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20/1/30第十六章分子发光分析法一、分子荧光与磷光产生过程luminescenceprocessofmolecularfluorescencephosphorescence二、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excitationspectrumandfluore-scencespectrum三、荧光的产生与分子结构关系relationbetweenfluorescenceandmolecularstructure四、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factorinfluencedfluorescence第一节分子荧光与磷光molecularluminescenceanalysismolecularfluorescenceandphosphorescence2020/1/30一、荧光与磷光的产生过程luminescenceprocessofmolecularfluorescencephosphorescence由分子结构理论,主要讨论荧光及磷光的产生机理。1.分子能级与跃迁分子能级比原子能级复杂;在每个电子能级上,都存在振动、转动能级;基态(S0)→激发态(S1、S2、激发态振动能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量子化;跃迁一次到位;激发态→基态:多种途径和方式(见能级图);速度最快、激发态寿命最短的途径占优势;第一、第二、…电子激发单重态S1、S2…;第一、第二、…电子激发三重态T1、T2…;2020/1/302.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M=2S+1S为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0或1);平行自旋比成对自旋稳定(洪特规则),三重态能级比相应单重态能级低;大多数有机分子的基态处于单重态;S0→T1禁阻跃迁;通过其他途径进入(见能级图);进入的几率小;2020/1/302.激发态→基态的能量传递途径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过辐射跃迁(发光)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传递途径辐射跃迁荧光延迟荧光磷光内转移外转移系间跨越振动弛预无辐射跃迁激发态停留时间短、返回速度快的途径,发生的几率大,发光强度相对大;荧光:10-7~10-9s,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磷光:10-4~10s;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2020/1/30S2S1S0T1吸收发射荧光发射磷光系间跨越内转换振动弛豫能量l2l1l3外转换l2T2内转换振动弛豫2020/1/30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内以热能量交换形式由高振动能级至低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10-12s。内转换:同多重度电子能级中,等能级间的无辐射能级交换。通过内转换和振动弛豫,高激发单重态的电子跃回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外转换:激发分子与溶剂或其他分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而转移能量的非辐射跃迁;外转换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灭”。系间跨越:不同多重态,有重叠的转动能级间的非辐射跃迁。改变电子自旋,禁阻跃迁,通过自旋—轨道耦合进行。2020/1/30辐射能量传递过程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多为S1→S0跃迁),发射波长为l‘2的荧光;10-7~10-9s。由图可见,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波长长;l‘2l2l1;磷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T1→S0跃迁);电子由S0进入T1的可能过程:(S0→T1禁阻跃迁)S0→激发→振动弛豫→内转移→系间跨越→振动弛豫→T1发光速度很慢:10-4~100s。光照停止后,可持续一段时间。2020/1/30二、激发光谱与荧光(磷光)光谱excitationspectrumandfluore-scencespectrum荧光(磷光):光致发光,照射光波长如何选择?1.荧光(磷光)的激发光谱曲线固定测量波长(选最大发射波长),化合物发射的荧光(磷光)强度与照射光波长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I)。激发光谱曲线的最高处,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最多,荧光强度最大;2020/1/302.荧光光谱(或磷光光谱)固定激发光波长(选最大激发波长),化合物发射的荧光(或磷光强度)与发射光波长关系曲线(图中曲线II或III)。2020/1/30200260320380440500560620荧光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磷光光谱室温下菲的乙醇溶液荧(磷)光光谱2020/1/303.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a.Stokes位移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发射光谱的波长比激发光谱的长,振动弛豫消耗了能量。b.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电子跃迁到不同激发态能级,吸收不同波长的能量(如能级图l2,l1),产生不同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跃迁回到基态,产生波长一定的荧光(如l‘2)。c.镜像规则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与激发光谱形状一样)成镜像对称关系。2020/1/30镜像规则的解释基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布与第一激发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布类似;基态上的零振动能级与第一激发态的二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几率最大,相反跃迁也然。2020/1/30200250300350400450500荧光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谱nm蒽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2020/1/30三、荧光的产生与分子结构的关系relationbetweenfluorescenceandmolecularstructure1.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1)具有合适的结构;(2)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荧光量子产率():吸收的光量子数发射的光量子数荧光量子产率与激发态能量释放各过程的速率常数有关,如外转换过程速度快,不出现荧光发射;2020/1/302.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1)跃迁类型:*→的荧光效率高,系间跨越过程的速率常数小,有利于荧光的产生;(2)共轭效应:提高共轭度有利于增加荧光效率并产生红移(3)刚性平面结构:可降低分子振动,减少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故具有很强的荧光。如荧光素和酚酞有相似结构,荧光素有很强的荧光,酚酞却没有。(4)取代基效应:芳环上有供电基,使荧光增强。2020/1/302020/1/30四、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relationbetweenfluorescenceandmolecularstructure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1.溶剂的影响除一般溶剂效应外,溶剂的极性、氢键、配位键的形成都将使化合物的荧光发生变化;2.温度的影响荧光强度对温度变化敏感,温度增加,外转换去活的几率增加。3.溶液pH对酸碱化合物,溶液pH的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2020/1/304.内滤光作用和自吸现象自吸现象: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的短波长端与其吸收光谱的长波长端重叠,产生自吸收;如蒽化合物。内滤光作用:溶液中含有能吸收激发光或荧光物质发射的荧光,如色胺酸中的重铬酸钾;2020/1/305.溶液荧光的猝灭碰撞猝灭;氧的熄灭作用等。2020/1/30内容选择第一节分子荧光和磷光molecularfluorescenceandphosphorescence第二节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法molecularfluorescenceandphosphorescenceanalysis第三节分子发光分析chemiluminescenceanalysis结束
本文标题:16分子发光分析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6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