/IIIa(αIIbβ)GPIa/IIa(α1β1)GP1B/IXGPIIb/IIIa(αIIbβ)GPNorVIGPIc/IIa(α1β1)GPIc’/IIa(α1β1)血小板粘附、聚集的分子机制血小板粘附在内皮下胶原。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并释放在ADP作用下,血小板变形微血栓内的血小板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激活释放ADP、TXA2等促凝物质形成血小板团块粘附、聚集和释放释放ADP细胞膜磷脂诱导表达组织因子促凝物质入血ThrombinProthrombin羊水脂肪栓子蛇毒胰蛋白酶诱发因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受损严重肝功能疾病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机体纤溶系统功能降低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受损清除促凝物质,如内毒素、含TF的细胞碎片、Ag-Ab复合物。吞噬清除活化了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单体、FDP和红、白细胞碎片等。见于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反复感染或严重肝病严重肝功能疾病引起肝病的病因:肝炎病毒、Ag-Ab复合物和某些药物等可引起凝血系统激活。急性肝坏死时可释放大量TF和溶酶体酶(抗)凝血因子很多在肝脏产生和灭活,严重肝病患者,维持机体凝血、抗凝的平衡能力低。血液高凝状态原发性高凝状态见于遗传性ATⅢ、PC缺乏症等;继发性高凝状态见于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妊娠后期或老年生理性高凝状态。酸中毒可使EC受损,肝素抗凝活性减弱,凝血活性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是严重缺氧(如循环功能障碍)时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原因。微循环障碍休克等原因引起微循环障碍时,微循环内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增高,血流淤滞。红细胞聚集,血小板粘附聚集。加之在原始动因(如菌血症与内毒素血症)或严重缺氧、酸中毒和炎症介质作用下使EC受损均有利于DIC的发生。机体纤溶系统功能降低高龄吸烟妊娠后期糖尿病患者临床上不恰当地使用纤溶功能抑制药物分期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期凝血、纤溶系统激活,凝血酶微血栓形成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纤溶系统继发性激活,纤溶酶大量生成;FDP产生;实验室检查血液凝固性升高降低降低凝血时间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Fg凝血时间延长3P试验阳性血小板,Fg,FDP,3P试验阳性凝血酶时间延长临床表现出血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贫血出血广泛、多个部位出血,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常伴有DIC的其它临床表现,如休克等;常规的止血药无效。DIC出血的发生机制致病因素微血栓形成血小板、凝血因子消耗激活凝血出血纤溶激活纤溶酶水解凝血因子FDP器官功能障碍DIC时,器官功能障碍主要由于微血栓形成!累及脏器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心肌肝肺肾脏脑休克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防治原则1、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2、改善微循环3、合理应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4、重建凝血和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本文标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5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