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在游记散文1、北上太行看《黄河绝恋》这部国产影片,不觉为太行山的俊奇而折服,那孤崖峭壁,那红叶片片,就像那个秋天一样烙在心里。多年以后,这部影片的情节已然暗淡了光泽,然而太行挺拔的风景却从此驻守在心中,每每逢见高耸的事物时,思绪里便掠过它峭拔的身影。“智者乐山”,我当然非智者,但对山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故乡就位于山区,小时候推开窗儿便可见有南山横卧于眼前,那个时候,对待山没有征服的欲望,山的存在是自然亲近的展示;那个时候,总觉得满世界都应该有山的。这种感觉直到我离开故土,在北方平原的深处居住下来,方才有通彻的改变,正是在这种改变中,我始终谨慎地维持了某种期待。五·一长假前,几个朋友便相约去爬山,但又有了两点的共识,一是名山大川者避之,因为我们不想看人,只想看山;二是就近而从之,这当然是从经济的因素考虑而来。相商的结果是将目的地定在位于辉县的八里沟。对于很多人而言,八里沟是个莫名的地方,但却正合我等心意。它又位于太行之南,也相应于内心那份隐隐的怀想。接着就是随意的等待,在一个熹微的清晨,我们带上简单的行李加上简单的心情便踏上了旅途。四月的华北平原,清风连同我们的笑容都被那绿色所包裹,近处是青翠的树木,远处是绿色的深海,雀跃的心情为车窗外掠过的微风所敲开。一路笑语,当天下午就抵达了辉县县城,在百泉宾馆短暂休息后,顺便游历了向有大名的百泉湖。地方太小,加上游人如云,所谓的泉水也是从远处经人工引来,湖水虽然清澈,不过在其表面还是积存了不少的漂浮物,令人顿生失望之感。但意想不到的是,在湖畔的西侧却得以拜见北宋理学大师邵康节的故居,塑像看上去非常简朴,而厚重的历史气息却在四月的尘土飞扬中泛起。黄昏的时候,在湖畔的北侧,于介绍文字中得知,那座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土丘竟是大名鼎鼎的苏门山,正是魏晋名士孙登当年的啸咏之所,更是喜出望外,魏晋风流,心仪久之,今天得缘而见,幸甚之至。想见当年的阮籍何等人物,却以孙登为师,两人以啸声相印,互相表达对大道的认知,后来阮籍为孙登啸声的浑厚与深达而心折。为人师者,传道而不依靠言语,宇宙大化,却尽在握中,该是何等风流,而又在无意间透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确实令后辈心服。晚上在百泉宾馆住了一夜,已是四月,宾馆院子里芳菲尽开,围着各色花的香气和青草的味道,几个朋友席地而座,或高歌,或笑谈,虽夜深却不知疲倦将至。带着余味未消的意气,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向着太行出发了。出了辉县县城向西而行,视线所及之处,未见高山的踪影,依然是一马平川的平地,只是两边的沙砾渐渐增多。又走了大约二十多里,忽然就瞅见一座高山扑面而来,同伴中有从未见识到山者,见之便高呼起来。虽然我自小就和山打交道,但也很少见识如此从平地之侧拔地而起的奇峰,没有丘陵的衔接,孤绝得像一个寂寞英雄。南方的山固然秀气,固然有绿水翠竹的环绕,虽适合隐居,却少了易水孤寒似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总感觉缺少了些英气。而绵延八百余里的太行,坚硬的岩石里也许凝固着的正是由厚重的历史所堆积而成的血性和英气,这也恰恰构成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脊背。八里沟的开发尚不完备,但也正感谢于这种不完备,可以随便走走,其实可以走的地方事实在太少,只因处处陡峭,能下脚的地方不多。我们沿着沟底的小道先是去看瀑布,紧跟着人流,不一会就到达目的地,从下望上仰视,只见四周皆是峭壁,一线水花陡然而下,水势虽小,却有万山之重,在下面形成一个深潭,待到走近而观,顿觉有一股寒气袭来,拘一捧品尝,倒也清凉可口。瀑布往南,有一条栈道盘旋于峭壁之上,我一向有恐高之嫌,于是打听是否还有另外的道路上山,后得知有一条原始的山道可以通到山上,是山上的居民日常上下山所走的地方,便决定走此山路。小路盘旋,有的地方有石阶可寻,而大多的地方则窄而陡,最险的地方则是双手展开即可悬空,我和同伴们开玩笑说我们这简直是扶云而上,却不敢享受直冲云天的快意。终于爬上第一层悬崖,地势豁然开朗,刚才是云石相望,现在是处处绿叶相扶,环视四周,孤壁陡崖尽收眼底,再望上去,又是一层山势,真是连绵起伏。