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4.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第四章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4.1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4.2人类活动与环境危机4.3环境与人类健康4.1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统一即人类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其活动总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历来人类更多的是利用环境,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而很少保护环境环境给予人类以维持生存的物质,人类的生存绝对不可能离开环境和各种资源地理环境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人类从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反过来又对地理环境施加影响,且这种影响越来越显著4.1.1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对于发展认识不断深化,时至今日更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人类的发展要以保护环境为条件,保护环境也离不开人类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带来环境问题,增强解决环境问题的实力;环境问题的解决又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4.1.2人类发展过程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图4.1.2人类发展过程与环境人类的发展与自然资源息息相关人口剧增与经济发展压力正在超过资源基础承载极限全球性的资源危机,引起了一系列相关的全球问题4.1.3人类发展与资源消费的平衡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协调模式图(摘自龚胜生,1999)4.1.3人类发展与资源消费的平衡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界的同时,又将产生的废弃物返还给自然界;人口剧增,废弃物量急剧增加,其间不乏有毒有害物质;当超过自然界自净和调节的阈值时,就会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产生环境问题。4.2人类活动与环境危机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按成因,其分类如下图所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起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引起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引起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耗竭生态破坏4.2.1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问题的关系人类的行为未超出自然界所允许的阈值时,人与自然就和谐相处。生产能力提高,人类对自然界改造和干预增多,当超出阈值时,自然界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平衡,人与自然将处于不协调状态。4.2.1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问题的实质: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对生态系统平衡关系的破坏,人口、经济、社会、环境非协调发展引起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改变无节制地生产和最大限度消费的生存方式,摒弃一味向自然索取以满足自身和短期利益的价值观念。4.2.1环境问题的实质概念: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分类: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4.2.2污染型环境问题人类活动与污染型环境问题示意图大气污染物的复杂相互作用图4.2.2污染型环境问题—大气污染4.2.2污染型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概念与分类原因与危害案例研究分析环境八大公害中和大气污染有关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基本知识定义: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的环境容量,导致水体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水中固有生态系统和水体的功能。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包括地表淡水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海洋污染。4.2.2污染型环境问题—水污染人类向地表水体大量排放各种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液体和固体废物,使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处理量低;施用化肥、农药和污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人为经济活动造成城市地下水污染。海洋污染:人类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损坏海水质量和减损环境美观等有害影响。4.2.2污染型环境问题—水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的分类情况水体污染物无机无毒物石油类污染物其他污染物有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需氧有机物)颗粒状的污染物质(悬浮物)酸、碱、无机盐类污染物质氮、磷等植物营养物非重金属的无机毒性物质重金属毒性物质氰化物砷农药塑料、合成橡胶、人造纤维染料石油油类制品放射性物质热污染4.2.2污染型环境问题—水污染定义: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的能力和土壤的净化速度,从而引起土地正常功能遭到破坏或土壤肥力降低,并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的现象。蘑菇可反映土壤污染状况4.2.2污染型环境问题—土壤污染污染物种类主要来源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汞(Hg)制烧碱和汞化合物等工业废水和污泥,含汞农药、汞蒸气镉(Cd)冶炼、电镀、染料等工业废水,污泥和废气、肥料杂质铜(Cu)冶炼制品生产废水、废渣和污泥、含铜农药放射素铯(137Cs)原子能、核动力、同位素生产等工业废水、废渣,核爆炸锶(90Sr)原子能、核动力、同位素生产等工业废水、废渣,核爆炸其他氟(F)盐冶炼、氟硅酸钠、磷酸和磷肥等工业废水,废气,肥料纸浆、纤维、化学等工业废水碱、酸硫酸、石油化工、酸洗、电镀等工业废水,大气酸沉降有机污染物有机农药农药生产和使用酚炼焦、炼油、合成苯酚、橡胶、化肥、农药等工业废水氰化物电镀、冶金、印染等工业废水、肥料土壤污染物质分类4.2.2污染型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类型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退化水土污染4.2.2污染型环境问题---土壤污染案例研究我国北方沙尘暴形成原因主要危害控制途径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基本化学成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背景值。相对不受污染情况下,环境要素的基本化学组成。该值对于开展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进行环境污染趋势预测预报,制定环境标准,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等,有着重要意义。