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廊坊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5-10
1廊坊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讨论稿)根据河北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市政府《关于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廊政办(2009)111号文件)和《廊坊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廊坊实际,制定廊坊市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十一五”以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卫生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了各项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任务,推动我市卫生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城乡居民健康状况逐步改善,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综合反映国民健康指标的婴儿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十五”期末的20‰和22‰降至2010年的11.71‰和12.85‰,孕产妇死亡率由“十五”期末的40/10万降至2010年的29.17/10万,实现了“十一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二)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进一步充实优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2机构5701个。其中,医院85个(三级甲等医院4个,二级医院28个,其它医院53个),妇幼保健机构10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个,卫生监督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90个,其他卫生机构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中心(站)等729个,村卫生室4716个。医疗机构实有床位15008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3406张,占22.69%。与2005年相比,医疗机构床位总数增加5464张,增长57.3%。全市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由2005年的2.44张增加到2010年的3.58张,每千人口卫生院床位数由2005年的0.60张增加到2009年的0.93张。全市卫生人力总量达2736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389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853人。与2005年相比,卫生人力总量增加8636人,增长46.10%。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6022人,增长48.69%;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增加1126人,增长30.21%;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2005年的1.48人增加到2010年的1.93人,增长30.4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由2005年的0.71人增加到2010年的1.18人,增长24.67%。全市共有。十一五以来,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总投资超过6亿元。2010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固定资产24.72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16.22亿元,增长1.91倍。房屋建筑物面积107.09万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45.09万平方米。拥有包括全身CT、核磁共振仪等乙类以上大型医用设备61台(件)。万元以上3设备6042台(件)。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能力稳步提高。(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十一五”以来,加强了城乡预防保健组织一体化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卫生保健专业队伍建设、检测检验能力建设。完成市中心血站实验室升级改造,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初步建立起覆盖市区的紧急救援体系。推进综合执法,加强食品安全、健康相关产品、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领域的监督执法力度,全面提高了监督执法能力。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快捷畅通的疫情报告监测网络。建立起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和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以来,安排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1个,其中,市医院1个,市中医院1个,县医院10个、县中医院5个、县妇幼保健机构4个,乡镇卫生院57个,村卫生室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个。安排设备资金7535万元,用于装备2785个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部分村卫生室。全市累计投资6亿元,市、县、乡、4村和社区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五)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十一五以来,实施对全市所有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成了401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10个县(市、区)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制度,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290.8万人参合,参合率为93.34%,共补偿参合农民665.77万人次,补偿资金14.78亿元。市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家,街道覆盖率达90%,人口覆盖率91.2%,政府举办的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建设,社区居民“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的格局初步形成。(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推进。在全市5个县(市)的49个乡镇卫生院,率先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到“十一五”期末,全市54.44%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规划免疫工作实现了乡镇接种门诊全覆盖,基础免疫“五苗”接种率均在97%以上,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治愈率达90%以上;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艾滋病病人管理率达到100%;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48.2%,自来水普及率100%;强化碘盐和碘缺乏病监测;职业病防治、季5节性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孕产妇、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到90%、95%以上。实施了降低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启动了农村孕妇住院分娩补助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项目,开展了农村妇女两癌早期检查试点项目,实施了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全市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97.8万份,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32.5万份,对全市重性精神病人进行了排查,18项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都得到很好的实施。(八)医疗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十一五以来,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深化内部改革,严格管理,增强医院发展活力,硬件和软件建设不断跨上新台阶。一是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二是开展卫生支农活动,组织3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7家县级医院,23家县级医院对口支援23家乡镇卫生院,促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强对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制定规划,规范配置,严格准入,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不断满足我市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四是强化医疗市场监管,严格医疗机构准入机制,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九)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群众的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始终保持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五小”行业治理以及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安6全保障为重点,不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对餐饮单位进行量化分级管理量化等级评定和管理,量化率达到100%;对住宿业、美容美发业、沐浴场所和游泳场所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对供水单位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狠抓《职业病防治法》的落实,强化职业卫生监督。依法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机构消毒和医疗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确保传染病防治各项措施的落实。(十)实施科教兴医战略,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实施了“廊坊市卫生杰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继续医学教育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了组织管理、培训实施、政策保障三位一体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和全科医学教育取得新进展,全面启动了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工作,并开展了乡村医生集中培训试点工作,在全科医学教育方面,依托市卫生学校成立了廊坊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落实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先培训后上岗的岗位准入制度,面向城市社区卫生人员、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推广卫生适宜技术50余项,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懂得诊疗水平。(十一)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中医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实施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筹措资金73822万元对香河县、固安县和大城县3个县中医医院进行了改扩建。全市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4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7个。开展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共计120人,城市社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项目共计29人,全市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和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均实现了全覆盖,中医药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十二五”时期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卫生工作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都对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强力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和廊坊市总体规划的重新修编;全市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公共财力的不断增强;我市卫生事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高标准、多样化需求等,使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基础,将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与此同时,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显,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我市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新特点带来健康问题的新挑战;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新变化等,成为“十二五”8期间全市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我市每千人口拥有床位和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环京津地区水平。从发展需求上看,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构想,廊坊今后的城市格局要由现在的“小三点、大三点”发展到今后的“小四点、大四点”,廊坊城市的规模要继续扩大,城区人口也会迅速增加,相对于城市的快速增长,卫生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卫生资源不足、服务的可及性不够就显得更为突出。(二)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从现有情况看,我市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床位5.42张,农村只有2.80张;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4人,农村只有3.23人。我市70%以上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农村相对不足;80%以上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相对薄弱;此外,区域之间发展也不平衡,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服务的公平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三)发展方式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医疗、轻预防;重规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轻精细化管理和机制转换;重高端技术发展、轻适宜技术普及;重技术服务、轻人文建设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影响了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四)体制机制有待创新。统一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还9没有建立起来,稳定的公共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等改革关键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卫生人才建设、健康服务业发展、卫生信息化建设等相对滞后,涉及卫生改革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五)行业监管力量薄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医疗安全、职业病危害等影响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卫生监管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相对于繁重的监管任务,目前卫生监管力量不足,能力有待于提高,不能高效地履行卫生部门社会管理的职能。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加快发展步伐,解决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二)基本原则1、必须加快发展步伐。要充分利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民生的机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卫生投入,多上一些
本文标题:廊坊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5-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8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