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主要内容目的了解注意事项掌握采集方法掌握部位选择掌握目的•为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监测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为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提供依据部位选择部位选择(一)•首选:桡动脉•优点:位置表浅搏动明显易于固定不受体位限制病人易于接受•据报道,股动脉穿刺强疼痛率达72%,桡动脉穿刺可减少到18.5%部位选择(二)•其次:肱动脉•优点:表浅易触及不受体位限制操作方便病人易接受•缺点:(1)疼痛:局部肌肉少,容易刺到骨膜(2)成功率较桡动脉低部位选择(三)•再次:股动脉•优点:血管粗大搏动明显肌肉丰富•缺点:(1)部位较深(2)周围有大动脉及神经并行,容易误伤(3)受体位限制大(4)容易过多暴露病人,病人难以接受部位选择(四)•最次:足背动脉•优点:位置表浅•缺点:不易触及穿刺成功率低疼痛•不适用于低血压,休克,末梢循环差的病人。采集方法一、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碘伏棉签弯盘一次性血气针体温表化验单二、用物准备动脉采血器①③②1.桡动脉采血:患者体位不受影响,以患者舒适,采血方便为宜。三、病人准备2.肱动脉穿刺部位采血: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3.股动脉穿刺部位采血:患者限平卧位。四、方法(1)测量体温(2)选穿刺部位:动脉搏动最明显处(3)消毒:穿刺部位和术者左手食指和中指(4)将针栓推到底,拉到预设位置,除去保护套(5)固定: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动脉(因人而异)(6)穿刺:斜刺40-60度角逆动脉血流方向穿刺直刺垂直进针穿刺成功标志:血自动流入针管内,色鲜红(1-2ml)(7)取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卸下针头--螺旋拧上安全针座帽。(8)拔针,压迫止血。(9)充分混合血液标本,搓动针筒5秒或上下摇匀5次,让血样和针管里的肝素抗凝剂充分混合。注意事项1.防止空气混入:(1)在密封前查看血样标本有无气泡存在,如果有,要立即排出。(2)排除完气泡,就可以拿橡皮塞把针头堵塞住,防止空气的进入。采集注意事项2.标本采集好后应立即送检,送检途中轻轻转动采血针,防止凝血。3.填写血气分析申请单时,要写清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体温及氧浓度。4.消毒面积较静脉穿刺大,应大于5CM,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注意自身防护。5.穿刺部位应当压迫至不出血为止。对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服用抗凝剂,溶栓治疗的病人应延长压迫时间,直至确定无出血,方可松手离开。6.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分钟后再取血,吸痰后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再取血,避免影响检查结果。8.如未见回血,退出穿刺处到皮下,不用完全拔出,根据动脉搏动重新调整穿刺位置进针直到看到鲜血,利用动脉压将血自动充盈注射器,必要时也可轻拉针栓,但切勿用力过猛,以免空气进入影响检测结果。7.若遇到穿刺没成功时也不必慌张,应及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再仔细摸清动脉的搏动点、走向和深度进行穿刺。采集注意事项课后思考1、血气分析的正常值是多少?2、血气分析的结果怎么判定?血气分析的正常值脉血氧分压PaO210.6~13.3KPa(80~100mmHg)<10.6KPa(80mmHg);缺氧判断肌体是否缺氧及程度<60mmHg(8KPa):呼吸衰竭<40mmHg:重度缺氧<20mmHg:生命难以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67~6.0KPa(35~45mmHg)1.结合PaO2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PaO2<60mmHg,PaCO2<35mmHg:Ⅰ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50mmHg:Ⅱ型呼吸衰竭2.判断有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PaCO2>6.67KPa(50mmHg):呼吸性酸中毒PaCO2<4.67KPa(35mmHg):呼吸性碱中毒3.判断有否有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PaCO2↓,可减至10mmHg代谢性碱中毒:PaCO2↑,可升至55mmHg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不变PaCO2↑肺泡通气不足PaCO2↓肺泡通气过度剩余碱BE±2.3mmol∕L临床意义与SB相同BE为正值时,缓冲碱(BB)↑BE为负值时,缓冲碱(BB)↓血液酸碱度pH7.35~7.45<7.35:失代谢酸中毒(酸血症)>7.45:失代谢碱中毒(碱血症)碳酸氢根(HCO3-)实际碳酸氢根AB22~27mmol∕L呼吸性酸中毒:HCO3-↑,AB>SB呼吸性碱中毒:HCO3-↓,AB<SB代谢性酸中毒:HCO3-↓,AB=SB<正常值代谢性碱中毒:HCO3-↑,AB=SB>正常值标准碳酸氢根SB是动脉血在38℃、PaCO25.33KPaSaO2100℅条件下,所测的HCO3-含量。AB=SB全血缓冲碱BB是血液(全血或血浆)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负离子)的总和45~55mmol∕L代谢性酸中毒:BB↓,代谢性碱中毒:BB↑血气分析的结果怎么判定•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0.08×2)。•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本文标题:86动脉采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4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