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周而不比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第7章】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善柔多闻便佞便辟直谅(谄媚逢迎)(正直)(假装和善)(信,诚信)(博学多闻)(巧言善辨)益友损友一、择友——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孔子择友三标准:是否正直、诚信、博学多闻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篇》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什么人可以正确地选择朋友呢?(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而孔子却说仁者不仅能喜爱人而且能厌恶人,这又该如何理解呢?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仁者具有最高美德,站在公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惟有仁者,才能正确地爱,正确地恨。——顾鸿安《论语解读》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察人二、察人——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怎样区别损友与益友呢?章节提示:第4-6章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第4章】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察人的方法:1.视行为(看现实表现)2.观经历(查档案)3.察习惯兴趣(是安于平淡还是热衷于追名逐利。)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管宁为什么不愿意与华歆交朋友?又是如何看出来的?观其行察其好:1、视片金与瓦砾不同,2、读书受轩冕诱惑。知其品性:易受利益诱惑看重名利“管宁割席”典故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不幸卒於大命,将奚以告寡人?”管仲曰:“微君言,臣故将谒之。愿君去竖刁,除易牙,远卫公子开方。”“易牙为君主味,君惟人肉未尝,易牙烝其子首而进之。夫人情莫不爱其子,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君妒而好内,竖刁自宫以治内,人情莫不爱其身,身且不爱,安能爱君?开方事君十五年,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弃其母久宦不归,其母不爱,安能爱君?”管仲卒死,而桓公弗行,及桓公死,虫出尸不葬。——《韩非子·难一》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错因人而异,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对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常过于刻薄而犯错。例子①——观过:知品行(是否仁)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第6章】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无所事事并且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难有所成。即观察一个人群居的方式(习惯兴趣的一种)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例子②——观群居:知能力成就(难有所成)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善于察人,可以看出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第1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第2章】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以道义为重,心胸宽广,团结众人,和谐相处(公心)小人:以私利为重,钩心斗角,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私心)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择友的标准:选益友:直、谅、多闻弃损友:便辟、善柔、便佞仁者能正确选择朋友:能好人、能恶人择友方法:察人-视行为观经历察习惯兴趣例子-观过:知品行(是否仁)观群居:知能力成就(难有所成)察人知君子、小人有别-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小人:比而不周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第8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三、处友——孔子与朋友相处的态度做法章节提示:第8-13章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第9章】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子主张“报怨以德”,孔子却主张“以直报怨”这是否违反了儒家的忠恕之道?“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但是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如果是小怨,可以以德报怨,比如朋友之间的有些小误会不妨宽容一点,超然一点。)“以直报怨”是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和宽容心。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第10章】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要客观公正地待人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第11章】子曰:“宴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久而敬之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第12章】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第13章】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交往要适当、适中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要客观公正地待人久而敬之适中交往,事人有度孔子交友的态度做法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探究问题读了第12-13章,有人认为这是孔子一种很不负责任的看法。你是如何理解的?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地一起取暖,但他们的剌毛开始互相扎剌,于是他们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聚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又发生了。经过数番的聚散,最后他们发现,当他们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时,即能够互相取暖又不被对方的剌扎痛,就这样他们相安无事的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冬天。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人与人之间相处,彼此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要想友谊长久,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一定距离。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因此在现代生活里,我们要把握好为人处事的分寸。论·语·选·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切磋琢磨以共进于道。在仁道的修养上同进步,而不是自进己德。孔子讲择友也好,处友也罢(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私利(比)。因为这些处友的原则都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的。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其最终目的、意义何在?为了辅仁探究问题
本文标题:周而不比 精品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7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