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等教育学•我校提出的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突出一个龙头•着眼两大形势•坚持三项原则医学教育国际化医学教育标准一、背景•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规范执业医生的从医行为•对教育改革的过程或成果进行评估二、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开发的历程•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制定国际标准的动议,但WHO没有采取行动。•1962年世界卫生大会:WHO提出一项有关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报告•1973年以后:建立同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服务需要相适应的医学教育制度•20世纪90年代:•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成立本科生医学教育标准项目组(WHO)•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IME)启动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专题组(CMB)•WHO、WFME和IIME等政府间组织和专业团体多次召开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会议三、几种国际性医学教育标准•本科生层面的标准•毕业后医学教育标准•继续医学教育标准本科生层面的医学教育国际标准•WFME:《基础医学教育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StandardsinBasicMedicalEducation)•IIME:《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基础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内容这一套标准由9个领域共38项内容组成1.宗旨及目标2.教育计划3.学生考核4.学生5.教学人员/教员6.教育资源7.教育计划评估8.管理和行政9.持续更新1.宗旨及目标1.1宗旨及目标报告1.2参与制订宗旨及目标1.3学术自治1.4教育结果1.宗旨及目标1.1宗旨及目标报告1.2参与制订宗旨及目标基本标准:医学院的宗旨及目标报告必须由主要利益方确定。高标准:宗旨及目标报告的制订应该以广泛的利益方的意见为基础。注释:•主要利益方包括院长、院务委员会/理事会的成员、大学、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本身。•广泛的利益方包括教师、学生、社区、教育及卫生保健机构、行业组织及毕业后教育人员的代表。1.3学术自治1.4教育结果2.教育计划2.1课程计划模式及教授方法2.2科学方法2.3基础生物医学课程2.4行为和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2.5临床医学和技能2.6课程计划结构、组成和期限2.7教育计划管理2.8医疗实践与卫生保健体系的联系2.教育计划2.1课程计划模式及教授方法基本标准:医学院必须有明确的课程计划模式及使用的教授方法。高标准:所订的课程计划及教授方法应该确保学生能对自己学习过程负责,为他们终身自学打下基础。注释:•课程计划模式包括学科、课程体系、以问题及社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等。•教授方法包括教与学的方法。•课程计划及教授方法以扎实的学习为准则,应培养学生以专业人员与未来的同事的身份参加发展医学科学的能力。2.2科学方法2.3基础生物医学课程2.4行为和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2.5临床医学和技能2.6课程计划结构、组成和期限2.7教育计划管理2.8医疗实践与卫生保健体系的联系3.学生考核3.1考核方法3.2考核和学习之间的关系3.学生考核3.1考核方法基本标准:医学院必须对考核学生的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包括通过考试的高标准;高标准:考核方法的信度和效度应当有评定并记录在案,不断开发新的考核方法。注释:•考核方法的规定可以包括说明考试与考查的搭配、考试和其他测试的数量、笔试和口试的搭配、使用多选题与问答题,以及特殊类型考试的使用,如客观结构临床考试。•对考核方法的评估包括对考核方法如何促进学习的评估。•新的考核方法可包括使用校外考官。3.2考核和学习之间的关系4.学生4.1招生政策及录取4.2新生录取4.3学生支持与咨询4.4学生代表5.教学人员/教员5.1聘任政策5.2师资政策及人材培养6.教育资源6.1基础设施6.2临床教学资源6.3信息技术6.4研究工作6.5教育专家6.6教育交流7.教育计划评估7.1教育计划评估机制7.2教师和学生的反馈7.3学生成绩7.4利益方的参与8.管理和行政8.1管理8.2学术领导阶层8.3教育预算和资源配置8.4行政管理人员及经营8.5与卫生部门的相互作用9.持续更新《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从七个领域界定了医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具体的60条标准1.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11条)2.医学科学基础(10条)3.交流与沟通技能(9条)4.临床技能(10条)5.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9条)6.信息管理(5条)7.批判性思维(6条)3.交流与沟通技能•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各种问题有关的信息,并能理解其实质内容•会运用沟通技巧,对病人及他们的家属有深入的了解,并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有效地与同事、教师、社区、其他部门以及公共媒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有效的团队协作与涉及医疗保健的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具有教别人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对有助于改善与病人及社区之间的关系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因素的敏感性;•有效的进行口头和书面的沟通;•建立和妥善保管医疗档案;•能综合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与他们讨论关于解决个人和社会重要问题的可到达的和可接受的行动计划;•这两个标准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前者主要涉及医学院校的标准•后者主要涉及毕业生个人能力的标准毕业后医学教育标准•WFME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标准》由9个领域共31项所组成(1)任务和成果(2)培训过程(3)受训者的评价(4)受训者(5)人员配备(6)培训环境和教育资源(7)培训项目的评价(8)管理和行政(9)不断的更新继续医学教育标准•WFME的《继续医学教育标准》由9个领域共34项标准所组成(1)任务和成果(2)学习过程(3)证书和透明度(4)医生个人(5)继续医学教育的提供者(6)学习资料和教育资源(7)方法和能力的评价(8)组织管理和资金(9)质量评议和不断更新四、开发和使用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几个问题•制订国际标准的目的是什么?