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要内容一、医院感染基础知识二、清洁与消毒三、无菌技术四、标准预防与隔离五、职业防护医院感染(NI)的主要危害医院感染的危害1.住院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6.阻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3.增加医疗负担,降低医疗质量4.阻碍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5.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息息相关2.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当前全球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医院感染学是研究医院内感染发生、发展和控制的一门独立学科。是一门涉及临床药理学、临床微生物学、微生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疾病诊断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护理学、医院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体种类微生物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军团菌属厌氧菌似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破伤风杆菌其他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肝炎病毒、水痘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真菌念珠菌、组织孢浆菌、球孢子菌等其它卡式肺囊虫、弓形体、隐孢子虫等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1、病人:感染菌在病人体内传代而毒力、侵袭力增加是医院感染主要传染源。2、病原携带者:携带多重耐药株的医务人员、病人等可引起散发或暴发感染。3、自身菌源:肠道、皮肤、鼻咽、泌尿生殖道四大贮菌库,引起内源NI。4、医院环境贮菌源:肥皂盒、水池、氧气湿化瓶等潮湿环境有利于G-杆菌生长繁殖;G+球菌能在干燥环境如柜顶、灯架等干燥灰尘中长期存活。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1)直接接触(2)间接接触(3)飞沫传播2、空气传播3、共同媒介传播(1)饮水和食物传播(2)输液制品的传播(3)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4)医疗器械和设备4、生物媒介传播易感人群患有严重影响或者损伤机体免疫机能疾病的病人。新生儿老年患者器官移植者等易感人群是指缺乏免疫力而容易受感染的人群。住院病人中有以下易感人群: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感染可以散发,也可以暴发.这类感染通过现代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等技术措施,能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一)外源性感染内源微生物引起感染有以下几种方式:1、菌群失调2、肠道菌移位3、潜在感染活化1.呼吸系统:上呼吸道、下上呼吸道、胸膜腔感染;2.心血管系统: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瓣膜)的心内膜炎、心肌炎或心包炎;3.血液系统:血管相关性感染、败血症、输血相关感染;4.腹部和消化系统:感染性腹泻、胃肠道感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腹(盆)腔内组织感染、腹水感染;5.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颅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等)、椎管内感染;6.泌尿系统:有症状泌尿道感染、无症状菌尿症、尿道、膀胱、输尿管感染等;7.手术部位: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8.皮肤和软组织: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压疮感染烧伤感染、乳腺脓肿或乳腺炎、脐炎、婴儿脓疱病;9.骨、关节:关节和关节囊感染、骨髓炎、椎间盘感染;10.生殖系统:外阴切口感染、阴道穹隆部感染、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男女生殖道的其他感染;11.口腔:喉炎、颊周炎、牙龈炎等;根据感染部位分类:概念内容清洁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消毒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胞的过程。一、相关概念二、《消毒技术规范》1、根据对人体的危险性,对医用物品分类: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2、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对消毒水平进行分级:灭菌高水平消毒法中水平消毒法低水平消毒法二、《消毒技术规范》3、消毒方法的选择:总体原则:①保护消毒物品不收损伤;②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方法选择:①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②干热消毒: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可用;③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不耐热、不耐湿、贵重物品;④浸泡法:金属器械,选择对无腐蚀性的消毒剂。⑤擦拭法、辐照法:光滑表面;⑦喷雾消毒法:多孔材料表面。二、《消毒技术规范》4、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标准:环境类别范围空气(cfu/m³)物体表面(cfu/cm2)医护手(cfu/cm2)一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10≤5≤5二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200≤5≤5三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500≤10≤10四类传染病科及病房—≤15≤15(注意: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二、《消毒技术规范》(1)空气消毒方法:❶自然通风法(适合普通病房)❷紫外线消毒(适合无人状态下)❸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适合有人状态下)❹化学法:如气溶胶喷雾法和熏蒸法(适合终末消毒)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2)物体表面消毒——消毒程序1、先清洁,再消毒: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2、先消毒,再清洁,再消毒: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被肝炎、结核、艾滋病、炭疽病人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到的器材和物品。并在使用之前再按物品的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2)物体表面消毒——戊二醛浸泡消毒法灭菌:常用浸泡法。加盖,浸泡10h。消毒:加盖,浸泡20min~45min。注意事项:1.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2.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戊二醛浓度检测。3.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4.