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题:第九周作业什么是世界眼光?如何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发展?答:世界眼光,是马克思主义的特质。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历史”的产物和“人类知识的总和”的结晶,始终坚持着世界眼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特质,也要求应用它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世界眼光。树立世界眼光,要善于从全球视野来观察和认识问题。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各种力量、各个要素、各方面动因的内在根据、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准确地透视当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的基本规律。要善于从历史纵深观察和认识问题。认识和分析中国和当代世界问题,必须具备历史的纵深感,善于以史为鉴,从深刻的历史比较中汲取智慧,把握规律。要善于通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来观察和认识问题。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化,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在提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必须通过中国与世界在各个方面的联系来观察问题,制定科学的国际发展战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名族利益。主题:第八周作业考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性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答:最根本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生产力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性力量,是历史运动的最终原因和动力。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每一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至最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我们既要坚持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充分认识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是生产力,社会结构和精神文明归根结底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同时又不能象科学技术决定论者那样把社会进步的程度直接归结为生产力的水平,甚至仅仅用物质财富的多寡来确定某一社会的发展程度。正确的态度只能是:在坚持生产力是社会进步最高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认识社会制度是划分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的直接依据,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全面进步是社会进步的综合尺度。主题:第七周作业1.讨论的题目:利益即价值吗?答:我个人认为“利益及价值”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首先,利益是指能够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一切事物,或指人的需要被满足的一切状态。追求对自己有利的东西、避免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即趋利避害,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本能。所谓价值,是指事物能够实现主体利益并满足主体需要的状态或属性,或者指主体利益被实现和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人的生命过程,实际上都是探索、认识、追求并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是人走向全面发展的过程。利益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这个概念是对人性的发现,是社会发展的普遍动力,是处理个人和社会、国家关系所需要承认和面对的基本事实,换言之利益也是所有恶行和美德的共同原因。而价值则是指一种事务能够满足另一种事务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具有多元性的。在我看来,利益是我们追求价值的原因,而价值则是决定我们去追求何种利益的根本因素,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也就决定了他生活的重心必然有所不同,有些人只追求物质利益,而有些人更崇尚精神食粮,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哪种好或者不好,只能说这是不同的个人价值观决定了个人的利益追求。所以不难看出利益是更多的从个人角度出发,是自己得到的好处,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而价值则不同,这是一种更加中性和客观的评价,无所谓好坏,只能说价值不相同,这里也就反映出利益的单一性和价值的多元性。2.为何说社会主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答:1.以人为本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马克思从社会人的角度对“人”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是从事实际的物质、精神生产实践的主体,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高度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他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才是共产党人最终的奋斗目标,才是共产主义的真谛。2.以人为本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推动了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正如革命导师所说“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唯物史观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名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列宁、斯大林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毛泽东在曲折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把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作为永恒的追求。科学发展观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思路,社会主义在中国呈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势头,以人为本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美妙的乐曲,给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主旋律。3.以人为本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它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什么?恩格斯曾经把科学社会主义定义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这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如何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是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而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是人类争取解放的最后斗争,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实践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从而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开辟了现实空间。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是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突出表现,是以人为本的历史原则与执政党宗旨的高度结合。所以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崇高理想,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历史观,强调尊重人的存在价值、需求价值和发展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社会价值取向,因而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主题:第六周作业概念题1.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这一概念?答:“现实的人”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马克思定义“现实的人”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个人;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个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有思想、观念和意识的个人。现实的人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同时还是意识的。所谓“现实的人”不仅需要满足自身对物质资料上的需求,还有对自身获得社会地位和获得他人对他的认同的需求。总之,这里所说的现实的人既是物质的,也是社会的。思考题1.如何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答:“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才能和志趣以及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的发展,既能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又能从事各种脑力劳动并能自觉按照社会需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其次是指人的一切才能和各种个性品质的充分发展,能使人的才能和个性自由地发展,能够驾驭各种影响个人发展的力量,自主地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个性并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资料,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发展领域也更宽了。另一方面,发展领域的拓宽促使人类试图寻找更进一步的方法途径去探索,从而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第二,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第三,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的劳动的束缚。第四,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马克思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首先,需要的产生不是凭空的,而总是在基本需要满足之后才被引起的。在为基本需要挣扎的时代,人们对较高层次需要的渴望并没有被提上日程。其次,即使人们有着对根本需要的渴望,但是需要的满足仍然不可能超越现实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这就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演进的五形态和三形态说,分析了各个不同形态中人的发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提出了人的发展的最高形式—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2.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答: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具体注意下列几点:1)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公平、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任何历史人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中,不管其思想主张如何,不论其行为表现怎样,归根到底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在分析历史人物时,必须把历史人物放在他们生活的历史时代和具体环境中,看他们在当时的历史下所起的作用。2)运用阶级分析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其放在当时的阶级社会里,历史人物从属于一定阶级,是一定阶级的代表,维护着本阶级的利益。必须具体分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代表着哪个阶层的利益和要求,进一步分析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研究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状况等。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始终坚持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这同时也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的最起码要求。对历史人物进行阶级分析,必须在有大量的符合实际的材料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3)运用辩证分析法,恰如其分地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要防止以偏概全,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而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主流、本质的方面。只有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的表现和作用,才能对他们的功过是非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始终坚持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这同时也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的最起码要求。4)运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的原理去评价历史人物。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是必然和偶然的统一,杰出历史人物推进了历史发展,这是必然的,但杰出人物的特性是偶然的。偶然性不能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分析历史人物的时候,要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统一起来,注意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5)结合历史人物所在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特点来分析历史人物。全面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他们所诞生的国家和民族,他们受到所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性制约和影响。要结合该历史人物的具体时间活动进行具体分析,力求得出比较正确和科学的结论。主题:回复:第五周作业概念题1.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答: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思考题1.如何理解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答: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第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由此可见,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首先,它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政权的杠杆建立起来的。其次,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再次,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的,因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有矛盾。不过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加以解决。案例题马克思曾经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
本文标题:马克思网络问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3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