沿着稍微宽敞而平坦的小路环绕而前,大约有四里地的光景,发现瀑布的正上方原来是一村庄,似乎有十几家的样子,青砖黑瓦,和我小时所见相同。打听之下,几乎每家皆开有旅社和小型饭店,时天色向晚,我们便选定了一家看上去较厚道的人家。收费倒也公道,条件虽然简陋,内心却很喜欢,并得以品尝山间的野菜和野味。杯盏之间,月亮从东边的山尖上悄悄滑了出来,羞涩得像一个白衣女子,回眸之时,一不小心就将一片银色挥洒下来,洒向眼前身后黝黑的山峰。恰此时林间风起,近处的水声也杳杳而来,象是助兴而来,共听星光的低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远山如黛,如在画中。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又沿着山间小道向着最高峰进发,一路几无人迹,林间异常幽静,只有鸟鸣声声伴我们前行,这原始的野趣激发了彼此更大的兴致。四月的山上,绿意葱茏,我们放开喉咙尽情地吼着,回音如许,这吼声并非意图征服,而是为了放松。难得如此无拘无束,野花已是尽情盛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陪它们尽情开放呢。走到最高处,小路从绝壁间蜿蜒前伸,向下俯视,云烟飘渺,同伴依然在尽欢,我却不敢有丝毫大意,抚着石壁,偶尔闭上眼睛,俯身前行,心里在想着一览众山小,眼睛却不敢有此福气。下山的时候更是狼狈,像张果老班倒行而下,引起了朋友的讪笑,我也只好由之了。归来的时候已是下午五点,爬山的过程大约耗费了我们九个小时的时间,虽有困累,但更多的是快意。感谢太行,送了“恐惧”这一礼物给我这个久居城市已惯于平淡生活的书生。2、白云纪游对于居住在城市深处的我们来说,阳春三月,能够领略自然的山光,本身就是巨大的诱惑和生命的意外延伸。正是怀着对碧丝绿枝的歆慕,我们在春天的中部,向着山水进发了,目的地是位于嵩县的白云山。这一天没有奔放的阳光,但脚下华北的原野却明媚照人!车到洛阳,折向南行,凭窗而视,两旁开始出现起伏的土丘,绵绵远远,这一片黄褐色的土壤,展示了厚实的堆积,像沉静的深海,千年以来皆以这种起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从容和深邃。也许,它的每一寸黄土之下都埋藏着一个伟岸的汉唐故事,但现在它却是如此固执地沉默着,面对褪尽铅华后的深沉,我们只有了敬仰。我的这份怀古情绪并没持续多久,思绪重又回到现实中来,车内同事们喧声笑语,兴致盎然,而此时天公亦不甘寂寞,下起了淅沥的小雨,来此助兴。开始是细雨如丝,后来则绵绵如线,大家也安静了下来,一致观赏车窗外白色的雨雾。这个时候,天地间仿佛除了雨花飞行的声音,别无其他,在细雨的洗礼下,草木愈发显得亮丽,嫩绿的叶子清脆欲滴,而那些吹拂其上的雨滴好象在片刻间就化为他们的灵魂。这一切让我不断忆起“空山新雨后”类的唐诗,当然还有“细雨湿流光”式的宋词。如果说春天是这大地的散文的话,那么这雨丝则是春天的大地之诗了!车子沿着雨声继续南行,出洛宁,过二程故居,抵达了行程的第一站,即位于嵩县西的陆浑水库,我们在那里临时落脚,住在水库边的一座宾馆里。下车时已是傍晚,抬眼望去,水天茫茫,春水也好,长天也好,一色的凄迷,一色的蒙蒙。雨尚未停止,更大的雨点落下来,飞溅在宽阔的水面上,留下一个个白色的浪花,而后倏忽而逝,一如不灭的音符在天空中流淌。我们乘兴坐上小船绕湖而行,风很小,雨却很密,所打的小伞无法阻隔雨丝的飞入,后来索性收起了伞骨,彻底地沐浴于风雨中,形色狼狈地挺立于船头,朝向风雨,也朝向自我的灵魂,多少有些“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觉。由于距离目的地尚远,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出发了,而此时,一夜疏雨即停,空气清新而湿润。虽然是早起,但车内气氛却很热烈,彼此一面谈论着昨日的湖上之行,互相取笑着,一面对车窗外的不断闪过的景物,啧啧称叹,一块石头抑或一棵树木,皆可牵引出我们的一片童心。愈往南行,石头渐次增多,山也险峻起来,在我们的身旁,始终有一条河流的蜿蜒为伴,青山绿水,朝光掩隐,别是一番情趣。车过木直镇,距离白云山更加近了,隔河遥望对面的山峦,层层叠叠。许是经过一夜细雨的梳洗,群山愈发显得苍翠。山的半腰时有白云的缭绕,只有少许的峰顶露出云面,它们是云海中的小岛。“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这流动的山水,构成了最为灵动的画面。沿着一路盛开的桐花,合着盛开的山水,我们终于在临近中午的时候抵达了山脚。