绿色卡片----环境背景值资源短缺与资源耗竭自然资源可分成不可更新性、可更新性和恒定性资源三类,而无论哪类资源均存在稀缺问题。对特定区域,区域资源短缺包括区域资源绝对短缺和区域资源相对短缺两个部分。资源短缺与耗竭型环境问题4.2.3资源短缺与耗竭型环境问题资源短缺与环境问题关系示意图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下降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衡生态系统内部调节能力使之能保持动态平衡,处于生态平衡;当外界干扰超过其调节能力时,将造成生态失衡。4.2.4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失衡生态平衡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示意图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途径:环境中毒物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等进入人体表现:特异性损害和非特异性损害两个方面4.3环境与人类健康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过程(摘自刘天齐,2000)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煤烟引起支气管炎等硫酸烟雾对皮肤、眼结膜、鼻黏膜、咽喉等均有强烈刺激和损害铅略超过大气污染允许浓度以上时,可引起红血球障碍等慢性中毒症状,高浓度时可引起强烈的急性中毒症状二氧化硫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肺疾病。重者可引起反射性声带痉挛,喉头水肿以致窒息氧化氮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中毒的特征是对深部呼吸道的作用一氧化碳对血液中的血色素亲和能力比氧大20倍,能引起严重缺氧症状即煤气中毒硫化氢低浓度接触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全身作用较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状(摘自陈立民,吴人坚,2003)4.3.1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受照剂量(rad)临床症状50血象有轻度变化,淋巴细胞与白细胞减少程度不严重100恶心疲劳,20%~25%发生呕吐,血象显著变化,轻度急性放射性病20024小时后恶心呕吐,经一周左右潜伏期后,毛发脱落,厌食、全身虚弱,并伴有喉炎、腹泻,若以往身体健康,一般可望短期内康复400(半致死剂量)几小时后恶心呕吐,二周内可见毛发脱落,厌食、全身虚弱,体温上升,三周内出现紫斑、口腔、咽喉部位感染。四周后出现苍白、鼻血、腹泻、迅速消瘦,有50%照射者死亡,存活者六个月后恢复健康600(致死剂量)受照射1~2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潜伏期短,一周后就出现呕吐、腹泻、咽喉炎、体温升高、迅速消瘦,第二周出现死亡,死亡率近100%(摘自俞誉福,毛家骏,1985)4.3.2放射性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概念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由于寄生虫卵、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病原体污染水体、空气、土壤,引起寄生虫病和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分类空气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真菌、花粉、病毒有机成分等。食品生物性污染包括细菌性污染、霉菌性污染等。水中的生物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4.3.3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气候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气候变化将可能干扰地区的天气形式和生态平衡,造成对人体健康多方面影响。全球趋暖还将使海平面和海表面温度上升,从而增加经水传播疾病的发病率。4.3.4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3.5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居室环境污染,从污染源来看,主要有空气污染、建筑装修材料和生活用品的化学污染、家用电器的放射性污染和噪声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居住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致癌作用传播疾病其他危害4.3.5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流域性大洪水,造成1320人死亡,经济损失1666亿元。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围湖造田,经济开发过速垃圾倾倒、堵塞江湖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灾后反思治理举措:保护流域生态环境长江洪水资源化4.4案例研究: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思考长江洪水资源化基本思路(摘自李长安,2003)阐述人类与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论述人类发展过程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概述复杂的世界环境问题指出环境问题的实质介绍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论述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着重介绍居住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5小结请讨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四者的相互关系。讨论污染型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型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失衡问题的关系。请讨论自然资源的可耗竭性为什么没有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止请举例您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请讨论采取长江洪水资源化的策略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问题与讨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人类发展报告.每年出版Bergman,E.F.IntroductiontoGeography:PeoplePlacesandEnvironment(2nd).PearsonEducation,2002DennisL.Meadowsetal.TheLimitstoGrowth.NewYork:UniverseBooks,1974RachelL.Carson.SilentSpring.PublishedbyarrangementwithFrancesCollinLiteraryAgentTrusteeU-W-O,1962Swanson,TimothyM.Globalenvironmentalproblemsand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agreements:theeconomicsofinternationalinstitutionbuilding.PublishedinassociationwithUNCTAD,1999WordCommiss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OurCommonFuture.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阅读资源
本文标题:4.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8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