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 山东中医药大学党代会报告
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努力开创高水平特色名校建设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山东中医药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0年12月1日)于富华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这次党代会,是在我校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凝聚全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全体师生医护员工的智慧与力量,理清思路、统一思想,科学谋划学校今后的发展,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努力开创高水平特色名校建设新局面。一、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2004年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高校工委、卫生厅、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实施新校区建设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两大工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内涵与外延同步发展,较好地完成了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一)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2007年,学校取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通过五年多的评建工作,全面推进了教学建设,形成了团结、进取、奉献的评建精神;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6400余人,较2004年增长了近2.5倍;本科专业由2004年的9个增加到目前的21个。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实施了新办专业强化建设工程和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山东省品牌和特色专业5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以学分制为重点,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办了传统中医班,在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领域影响广泛;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7项。主编18门、副主编9门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位居前列。研究生教育在全国同类院校和省属高校中居于前列。全面落实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1个增至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由9个增至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2个增至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由19个增至26个,在拥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新增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的突破重大科研项目和成果不断实现新突破。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73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3项。在山东省属高校中首家主持“973”项目1项,“973”课题4项,主持4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财政部“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重大专项。纵向科研项目牵头经费由2004年的38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1亿元,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累计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资金2.8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78项、厅局级奖励77项。重点学科建设成果显著。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专病专科、研究室共20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增设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签署技术转让、合作协议20余项,合同金额2200余万元,获得发明专利28项。(三)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优先发展。2004年以来引进师资281人,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得到提升。1人获得“国医大师”称号,1人成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6人成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4名。“泰山学者”岗位建设成效显著,共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6人,通过泰山学者岗位建设,全面带动和推进了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学科建设。根据发展需要调整优化学科布局,以国家级重点学科、重大科研项目、泰山学者岗位建设为依托,形成了8个学术创新团队,入选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今年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确定了今后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举措。(四)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长清校区建设2003年12月开工,2005年暑假第一批学生入住,2007年初主体迁入,长期制约学校规模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解决。学校占地由220亩增至1829亩,校舍面积由14.4万平方米增至50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由4000万元增至93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由34万册增至105万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整合资源搭建共享平台,组建了教学实验中心和科研实验中心,教学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升格为副厅级事业单位,成功申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东院区投入使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济南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实现整建制移交,成为我校第二附属医院,也是我省首家省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列为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活动单位。新增校外实习基地79家。(五)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发展党员4289名,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考核办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作风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进一步强化,发展理念进一步更新,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突出,涌现出一大批干事创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离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促进了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突出以文化人,注重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助学体系建设,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大力营造丰富多彩、活泼向上的育人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文明校园,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和全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全省“挑战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同志们,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六年,是我们自强不息、攻坚破难,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六年,也是办学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条件改善最大的六年。在学校建设发展的历程中,浸透着广大师生医护员工辛勤耕耘的汗水,印下了不懈奋斗的足迹。在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刻,全体师生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体现出了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在此,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长期以来关心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向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和全体师生医护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近一年来,学校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改革创新为途径,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深入贯彻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抓手,以“调结构、强内涵、惠民生、保稳定”为重点,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富民强校的基本工作思路。深入推进三项建设,以“学习型校园”建设为切入点,抓好中心组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为深化改革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切入点,勤俭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管理,从严治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以资产清查为切入点,摸清家底,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今后的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千方百计加强筹融资工作,学校债务结构优化成效明显。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惠民生新举措,想方设法增加教职工收入,解决了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年末将解决在职职工的校内津贴;大力促进学生就业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改善干群关系,形成了团结和谐、活泼向上的新气象。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奋斗,学校社会声誉有了明显提升,师生精神风貌有了明显改观,形成了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各项工作呈现出新的态势,学校事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科学规范、和谐有序的崭新时期!回顾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委的集体领导,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办学能力,推进民主决策;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牢牢抓住中心任务,统筹解决办学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促进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更加注重内涵建设,更加注重科学管理,健全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依法治校能力;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牢牢把握学校发展的主动权,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必须始终坚持特色办学理念,突出特色和优势,不断加强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富民强校的理念,紧紧依靠和全心全意服务广大师生,把体现广大师生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依靠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过去的成绩已经载入史册,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仍然匮乏,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办学经费不足与富民强校的矛盾日益突出,化解学校巨额债务的任务十分艰巨;办学资源总体不足和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并存。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绝不能因过去取得的成绩而盲目自满,也不能因面临的严峻挑战而畏惧不前,我们要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脚踏实地、迎难而上,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工作状态、科学的工作方法,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努力建设高水平特色名校!二、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一)面临的形势与机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扶持中医药事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都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相继出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民众的认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事业正处在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同时,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面临的国内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中医药院校在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建设和教学建设、科研水平、管理创新等方面领先于我们,省属高校之间的全面竞争日益加剧,高校生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严重的债务困难仍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实现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名校的奋斗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希望和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把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建设与发展的大局中准确定位,更加全面地分析形势,更加敏锐地把握机遇,更加科学地谋划未来,更加积极地应对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新的更快的发展。(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建设高水平特色名校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
本文标题:山东中医药大学党代会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