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09第九章_成本控制
1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成本控制的意义、分类及应当遵循的原则;掌握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概念、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了解企业产品功能成本及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和程序;理解存货控制的意义,掌握企业存货控制应当考虑的各项成本因素;理解经济订货批量,并掌握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方法。2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一、成本控制的意义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控制的成功与否。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通常根据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预算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实际经营活动的数据,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资源耗费、相应降低成本措施的执行等,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干预,以保证企业成本目标和成本预算任务的完成。3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二、成本控制的分类(一)按照控制时期的不同划分1、事前成本控制。具体又可以分为:(1)预防性成本控制。(2)前馈性成本控制。2、日常成本控制。4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二)按照产品成本概念范围的大小划分1、产品制造成本控制。指日常的产品加工成本控制。2、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通常,将产品全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并进行相应的成本控制:(1)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2)产品生产制造成本。(3)产品营销成本。(4)产品的使用维护成本。5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三)按照控制主要手段的不同1、绝对成本控制。指单纯从节约开支的角度,采取措施控制成本。2、相对成本控制。指从节约开支和增加收入两个角度,同时采取措施控制成本。6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二、成本控制的原则(一)全面性原则1、全过程的成本控制2、全方位的成本控制3、全员的成本控制(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三)目标管理的原则(四)例外管理原则1、重要性2、一贯性3、可控性4、特殊性7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二节标准成本控制一、标准成本的概念及种类标准成本实际上是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标准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理想的标准成本以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最低水平的成本。(二)正常的标准成本根据过去一段时期的实际成本水平,剔除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异常因素,并考虑今后的变动趋势而制定的标准成本。(三)现实的标准成本根据企业现在采用的生产要素的耗用量、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8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二、标准成本法(一)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法,也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是指通过事前制定标准成本,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据以加强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的成本控制系统。一个相对完整的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应当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以及成本差异的处理几个方面的内容。9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二)标准成本法的特点1、事前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并为每个对成本负有责任的单位编制责任预算,作为日常成本控制的依据;2、日常由各个对成本负有责任的单位遵循成本控制的原则,对成本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计量、限制、指导和监督;3、各个成本责任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定期编制业绩报告,将各自责任成本的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或标准成本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4、各个成本责任单位结合具体情况,针对业绩报告中产生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来指导、限制、调节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据以修订原来的标准成本或责任预算;5、企业管理当局根据各责任单位业绩报告中的成本差异及原因分析,进行业绩考评。10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三)标准成本法的作用1、便于企业编制预算。2、便于分清各部门的责任。3、便于控制成本。4、便于进行价格决策和预测。5、便于成本核算。11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三、标准成本的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构成,而且都由价格标准和用量标准两项因素决定。(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由材料的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决定。某产品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该产品所耗用的各种材料的标准成本=∑某材料的价格标准×该材料的用量标准12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由直接人工的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决定。以计时工资制为例,在确定了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和用量标准后,可以按照下述公式确定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某产品的直接人工标准成本=∑该产品所耗用的各种人工的标准成本=∑某类人工的价格标准×该类人工的用量标准13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标准总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标准总工时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工时14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四)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的制定确定了产品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后,可以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由于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因此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下的产品的标准成本也有所不同。(1)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2)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15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成本差异的性质和分类在标准成本法下,成本差异是指在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一般分为用量差异与价格差异:(1)用量差异,是指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消耗量与标准消耗量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2)价格差异,是指是指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价格水平与标准价格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16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二)成本差异计算的通用模式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都有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其成本差异的计算可以通用模式,具体可以表示为:(1)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材料价格差异(1)-(2)=价格差异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2)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材料用量差异(2)-(3)=数量差异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标准价格×标准数量(1)-(3)=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总额17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三)直接材料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18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四)直接人工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按照上述成本差异计算的通用模式,直接人工的价格差异与数量差异分别为:•直接人工价格差异(工资率差异)=(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数量差异(人工效率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19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五)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按照上述成本差异计算的通用模式,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与数量差异分别为:•变动制造费用价格差异(开支差异)=(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实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率-标准变动制造费用率)•变动制造费用数量差异(效率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变动制造费用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20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六)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即两差异法和三差异法。1、两差异法两差异法下,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划分为预算差异和能量差异。(1)预算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支付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2)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产能标准总工时-实际产量应耗标准工时)其中: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预计产能标准总工时21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2、三差异法三差异法下,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划分为开支差异、效率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1)开支差异开支差异,也称为耗费差异,计算公式如下: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支付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2)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实际耗用总工时-实际产量应耗标准工时)(3)生产能力利用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产能总工时-实际耗用工时)22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五、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1、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原材料”、“生产成本”、“半成品”、“库存成品”、“销售成本”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以标准成本登记。2、根据各种差异的名称,分别建立专门的成本差异账户,以登记实际发生的成本差异,其中每个账户的借方登记发生的超支差异,贷方登记发生的节约差异。3、每个月末,根据各种差异账户的余额编制“成本差异汇总表”。如果成本差异不大,可将各种成本差异相互轧抵后的净额列入当月损益表,作为“销售成本”或“销售毛利”的调整项目,以便将损益表上相应项目的标准数转换成实际数。如果成本差异较大,或库存产品较多时,可将差异净额在“生产成本”和“产成品”间进行分配。23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三节产品功能成本控制一、产品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产品的功能与成本进行分析的活动,一般称为价值工程。价值工程是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或创造)某产品或作业应具备的必要功能,以使该产品或作业能达到其最佳的价值。成本、功能、价值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成本功能价值24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二)产品功能成本的控制程序1、选择功能成本的分析对象2、根据分析对象收集资料3、进行产品功能分析评价4、制定成本控制方案25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第四节质量成本控制一、质量成本及其构成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作业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或赔偿费用等。质量成本包括以下四类:1、预防成本。企业为了在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的提供过程中防止低劣的质量而发生的成本。2、鉴定成本。为了确定产品或服务是否达到要求或符合顾客的需要而发生的成本。3、内部故障成本。由于产品或服务不符合规格或顾客需要而在交货前发生的成本。4、外部故障成本。由于产品或服务不符合规格或顾客需要而在交货后发生的成本。26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二、最佳质量成本决策质量成本各项目间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1)预防和鉴定成本开始时较低,并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而逐渐增大;当质量水平达到一定标准后若继续提高,预防和鉴定成本急剧上升。(2)故障成本正好相反,开始时,产品质量水平较低,故障成本较大;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故障成本则会逐渐下降;当质量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尽管大幅度增加预防和鉴定成本,但是故障成本的降低速度反而减缓。最佳质量成本决策就是针对质量成本项目的不同变化特点,确定企业产品质量总成本的最低点所对应的质量水平。27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一)费根堡姆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费根堡姆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成本高质量总成本最低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低低质量水平高最佳质量水平28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二)朱兰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朱兰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成本高质量总成本最低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低100%次品最佳质量水平100%合格品29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精品课
本文标题:09第九章_成本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9872 .html