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俄罗斯国旗升起1991年月12月25日课标要求:(1)概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2)概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和主要内容;(3)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赫鲁晓夫的改革苏联解体的经过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苏联改革的过程苏联改革的挫折苏联改革的背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表现突出斯大林逝世为苏联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苏联解体影响其次,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表明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再次,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首先,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2009广东文科基础)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高考题聚焦(08徐州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C(2008年上海)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D.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B(2008年湛江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生产管理不善C.超越了生产力水平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C(盐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C(200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O一4劳动生产率3.33.1—3B(2008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俄国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民主与法制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C(苏州市2008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愿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C.东欧剧变的影响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A(08江苏省历史高考测试题)苏联国旗降下已经16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A(07—08下湛江一中高一期末考)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B(2008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高三质检)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痛切地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D(07河北)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命运影响很大,其结果说明①这是由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产生的必然结果②个人能力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走向③执政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着重要影响④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体制都必须讲究稳定,不能更改A.①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②④C(08山东)20世纪中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最终结果都失败了。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都是A.没有改变原有的经济体制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C.与美国争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D.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遭到人民强烈反对A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他在处理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时,缺乏理性思维和深谋远虑,往往从主观愿望和一时热情出发,甚至指望用冒险激进的办法来达到目的。——《苏共的领导集团》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内容经济政治扩大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收购价垦荒和种植玉米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平反冤假错案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农业(突破口重点)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开创了苏联改革之路,具有探索性开创性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及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等,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他不重视对客观情况发展变化的研究,习惯于因循守旧、满足现状,惧怕重大的改革。……维持现状和粉饰太平,缺乏锐意进取和改革的创新精神,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苏共的主调。——《苏共的领导集团》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内容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评价改革重点:工业“新经济体制”但没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一方面改革前期取得一些成果;另一方面到70年代后期,经济发展停滞,苏联陷入困境。结果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等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012345678961-6566-7071-7576-801982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基建投资三、“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他说“俄国的悲剧,就在于卡尔·马克思的晚年时代已经死去的思想,却在20世纪初的俄罗斯被选择”。“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口号”。——《苏共的领导集团》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三、“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1、背景2、内容(1)经济:“加速发展战略”(2)政治:失败1)改变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2)改变党的地位——实行多党制、总统制A.经济大滑坡。B.民族分离倾向加剧。C.党内斗争公开化,苏共分裂并解散,苏联解体。3、后果:4、评价:虽然指导思想是从根本上变革经济体制,但因具体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指导思想改革性质政治前提结果马列毛、邓小平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良的资本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削弱、放弃党领导成就辉煌失败、解体3.结果: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明斯克协定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国家政权发生质变三、“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1、背景2、内容《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苏联解体的原因内部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警示(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赫鲁晓夫经常心血来潮地做出一些决策,许多改革措施未经深思熟虑便草草实施,又草草收场。——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1959年1月,将物资分配权重新收回,由国家掌权1963年3月,决定成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加强经济管理中的国家集中统一领导。1962年底,决定取消做一般党的工作的区党委赫鲁晓夫的改革以上材料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有哪些缺陷?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试验急躁冒进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总体上的规划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材料一:(勃列日涅夫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军备负担过于沉重,这是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比例失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苏联实际军费已占财政支出的1/3。材料二: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的党风问题更加严重,因循守旧和保守主义成为苏共的主流思想体系。那时,苏共相当大的一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安于现状、不愿改革、不思进取。材料三: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军事力量上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勃列日涅夫据此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尽管这一主义其中也有抵御美国争霸世界的因素,但其中所包含更多的是要与美国争霸,……勃列日涅夫改革按照“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改造党的指导思想,就是用西方社会民主党的那一套旧理论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在向二十八大提出的“行动纲领草案”中进一步强调:“全民的法制国家排除任何一个阶级的专政”,其实质是特指要“排除”无产阶级的专政。1990年7月2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时说,要考虑“一切理论的局限性”,其实质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7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