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济渎路学校郑云霞一、说教材:•《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内容。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更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二、学情分析•初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突出思维活跃,另一方面学生逐渐成熟,参与课堂积极性下降。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认真思考分析的好习惯。三、说教材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内容。因为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沉着应战直至舰沉与全体将士共存亡的英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讲述《马关条约》的签订和主要内容,可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将其设为重点。•本课难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因为学生对其“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四、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制定如下: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2、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深入探讨《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1)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2)认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五、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与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我遵循“因学定教”的基本原则,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学法:•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情景体验法、点拨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出发,启发诱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思维的目的,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六、说教学设计思路: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两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本课的教学线索安排如下: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2、根据以上线索,组织教材并补充材料,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七、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以及课改理念,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对联激趣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引导自学、合作交流质疑解惑、点拨讲解拓展延伸、当堂训练巩固提高共五个环节。在出示目标引导自学、质疑讨论环节中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点拨讲解强化难点交流提高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一)对联激趣,导入新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思考:“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刻,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二)出示学习目标、引导自学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2、甲午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有哪些?3、黄海大战的战况如何?涌现的民族英雄是谁?4、战争的结果如何?签订了什么条约?5、《马关条约》的内容?影响?(三)合作交流、质疑解惑:1、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2、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播映电影甲午战争:黄海大战多处受伤的“致远”舰冲向敌舰“吉野”号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人们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写的挽联。致远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致远舰部分官兵3、战争结果:签订《马关条约》4、《马关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伊藤博文•思考探讨:清军为什么战败?•展示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四)点拨讲解,拓展提高:•战争影响:分析思考:为什么说“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项目内容分析影响《南京条约》《马关条约》项目内容分析影响《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是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割地面积大了,赔款多了,通商口岸延伸到内地,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经济上侵略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讨论分析:1、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2、教训与启示:我们从战争的失败中能得到什么教训?这场战争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自由阅读: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台湾人民誓保台湾:“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湾义军将领徐骧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1895年日军侵占台湾基隆刘永福和台湾军民誓师抗日台湾高山族战士(五)当堂训练,巩固提高: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根据课堂内容和教材设计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通过课件展示,对学生进行当堂训练,以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效果。选择题1、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D)A.丰岛海域B.威海卫海域C.旅顺海域D.大东沟海域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①左宗棠收复新疆②邓世昌抗击日军③林则徐虎门销烟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B)A.林则徐B.邓世昌C.岳飞D.关天培4、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C)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D)A.开埠通商B.索取赔款C.割占土地D.开办工厂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6、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B)A.鸦片战争爆发B.《马关条约》签订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辛丑条约》签订材料分析题•1、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请回答:(1)材料中的“公”指谁?他的官职?•(2)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3)上述材料中“壮海军威”是指的什么事?•(4)如何评价此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2、材料: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请回答:(1)这个对联写于何时?什么事件之后?•(2)台湾本是中国领土,为什么说“今已归日本”?•(3)“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4)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板书设计战争原因:战争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战争结果:战争影响:战争教训、启示:八、说板书设计:•简洁而实用的板书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归纳知识要点,做好课堂笔记,也能起到较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本课由于使用课件,所以板书较为简洁,以提纲形式将本课所学内容概括列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本文标题:《甲午中日战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0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