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1乡村聚落(2016)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第一节:乡村聚落聚落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_____和____两大类乡村城市一、聚落二、乡村聚落1.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典型的乡村景观2、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村落分布特点自然环境特点洪涝地区干旱地区高地上避免洪涝威胁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平原和山谷村落的形态有什么不同?地形平原山区聚落形态规模沿山谷呈条带状小呈团状大分布相对分散相对集中3、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这两种民居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竹木为主材,多竹林,便于就地取材;悬离地面,气候湿热,便于散热防潮;楼顶较陡,降水频繁,便于排泄雨水。墙厚、窗小,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白天室内尽量保持夜间获得的凉爽温度,小窗可以减小白天的通风量即减少从窗户的进热量,厚墙可减少白天太阳热量传入。傣族民居沙特民居民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气候,如:1.北极地区终年寒冷,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用冰块构筑冰屋,墙体厚实,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北极冰屋体现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呢?北极冰屋是如何起到保暖防寒作用的呢?•首先,由于冰屋结实不透风,能够把寒风拒之屋外,所以住在冰屋里的人,可以免受寒风的袭击。其次,冰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很好地隔热,屋里的热量几乎不能通过冰墙传导到屋外。再次,冻结成一体的冰屋,没有窗子,门口挂着兽皮门帘,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屋内外空气的对流。2.我国黄土高原气候干燥,黄土层堆积深厚,居民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窑洞;陕北窑洞体现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呢?我国黄土高原不仅面积广阔,而且黄土厚度也是世界最大的,一般都在50米~80米或者80米以上。我国居住在窑洞中的人数至少在4000万以上,也是世界最多的。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好、均匀、富含钙质等的特点。黄土窑洞由于其易建、安全、蔽风、遮雨,而且冬暖夏凉,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广大农村居民最主要的居住形式。3.在气候干燥,风沙大的地区,建成平顶房,屋顶牢固又可以用来晒庄稼;4.江南水乡民居江南一带是我国的“鱼米之乡”,钟灵毓秀之地。古代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美的评价可归纳为六个字:“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民居多临水而建,这里的交通,水陆并用,有好多住宅都设“水后门”,即前门是陆路,后门是水路。聚落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等地)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地)气候适宜(温暖湿润)4、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人们的生活也各具特色。•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因各地的自然环境有差异而导致各个不同的乡村聚落采取不同的劳动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而有差异。小组合作:这组图片会在那个地方出现?他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给每一幅画拟一个标题。A.农村——从事种植业B.渔村——从事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C.林场——从事培育、管理、采伐森林等林业工作D.牧村——从事畜牧业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村落的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村落中的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聚落的含义以及一般分类。1.下列对传统居民的叙述中,符合傣家竹楼的是A、院落开阔,坐北朝南,墙体厚,窗户较小,以利于御寒。B、院落较小,墙体薄,窗户较大,屋顶坡度大。C、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好、均匀、富含钙质等的特点。D、竹木结构,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2.下列情景常见于乡村聚落的是a在屋后的菜园里浇水b早晨到公园里跑步c邻里之间经常串门d去离家不远的图书馆看书3.下列民居与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A.冰屋-----北极地区终年寒冷B.窑洞-----中国黄土高原黄土深厚、气候干燥C.高脚屋-----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D.平顶屋-----中国南方潮湿多雨居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图中反映湿热环境特点的是()
本文标题:2.1乡村聚落(20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2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