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1.1社会发展规律许维雄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只是考察了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原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方式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科学发展观D.生产力E.“三个代表”的思想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存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存在)决定了崇尚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于当前社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紧迫问题而提出的。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社会的崛起,不同思想文化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但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也容易诱发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例证观点: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人们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盲流打工仔、打工妹民工城市建设者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农民工、异乡人、更多的宽容和爱心。北佬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ks5u精品课件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②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相互关系。③消费品的分配方式。生产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是党和政府在经济上制定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约几百万年)(约3000年)铁制工具(约1163年)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约230年)石器金属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社会ks5u精品课件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箭在弦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居民收入增长的步•伐仍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2001年至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仅为•9.7%。•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状况并没有根本扭•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将影响到经济进一步升级和社会转•型,应加快工资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请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ks5u精品课件参考答案•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在分配上,现实居民收入增长•步伐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可见,加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将影响到经济进一步升级和社会转•型。因此,加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ks5u精品课件•关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材料一、2012年3月28日,针对温州市经济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中小企业多但融资难、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材料二、2012年5月21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30条《关于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为民间金融秩序和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分析上述两则材料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ks5u精品课件从十八大报告看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利机构,而是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性机构,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观念。•2、、推进社会全面改革的需要。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使政治体制顺应社会经济体制。•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ks5u精品课件绍兴市2012年高三教学质量调测•A市市政府根据该市纺织行业经营现状及遇到的“融资难”等困难,及时采取了以下举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为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创造良好环境;努力消除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落实中央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出台了诸如减税免税、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拓宽民间融资渠道等八条帮扶优惠政策。•材料中A市市政府采取的举措是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12分)ks5u精品课件参考答案•⑴A市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发挥了先进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⑵A市市政府努力消除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落实中央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分)•⑶A市市政府在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出台帮扶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分)问题提示:如何正确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知识?一般来说,如果材料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如果材料涉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①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②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①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②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ks5u精品课件(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①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②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③实现方式: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④正确认识改革:•A、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4)图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感悟高考提升能力【2011年浙江卷】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B【2011年江苏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答案:A【2011年江苏卷】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答案:D(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4)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小结一、社会发展规律
本文标题:11.1社会发展规律许维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5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