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第17课19世纪40年代——20世纪20年代本课重、难点知识:1.中国近代政体的艰难演变过程2.中国近代政体演变的原因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情形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签订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有感(1896年)谭嗣同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9世纪40-19世纪末的探索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地主阶级洋务派抵抗派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维新派林则徐魏源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开眼看世界师夷之长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冯桂芬(1809—1874),江苏吴县人。曾做李鸿章的幕僚,对清朝腐朽统治有所不满,多次建议改革时政,重视经世致用之学,主张学习西方,“采西学”“制洋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本。”19世纪40—60年代,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失败,中国人首先看到了西方的般坚炮利,地主阶级从抵抗派到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这一时期地主阶级对西方的认识仅停留在物质文明的层面。鸦片战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认识怎样?有何特点?郑观应郑观应(1842—1921),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参加洋务运动的活动。在《盛世危言》中大力宣扬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他的思想对后来康有为等维新派有很大的影响。开始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主张设议院、开国会,进而学习西方君民共主制的政治制度。这一时期维新派对西方的认识已经由技术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从物质文明上升到政治文明。19世纪70年代后,早期维新派对西方的认识怎样?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这些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原因:①首先看到了西方的坚船利炮,但是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解决中国贫弱问题;后来开始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转而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初步成长起来,他们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以发展资本主义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这些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理解:他们认为中国专制政治使君民上下相隔,西方政体万民共苦,上下一心,君民一体。而实际上,西方的议会制的本来意义是对君主、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约束。显然,他们没有真正了解西方政体的实质。材料一:“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适合)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材料一中康梁维新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主张建立何种政体?立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材料二: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变法的方式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思想主张有何不同?不再提开国会、设议院,转而主张尊崇君权这种转变是政治上的倒退吗?康有为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实践的结果如何?材料一:“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适合)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行动比思想落后维新派前后两种主张有什么不同?前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后者主张有所缓和,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转而主张尊崇君权,主张“以君权变法”,实行开明君主制。这是政治上的“倒退”吗?康有为为什么这样做?是政治上的倒退。主要是为换取光绪帝对变法的支持。但他们缺乏政治经验,认为只要依靠光绪帝这个明君,就能变法,且能快变。所以放弃了立宪的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与君主立宪比,确是一种倒退。二、清政府怎样走宪政之路?问题1:清政府是怎样走上宪政之路的?①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②1906年“预备仿行立宪”③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④1911年“皇族内阁”清政府的宪政举措问题2、清政府实行宪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利用宪法维护君主专制骗局清政府怎样理解宪政的?中国规制未备,民智未开,先行预备立宪,然后根据进步的迟速,再确定立宪。预备立宪应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他们钟情于日本的立宪政体,“大权归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主张通过清廷颁布的宪法,限制民众与社会团体的自由。清政府理解的宪政是加强君主制的宪政,可称之为“钦定宪政”三、民国政府如何理解宪政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问题1、《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维护中国的何种政体?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异:(1)从目的上看,前者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后者限袁权力,维护共和制度。(2)从其内容看,前者强调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为加强君主权力提供法律依据;后者强调主权在民,实行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确保民主共和政体。同:从实施的结果来看,两者均没有很好地实行,没有发挥其作用。四、为宪政流血想一想,袁世凯为什么要刺杀宋教仁?宋教仁想通过组建国民党,召开国会,重组责任内阁,限袁权力,实行政党政治、民主宪政,妨碍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洋务派地主阶级物质文明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君民共主制”维新派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民主共和制封建君主专制抵抗派资产阶级思想激进派1915年新文化运动清政府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知识提升:中国政体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和西方的政体变化的原因一样吗?中国政体的变化是因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民族危亡之时。西方国家政体的变化是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观意志的反映)(客观生产力的要求)结合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说明为什么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本文标题: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9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