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要人物形象独特命名——“碧血剑”的由来《碧血剑》回目影视版本文献综述《碧血剑》回目第一回危邦行蜀道乱世坏长城第二回恩仇同患难死生见交情第三回经年亲剑铗长日对楸枰第四回矫矫金蛇剑翩翩美少年第五回山幽花寂寂水秀草青青第六回逾墙搂处子结阵困郎君第七回破阵缘秘笈藏珍有遗图第八回易寒强敌胆难解女儿心第九回双姝拚巨赌一使解深怨第十回不传传百变无敌敌千招《碧血剑》回目•第十一回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第十二回王母桃中药头陀席上珍•第十三回挥椎师博浪毁炮挫哥舒•第十四回剑光崇政殿烛影昭阳宫•第十五回纤纤出铁手矫矫舞金蛇•第十六回石冈凝冷月铁手拂晓风•第十七回青衿心上意彩笔画中人•第十八回朱颜罹宝剑黑甲入名都•第十九回嗟乎兴圣主亦复苦生民•第二十回空负安邦志遂吟去国行1958年香港峨嵋粤语电影《碧血剑》上集,由曹达华、上官筠慧、吴楚帆主演。1959年香港峨嵋粤语电影《碧血剑》下集由曹达华、上官筠慧、陈翠屏主演。1980年香港邵氏电影《情侠追风剑》,改编于金庸原著《碧血剑》,人名改得跟原著不同,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都跟原著基本一致,由汪禹、妞妞、凌云等主演。1981年香港邵氏电影《碧血剑》,由郭追、文雪儿、龙天翔等主演。1993年香港永盛电影《新碧血剑》,由元彪、叶全真、张敏等主演。1977年香港佳视版电视剧,由陈强、文雪儿、李通明等主演。1985年,香港TVB版黄日华、庄静而、毛舜筠、苗侨伟主演2000年香港TVB版林家栋、欧子欣、江华、佘诗曼主演2007年内地版窦智孔、黄圣依、焦恩俊、郭金主演主要人物形象1.袁承志身怀绝技侠义之心慈悲为怀稳重谦虚坐怀不乱2.温青青(有人文深度的艺术形象)身世可怜嫉妒成性、不可理喻胆大妄为、敢作敢为主要人物形象3.夏雪宜复仇撒旦深情郎君主要人物形象4.何红药多情女子毒辣可恶主要人物形象文献综述(一)金庸小说与历史——《碧血剑》中历史的真实与虚构(二)论复仇观念的节制、消解与超越——以《碧血剑》为例(三)金庸武侠小说的复仇叙事研究(1)在金庸的早期作品中,他让主人公与真正的历史人物“攀亲带故”(2)作品中从未出场的主人公袁崇焕和金蛇郎君夏雪宜也体现了金庸小说历史中虚实结合的特点。(一)金庸小说与历史——《碧血剑》中历史的真实与虚构(1)以理节仇①若受害者非无辜而是罪有应得,则一般不能报仇。②复仇要针对具体施害对象,不能过度报复、旁及无辜,如仇人无辜的亲属友朋等。③强调情感、道德的纯粹性,不能使复仇本身沦为达成个人其他目的的手段。(二)论复仇观念的节制、消解与超越——以《碧血剑》为例(2)以情节仇与以情化仇①当闯王义军攻入京城,天下大定在即,崇祯之死生无关乎国家民族之义时,袁承志之家仇亦不得报。这是因为情的缘故,即以情节仇。②夏雪宜对父母兄姊的深厚感情、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及失去的痛苦等使其对温氏家族无比痛恨,浓烈的情感与复仇欲望成为唯一,并仅从其个人立场考虑之,遮蔽了上述复仇原则的理性规范,这是以情节仇。(二)论复仇观念的节制、消解与超越——以《碧血剑》为例(3)在历史悲剧意识中反思、超越复仇观念①张朝唐之父描述的“中华是文物礼仪之邦,王道教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仁义和爱”。②但外部强敌虎伺,阴谋不断,内部统治集团或昏庸无能,或投敌卖国或欺压百姓,百姓最低的基本生存也无法维系,命如倒悬。③于是,李自成、李岩、袁承志等仁人志士带领百姓,奋起反抗,力图救民于水火,为自己、为百姓向腐朽的统治集团和外部侵略之敌复仇。④经过悲剧精神洗礼的、消解和超越了复仇意识后的对美好的文化理想的皈依、赞美、体认与坚守。(二)论复仇观念的节制、消解与超越——以《碧血剑》为例1.在《碧血剑》中存在着作为复合叙事序列的复仇叙事序列和作为基本叙事序列的复仇、夺宝、爱情、成长、学武、行侠、打斗、侦探、归隐等叙事序列。(1)复合叙事序列复仇叙事序列:袁崇焕为崇祯所杀,其部属“山宗”及其子袁承志借助李自成义军之力为其复仇(2)基本叙事序列①复仇叙事序列⑥行侠叙事序列②夺宝叙事序列⑦打斗叙事序列③爱情叙事序列⑧侦探叙事序列④成长叙事序列⑨归隐叙事序列⑤学武叙事序列(三)金庸武侠小说的复仇叙事研究2.这些叙事序列结构而成的故事情节分别镶嵌于复仇原因复仇过程、复仇结果三个阶段,从而形成了“失去平衡——努力恢复平衡——恢复平衡”的总体结构。①复仇原因阶段叙述袁承志“失去平衡”的故事,其中嵌入成长叙事序列构成的故事。②复仇经过阶段讲述袁承志“努力恢复平衡”的故事,嵌入了学武、复仇、行侠、爱情、打斗、侦探等六种叙事序列。③复仇结果阶段叙述袁承志重新“恢复平衡”的故事,嵌入复仇、打斗、归隐三种叙事序列。(三)金庸武侠小说的复仇叙事研究3.复仇叙事成为金庸武侠小说主要叙事模式的原因①金庸武侠小说与传统复仇叙事的渊源②商业化写作与复仇叙事模式的关系(三)金庸武侠小说的复仇叙事研究金庸的独特命名——“碧血剑”的由来(1)碧血剑就是金蛇剑,来源于剑身上有碧绿的血痕之意。(2)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摘录于《庄子·外物》(3)后常以“碧血”与“丹”连举,即“碧血丹心”。有满腔正义的热血和一颗赤诚的红心,十分忠诚坚定。这里暗指袁承志之父袁崇焕之死的千古冤屈。金庸的独特命名——“碧血剑”的由来
本文标题:《碧血剑》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7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