抬眼望去,盘山公路一直向云中延伸,行走其上,缥缥缈渺,一边是陡削的石壁,一边是云舞中的空白,实在是险峻异常。于是我们屏声敛气,连路边盛开的迎春花也无心欣赏。这样经过半个小时,我们才抵达山顶的停车场,回首望无,白茫茫地一片,看不清远山的峰顶,烟雾的下面,有峭壁孤松隐约其间,它们是自然的杰作,永远干干净净地生长在那里。我们的主要行程是游览瀑布,听说瀑布在山的半腰,下山的石阶陡的让人惊畏,这样走了一段,腿已开始酸软。第一个瀑布呈漏斗形状,落差大概有六七十米的样子,在其左边高耸着一座万丈峭壁,导游告诉我们其名称为千尺崖,看其气势,名副其实,仰视所及,皆是涌动的云气,石壁像刀削般,直线下来,显得坚硬而峭拔。在距离第二道瀑布的途中,我们还发现有一座索桥凌空而立,下面是湍急的水流,行走其上,晃晃悠悠,让人胆寒,不敢停留太久,赶紧逃跑。第二道瀑布比较宽展一些,形状太像一个规划完整的瀑布了,所以反而不是很吸引人。去第三道瀑布的台阶是从峭壁上直接凿出来的,又湿又滑,即使有旁边的扶手,还是让人心寒,走在上面,也无心查看旁边的风景,只是低下眉头,用心走路,确实很少这么专注地走路。我是第一个下到谷底,当然是那里是一个人皆无,迎面就是三个瀑布中最大的一个,水花在一百多米的落差中飞泻而下,尖锐而锋利地击打着谷底的石头,也击打着我仰望的心情。飞流直下,是水在自然中完美的一次爆发。站在下面的深潭边,一道道喷薄的水汽片刻间大湿了我所有的衣服,面对她的奔放的容颜,我承认,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这样的瞬间,也感到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我只有沉默,试图接近他的轰鸣。同事们一个接一个地下到谷底,我们都被潭水的寒气包围着,所以照完几张合影,便匆匆离开了它庞大的抒情。回到停车的地方已是傍晚,还有许多地方未及探视,但因时间之故,我们决定返回。下山时车速很慢,将到山脚时,我们都下了车,步行在盘山公路上,此时,云雾渐消,树木因此得以近在眼前,清清秀秀,“叽喳”,一声清脆的鸟鸣惊动了我们,山光悦鸟性,一种不舍的眷念随着这鸟鸣声,在心头腾起。第二天回去的途中,我们顺便拜访了大名鼎鼎的龙门石窟,但那里游人太多了,车辆、尘土,混杂着阳光处处浮动,让我想起韩东的一首写大雁塔的诗歌:很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来到塔前/爬到塔顶/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下来。在一个浮躁的空间里,在尘世的喧嚣里,有些历史是注定要消隐的,我有些心痛。所以我想,只有真正的山水,才会让我们感动。3、风雨观音山离开乡村来到城市的前几年,不常想起老家,想到那个偏远地区的人与事,那里的愚隘与落后,淳朴与恬静。端居之后,这几年回去的次数更少了,然而,思绪里倒常涌起她那如长河般的身影,即便是日常生活所处之事物,比如宽展的马路和人群,思忖里也隐隐掩着过去的尺度。岁月淘洗,最初的颜色反而在穿越平原之后清朗开来。随心境之变化,回去之后所做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同于前,这几年的回去,更可能地去看一看以前未识的地方,也许是为了握一握故乡多姿的臂膀,担心些微的遗漏会使自己对她的依靠变得不那么完整。有时候自己会觉得,在那里每一寸景物的下面,都收藏着一个叫“过去”的东西,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去翻一翻,看一看,也是想找一找自己。去年年底,天气格外地晴朗,刚下火车,出了站口,一个陌生的中年妇女便过来搭话,“老板,您坐车不?”我一愣,随即心中笑意盎然。前几年是经理满天飞,风气所染,故乡现在成了“老板满天飞”了。但一笑之后,却又生出几丝不安,幸而片刻既忘。回到家,照例是几天的热闹,归于清净后,便动了出去走一走的念头,但天不遂意,接连几年都是雨丝绵绵,只好静坐门内,看纷飞的雨线如何将记忆的碎片织就。此次想去的是一个叫观音山的地方,乃我们县的佛教圣地,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听亲友叙及,香火很盛,尤其于农历二月初庙会之时,四乡八邻,甚至外县的人们都会赶来,烧香还愿。当然,比起大地方的庙会,诸如我们河南的淮阳庙会来,自
本文标题:现在游记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70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