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专项训练【1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专项训练【1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14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1)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2)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3)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4)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2)壹:真是,实在。(3)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4)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小题1】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2分)【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①林尽水源②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小题3】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不足为外人道也吾从北方闻子为梯B.①于舅家见之②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C.①夫子式而听之人不知而不愠D.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使子路问之【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小题5】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案】【小题1】(2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小题2】(2分)①尽头,没有了,完了。②伤心、悲伤。【小题3】(2分)B【小题4】(2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②你哭的那么悲伤,好像有很伤心的事。【小题5】(4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让人不堪忍受。(意思对即可)【考点】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陶渊明)【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一句的意思从文中搜寻相关句子直接摘引即可。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项中“于”都是“在”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乃”“无论”“壹”“重”,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5】试题分析:阅读两文,了解文中的写到的百姓们的生活状况即可解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桃花源记(15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悉如外人()(2)便要还家()(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寻向所志()【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小题3】《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黄发垂髫”中“黄发”指;“垂髻”指。(3分)【小题4】“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4分)【答案】【小题1】(4分)(1)全部、完全。(2)通“邀”,邀请。(3)与世隔绝之地。(4)标记。【小题2】(4分)(1)(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树,竹林这类的东西。(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小题3】(3分)豁然开朗;老人,小孩。【小题4】(4分)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要”“绝境”“志”是古今异义字中,要注意辨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古文中大多数都是一字一义,本题中“平旷“俨然”“无论”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本题选自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文段中找到与之意义相关的内容,用一成语来概括。“黄发垂髫”是借代用法,用装束借代某种身份的人。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课堂老师的讲解,结合作者生活的背景来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阅读《童区寄传》,完成小题。童区寄传柳宗元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小题1】解释句子划线的词。(3分)①布囊其口()②之虚所卖之()③虚吏白州()【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小题3】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2分)①②【小题4】结尾写“乡之行劫缚者”的言行,对塑造区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小题5】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区寄,你能列举一个少年英雄的例子吗?(2分)【答案】【小题1】①用布包住②“虚”通“墟”,集市③告诉【小题2】①儿童区寄,是柳州打柴放牛的孩子。②(他)把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上下磨,绳子被磨断了。【小题3】示例:①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②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小题4】结尾写“乡之行劫缚者”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区寄智勇双全、令贼人丧胆的形象。【小题5】例如:战国时期的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唐代骆宾王七岁吟鹅,宋代司马光少时砸缸救人等等。【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布囊”,古今异义词,古义:用布包住。“虚”,通假字,通“墟”,集市的意思。“白”,一词多义,告诉。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本题中“布囊”是古今异义词,“虚”是通假字。【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荛牧儿”(打柴放牛的孩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缚”(绳子)、“背”(靠着)、“绝”(磨断)这些字词翻译准确。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童寄者……”是判断句,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小题3】试题分析: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这表现了他的智。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这表现了他的勇。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本题要求筛选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解答时要抓住“智”、“勇”两个字。【小题4】试题分析:结尾的意思是乡里干抢劫勾当的强盗,都斜着眼睛不敢正视区寄,没有哪一个敢经过他的家门,都说:“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杀死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靠近他呢?”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区寄智勇双全、令贼人丧胆的形象。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能力。点评:推测写作意图就要知道写文章(段落、情节)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它不仅要求了解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的口气,分析作者的叙述方法,这样才能推断出写作目的。除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大意。虽然写作目的和文章大意是两回事,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推测写作目的大有帮助。判断写作目的,还要注意作者材料的详略安排。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区寄智勇双全的性格特点,在文章结尾还写了“乡之行劫缚者”的言行。【小题5】试题分析:历史上少年英雄的例子很多,解答时,要注意抓住“少年”、“英雄”这两个关键词。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点评:从古至今,少年英雄的例子有不少,例如战国时期的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唐代骆宾王七岁吟鹅,宋代司马光少时砸缸救人等等。平时不管是阅读课内书还是课外书,都要有意识地进行积累。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1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专项训练【1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1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