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2)物体表面消毒——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法应用浓度500mg/L(污染情况较重则应加大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对地面、床单位、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处理,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浓度和时间都非常重要!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一、无菌技术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一、无菌技术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无菌区: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二、无菌技术的概念不能严格区分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如换药包、注射器等不用治疗巾,或治疗巾、止血带做不到一人一用一更换操作时不戴口罩或帽子操作前后不进行手卫生不能合理使用治疗盘、铺治疗巾三、无菌技术时要注意的问题标准预防: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一、标准预防的定义①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③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蓝色标识)、空气隔离(黄色标识)和飞沫隔离(粉红色标识)。重点是手卫生。二、标准预防的特点①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②戴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物的接触时都必须戴手套;③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带口罩和眼罩;④锐器的正确处理;⑤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等。注意: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三、标准预防的措施我国每年有400万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达到160亿---240亿。由于经手接触传播是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而通过正确的手部清洗可显著的减少手上携带的潜在病原体,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1、手卫生三、标准预防的措施研究证明: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20-30%医院感染。10月15日为“全球洗手日”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1洗手的概念: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涂满手部,对其表面进行强而有力的短暂揉搓,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去除手部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肥皂保存不当时,其含菌浓度:1×106-7个/g三、标准预防的措施①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②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③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④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⑤处理药物和配餐前。1.2洗手的指征:看舞蹈,找指征!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3七步洗手法标准操作: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4干手方法:你是否见过?你是否做过?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4干手方法: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国外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40%左右•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更低,有近50%的医护人员在不洗手的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的,洗手合格率也仅有35.6%~73.63%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所用时间少,作用快;不需要水和毛巾;三、标准预防的措施2.手套的使用戴手套指征:在可能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潜在的传染危险的物质、粘膜或皮肤破损时须使用手套。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不论洗手或手消毒。在护理不同病人间要更换手套。在护理同一个病人时,如果要把手从一个污染的身体部位移至清洁的部位时,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手套不能重复使用。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三、标准预防的措施3.口罩的使用口罩的类型–棉纱口罩–防气溶胶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微粒滤过呼吸器口罩三、标准预防的措施3.你会戴口罩吗?三、标准预防的措施4.隔离衣•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飞溅到皮肤或衣服上时,应穿隔离衣。•最好使用能防水的隔离衣。•选择隔离衣时应注意保证能遮盖全部的衣服和外露的皮肤。•保持隔离衣里面及领部清洁,穿隔离衣时勿接触面部等。•隔离衣污染时应立即更换。•不能重复使用一次性隔离衣。三、标准预防的措施5.护目镜及面罩护目镜:防护眼睛面罩:保护整个面部皮肤三、标准预防的措施一、隔离的种类:①传染性隔离:将处于传染病期的传染病病人、可疑病人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便于治疗和护理。通过隔离,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包括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隔离。②保护性隔离:是指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易感染者置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如器官移植病区等。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四、隔离技术二、隔离的措施——接触隔离手卫生戴手套穿隔离衣专用器械密封废弃物四、隔离技术临床科室根据检验报告结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将感染者与未感染者分开;在隔离房间门上或患者的病床前挂“接触隔离”标识;在对患者诊治、护理时,请注意加强手卫生等隔离措施,感染者使用物品不与他人共用,产生的废物单独处理!接触隔离:四、隔离技术二、隔离的措施——飞沫隔离带防护口罩穿隔离衣加强通风洗手戴手套四、隔离技术二、隔离的种类——空气隔离戴防护口罩穿隔离衣关闭门窗洗手戴手套四、隔离技术你会处理医疗垃圾吗?!五、医疗废物的处理五、医疗废物的处理一般医疗垃圾一次性医疗垃圾输液袋回收垃圾瓶装类回收垃圾包装类回收垃圾•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五、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废物中病
本文标题:医院感染基础知识x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