•促进医学院校根据国际的建议标准,系统地改革医学教育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按照国际标准对医学院校实施国际的和(或)国家级的评估,并对医学院的合格与否作出认可;•通过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实施,为医疗实践和卫生人力使用提供安全保证。•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医学院校的国际登记•最低标准是否意味着将水平不同的医学院校拉平到一个较低的起点?•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是针对教育的成果还是教育过程?哈尔滨医科大学接受全球标准认证的试点•36项基本标准全部达到,•36项高标准有25项达到,10项部分达到,1项不能确定;1、参与使命和目标的制定;2、课程计划模式和教学方法;3、行为和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4、临床医学和技能;5、课程计划结构、组成和期限;6、教育计划管理;7、考核方法;8、考核与学习之间的关系;9、基础设施;10、教育计划评估。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我国为什么要制定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全球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要求•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推动广大民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人力——完善的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医学教育认证•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核心教育资源匮乏临床实践受到冲击医学教育体系混乱•全球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要求•WHO《本科医学教育认证指南》•WHO西太区办事处《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美国《医学院校的功能与结构》•英国《明日医生》•澳大利亚《医学院校评估与认证的标准和程序》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3个方面33项):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11)、知识目标(10)、能力目标(12)。•本科医学教育办学标准(10个领域44项):宗旨与目标、教育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科学研究、管理和行政、改革与发展。医学本科教育办学标准1.宗旨及目标1.1宗旨及目标1.2宗旨及目标的确定1.3学术自治1.4教育结果2.教育计划2.1课程计划2.2教学方法2.3科学方法教育2.4思想道德修养课程2.5自然科学课程2.6生物医学课程2.7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2.8预防医学课程2.9临床医学课程2.10课程计划管理2.11与毕业后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3.学生成绩评定3.1成绩评定体系3.2考试和学习之间的关系3.3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3.4考试管理4.学生4.1招生政策4.2新生录取4.3学生支持与咨询4.4学生代表5.教师5.1聘任政策5.2师资政策及师资培养6.教育资源6.1教育预算与资源配置6.2基础设施6.3临床教学基地6.4图书及信息服务6.5教育专家6.6教育交流7.教学评价7.1教学评价机制7.2教师和学生的反馈7.3利益方的参与7.4毕业生质量8.科学研究8.1教学与科研的关系8.2教师科研8.3学生科研9.管理和行政9.1管理9.2医学院校领导9.3行政管理人员9.4与卫生部门的相互作用10.改革与发展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办法1、申请2、自评3、考察4、评估报告5、认证结论:完全认可、有条件认可、不予认可医学教育标准认证的试点•北京大学医学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85%以上的办学要求是能够达到的;•凡是达不到的要求都与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有关;•该标准基本符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具有可行性。全球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加拿大•医学专家/临床决策者•交流者•合作者•管理者•健康教育者•学者•职业家•英国•学生应当获取有关健康、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理解,包括个体、家庭和社会方面。•学生应当获取和熟练掌握基本临床能力,例如,采集病史的能力,操作全面的身体和精神方面检查以及解释发现结果的能力,展示一定范围的基本操作能力。•学生应当获取和展示达到高标准医学实践所必需的态度,包括:关系到个体和群体医疗保健,关系到学生本人个人发展的态度。•日本•医学预备教育•医师基本素质•医学基础•人体多器官的正常结构与机能、病态、诊断与治疗•全身生理的变化、病态、诊断与治疗•基本诊疗知识•医学与社会•临床实习•美国•掌握知识的同时,强调技能与态度的重要;为适应进入毕业后教育的需要,制定知识与技能的标准;要重视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留给学生自学的足够时间;减少理论课学时;多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师生之间建立辅导互助关系,学校对学生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指导。•社会对医生素质期望•医生必须是利他主义的,从伦理学、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医生必须是知识化的,从医学的基础知识、科学研究、临床医学理论方面的要求•医生必须具备熟练技能,从临床综合能力的要求•医学必须具备全面责任感,从预防医学、信息科学、公共卫生的要求•近20年来,中国关于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回顾•1981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医师”;•1987年: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通科医师;业务培养要求是本专业学生应学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各疾病的临床医疗工作。•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人类疾病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3、常见病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知识•5、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1998年:•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和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3、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的法规5、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确立适应“全球化”走向的医学人才,必须考虑到:——培养目标制定决策要科学化——培养目标要全面适应社
本文标题:医学教育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